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预见2—5
1916年7月25日,预见(1)日俄条约“今所明布者犹轻,其重且要者,密之不令人见也”;(2)“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3)“日人诚我国劲敌”;(4)“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致信同学萧子升。信中谈到日俄签订侵犯中国主权的条约,指出:“ 此约业已成立 两国各尊重在满蒙之权利 ”。“ 今所明布者犹轻 其重且要者 密之不令人见也 。”针对《大公报》载日本驻华“公使有急报归国”的消息,他评论说:“ 大隈内阁有动摇之说 然无论何人执政 其对我政策不易 思之思之 日人诚我国劲敌 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 民数号四万万而对此三千万者为之奴 满蒙去而北边动 胡马骎骎入中原 况山东已失 开济之路已为攫去 则入河南矣 二十年内 非一战不足以图存 而国人犹沉酣未觉 注意东事少 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 欲完自身以保子孙 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 毛泽东早期文稿 》, 44—45

毛泽东写这封信的背景是:1916年7月3日,日本驻俄大使木野一郎与沙俄外交大臣沙扎诺夫签订企图瓜分中国的《第三次日俄协约》和《第四次日俄密约》。《协约》规定,在受侵略时,双方应协商保护彼此在远东的领土和特殊权利。《密约》规定,两国互相承认在中国的重要利益,不使中国落入任何第三国政治势力之下。从1907年到1919年,日俄通过四个密约,逐步扩大和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围绕中国的利益而步步深化其联盟,直到这时正式结为军事同盟。第四个日俄密约,把日本和俄国的势力范围,从中国东北、内蒙古、外蒙古,扩展到全中国。这不啻一条锁住中国的军事锁链,也如一块压在中国身上的巨石。具有强烈反日反帝情绪和爱国情怀的毛泽东,从报上得知消息后,在给远在乡间的同学萧子升的信中写下了这段话。

这封信中,有以下四个预见,值得我们注意。

(1)日俄条约“今所明布者犹轻,其重且要者,密之不令人见也。”即今天报上公开发布的条约内容都是轻的、不太重要的,其更重要的内容,应该还在秘密条约当中,那是不会对外人说的。

果然,这次日俄条约,既有协约,又有密约,其最重要的内容即两国瓜分中国、不让第三国染指,果然藏在密约当中。就从当时报纸公开的报道中,毛泽东并不知道他们订有密约,但却能敏锐地预见到对华虎视眈眈的日俄肯定会有秘而不宣、密不示人的肮脏交易。可见其预见之深刻和可贵。当时的中国,恐怕还没有几个人能够预见到这一点、能够预见得这么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对时事十分关心,特别是对日、俄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性和侵略中国的历史有着较多的了解和认真的分析。

(2)预见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即日本不管谁执政,其侵略中国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事实是:从这以后,不管日本国内谁上台执政,对中国的侵略都是逐渐扩大、步步加深。如,在毛泽东写下这封信之后,1916年 9月3日,日军在吉林朝阳挑衅中国驻军,引起双方冲突。1918年8月16日,日本宣布出兵北满,侵入哈尔滨。1919年4月26日,日本代表叫嚣,若不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让给日本,将退出巴黎和会,其独占山东的野心昭然若揭。1920年3月,日军占领满洲里车站;1920年10月2日,日本派兵占领珲春城。1926年3月12日,日本军舰进逼大沽口,炮轰中国驻军。1927年5月,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同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向天皇上奏密折,提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方针。1928年4月,日本又第二次出兵山东,并于5月3日在济南大举进攻中国驻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5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军事占领胶济路;6月4日,日本第三次出兵山东,同时,日军策划了皇姑屯事件,东北军阀张作霖被炸身亡。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东北,侵占中国东北14年。1937年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中国大片国土。

果然,从毛泽东写这封信开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历届日本内阁都没有改变其侵华政策,没有停止其吞灭中国的行动。青年毛泽东看得非常准,一点都没说错。

