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预见8
1917年11月中旬,预见湖南溃军疲惫胆虚,不致开枪抵抗

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向北溃退至长沙。担任湖南一师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议让学生志愿军来护校。18日,有一支3 000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组成的志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头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志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仓皇失措的溃兵根本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 败军若有意劫城 当夜必将发动 否则 必是疲惫胆虚 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 只得闭守于此 故知一呼必从 情势然也 。”(《 毛泽东传 》, 35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指挥军事行动,用学生军、假枪兵成功地缴了正规军、真枪兵的械,取得了以少胜多、以虚胜实的胜利,可以说是用奇计,创了奇迹,得了奇胜!但是从他回答同学的话当中,不难看出毛泽东的奇计、奇迹、奇胜,皆来自于他基于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后的预见,即对当时情况的分析和预判。他分析溃军当夜没有趁夜劫城,断定他们“疲惫胆虚”,属于惊弓之鸟、待毙之兽、疲极之师,必能“一呼必从”、一吓即溃,因而才敢虚张声势,以虚击实,以假唬真。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把预见应用到实际中,用预见来作出决策、指导行动、取得奇胜。由此也可看出预见对个人、对团体、对社会的重要性。我们能不学着如何科学地作预见吗? I9kVzWRttHOLhfYmCFqcwjtJFWNZegIhZy1pHHDiedppgi0qhTxMfuKqRC8dns8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