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预见1
1915年5月,预见为“二十一条”“报仇”的将是“学子”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中国袁世凯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其于5月9日下午答复以解决中日间“悬案”为名向中国提出的21条要求。9日,袁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条件。为此,毛泽东所在的湖南一师学生集资编印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几篇文章和资料,题为《明耻篇》。毛泽东在封面上写道:“ 五月七日 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 在我学子 !”(《 毛泽东年谱 上卷 17

照理,为国报仇、洗雪国耻,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握有权力的当政者,或是有武力装备的军人,不会想到手无寸铁、无权无势且无缚鸡之力的学生。中国民间有句流传很广的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见在中国人的普遍意识中,没有人会把报国仇的希望寄托于“学子”。当时毛泽东的这首诗,见过的人肯定以为这只是“学子”的空想、书生的议论,最多是自勉之词,抒发作者自己的个人抱负而已。

而后来的事实却是:1919年1月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及其换文等合理要求,但却遭到拒绝。日本夺取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殊权益这一“既成事态”,竟被巴黎和会明文肯定下来。因要求取消“二十一条”被拒而导致的外交失败,引起中国国内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5月3日晚,北京大学的1 000多名学生和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代表,一致决定联合各界,共同力争,定于5月4日在天安门举行北京学界的大示威,并通电全国5月7日举行全国大示威。5月4日下午,北京13所大学的3 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亲日派三官僚。接着,学生们去日本驻华使馆抗议,被阻后转奔位于赵家楼胡同的曹宅,痛打来到曹宅的另一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军警逮捕学生32人。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学生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其中,5月7日,毛泽东所在的长沙各校学生和全国很多城市的学生一起,举行了国耻纪念游行。学生运动坚持一个月后,从6月5日起,上海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的工人又开始罢工,市民也参加罢市。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并于6月9日罢免曹、章、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6月28日,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

从以上事实来看,首先为“二十一条”“报仇”雪耻的,果然是年轻的“学子”们,他们真的以学生运动部分地雪了国耻、报了国仇。毛泽东四年前的“雪耻诗”,居然成了被历史验证的准确预言,成了名副其实的“预见诗”!这首诗在成诗当年没人看出这一点,在此后的100多年来,也从未有人看到这一点、指出这一点。今天,我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一点,知道毛泽东尚是青年“学子”时就眼光不凡、见识独到、智慧卓越,知道《毛泽东年谱》中所载毛泽东的第一首诗,竟是一首不久即得到验证的“政治预见诗”。

毛泽东能作出这一预见,一方面是他被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所感染、激发,从而作出了自己的推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己强烈的爱国心——一定要为国“报仇”、为国洗“耻”的爱国心。这两者是他预见的依据,是这一预见可以实现的基础。 I3L882Nh8JCWFzq8ywdILI1X+eE3V+TfudgiqbWj7HdFcnJV786ihNiF2G2RU2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