(3)预见“日人诚我国劲敌”。也就是说,日本确实是中国最强劲有力的敌人。

在当时,俄、英、法、美、日等西方列强,都在中国有势力范围,都在抢食中国这块肥肉,而毛泽东却认为诸列强中,“日人诚我国劲敌”。

后来的事实是,这些西方列强中,只有日本毫无忌惮地明火执仗、动枪动炮占了中国整个东北,然后又入侵华北、华中和华南。相较于其他西方侵略者,日本确实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力的敌人,成为对中国侵略最深、危害最大的外国敌人。毛泽东的这个预见,可以说是一字不差,字字确凿。

(4)预见“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就是说,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不打一场抵抗日本的大战,是不可能救国图存的。

毛泽东在信中,针对日本步步侵犯中国主权、日益侵占中国权益的情势,忧心忡忡地说:东西南北各有万里之阔的大中国,竟然败于仅有几个岛屿的小日本;拥有四亿人众的人口大国,竟受奴役于只有三千万人的人口小国;而且近几年日本又攫取中国蒙古、东北的权益,侵占山东而染指中原,把魔爪伸到黄河之南。这一情势,让具有强烈爱国情感和危机意识的毛泽东激愤不已,因而更进一步,奋笔写下惊世骇俗、石破天惊的大胆预言:20年内,中日必有一场大战,中国不以一场举国抗日的大战,不足以拒日寇、图生存,不足以振国威、救中国!

此言是何等的慷慨激昂,爱国之情又是何等的赤诚坚定。当然,这个预见也一如既往的准确。

这就是1916年,毛泽东为中国拉响的抗日警报、为中国敲响的抗日警钟、给中国写下的抗日预言!

试想,当时在全中国的四亿多人中,甚至在全世界的20多亿人中,有几人能比22岁的毛泽东,更敏锐地看到日本鲸吞中国的危险在步步逼近,中日决战的不可避免呢?又有几个人的预言,能比毛泽东的这句话更能让人动容、让人顿省、让人奋起,如此地振聋发聩呢?特别是又有几个人能比毛泽东更准确地预见到中日决战的具体时间呢?

预见具体时间的预见家,是最容易失败的。在所有的预见中,对具体时间的预见,最难预见准。比起预见趋势、预见结果、预见事件、预见人物、预见地点等等,预见具体时间是难度最大的。而毛泽东在这里,居然用了一个具体的时间:20年内。

后来的事实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开始大举侵占中国东北,中国“图存”的“一战”本应该在这时打响。这时距毛泽东预言的时间才15年,正好在20年之内。但是谁也没料到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炮声并没有轰醒中国当局和东北当局,他们竟然逆来顺受,奉行不抵抗政策、奉行妥协退让政策,自废武功、自动解除武装,以致中国没有发起一场拯救危亡的全国抗战,甚至连一场像样的有效抵抗都没有,日军如入无人之境,100多天就占领了中国东北。毛泽东所期待的中国“图存”的“一战”,本应该发生但却没有发生。再聪明的毛泽东,再聪明的其他任何人,也预料不到中国当局会在外敌入侵时放弃抵抗!真是令人悲痛又愤怒啊!益可见关于时间的预见之难也。又过了五年多,直到1937年7月,日军进攻卢沟桥,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日的序幕,全国人民不分党派、民族、职业、老少,同仇敌忾,共同抗日。最终用了八年时间战胜日本,把日本侵略者全部逐出中国,一报国仇,一解国恨,一雪国耻,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战爆发的时间,距离毛泽东预言的20年多了一些,但还不足21年,与毛泽东预言的“二十年内”,误差不到5%,仍在靶心范围!

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这一预见的准确性。一位22岁的青年,能够提前十几年、20年预见到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生,这可以称得上是“神”一级的预见了!全世界除了毛泽东,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第二个人对中国抗战的时间作出过如此准确的预见。对这样的“神”预见,除了带有偏见和成见的人以外,还有谁能不心生佩服呢?而这一准确预见,正是毛泽东从日本侵华的历史和现状中推演出来的。 vIbrQ4UQ3A4NjQ59FuojrBxIsv7ehZ1y01teka1hgnUEL+R6oKZ3xdrqTU/kAO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