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法布施

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佛法可以用“智悲”两个字来概括。“智”,即彻底了解世界和生命的本质、超越所有世俗聪明的智慧;“悲”,即慈悲。智慧和慈悲是大乘佛教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是波罗蜜多。只有智悲双运,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成为波罗蜜多,才能让我们到达彼岸。

所以,法布施也就是布施智慧和慈悲。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一代代传承下来,传到了我们这里,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的人开始,把它们传递出去。

(一)现代社会更需要法布施

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对此却无能为力。实际上,这些问题恰恰是因为过度的物质刺激,以及高压的工作、生活所导致的,因此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才能解决。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物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物质,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后来却发现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仅有物质是行不通的,如果长期忽视精神发展,其结果就是,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人们也不会感到幸福。

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禅修,正是因为它可以解决物质、权力乃至科学都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它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因此,禅修在西方流行起来可谓势在必行。虽然西方流行的禅修来源于佛教,但这只是佛教最基础的禅修。除此以外,佛教还有更深广、更殊胜的禅修,以及其他很多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爱因斯坦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这是他晚年总结的经验之谈。他之所以会这样讲,是因为科学技术只能发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产品,却无法提供一个如何利用这些产品的标准。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什么地方可以用,什么地方不可以用;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标准,科学技术就会给人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造成极大的灾难。这些标准属于价值观的范畴,所以,科学技术也必须由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由此可见,即使科技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我们也需要佛法。当然,没有物质就无法生存,谁都不会否定物质的价值。但物质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除了物质以外,我们还需要像智慧和慈悲这样的精神财富。因此,在亟需精神食粮的现代社会,法布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如何行持法布施

简单地说,法布施就是把佛的智慧和慈悲传递给其他人。那么,传递的方式有哪些?我们有没有能力和资格做法布施呢?

1.讲经说法

讲经说法是法布施的方式之一。讲法者首先要学习、消化佛经以及高僧大德们的著作,然后通过解释佛陀的思想,将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拥有这样的智慧,并以此作为人生指南走上正确的道路,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如《俱舍论》所讲: “法施非为染污性,如实开示契经等。” 法布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 “非为染污性” ,即动机纯正、发心清净。

讲经说法的唯一目的,一定是为了饶益众生。

那什么是动机不纯正、发心不清净的法布施呢?

一是为名。讲经说法、灌顶传法、举办各种法会的目的,不是为了饶益众生,而是为了个人的名望,或是为了提高某个教派、法门、寺院的知名度等。这样的目的都是不正确的,所以都不是真正的法布施。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佛教活动,形式上搞得非常隆重,但没有实质内容,“含金量”不高。

二是为利。举办法会、灌顶传法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钱财。这些法会都有明码标价,参加要多少钱,坐什么位置多少钱,等等。还有的把道场分成内坛、外坛等不同等级,捐钱多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内坛。其实进入内坛又怎样呢?比如灌顶时,并非靠得近得到的就多,而是只要自己具备接受灌顶的条件,无论坐得远还是近都能得到;若自己不具备条件,或者授灌顶的人不够资格,那么就算坐在他面前也得不到。还有一些佛教活动,寺院或主办方给捐赠较多的功德主发一些特殊服装,安排的座位也与普通大众不一样。这种做法,会让捐赠者增上傲慢的烦恼,而寺院或主办方则造了卖法的罪业。

这些商业性的法会根本不是法布施,而是拿佛法做买卖。在大乘佛教的经典中,佛陀早就预言:末法时代,一些非法的事情被包装得冠冕堂皇,佛法也沦为了交易的工具。在家人为佛教事业捐点钱、做点贡献是应该的,但若通过非法手段,则不仅贩卖了佛法,同时也损坏了佛教的形象。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佛教就是烧香拜佛、捐钱捐物,除此以外就没什么了。

所以,佛教徒一定要明辨正法与邪法。那些动机不纯的佛教活动,不管是藏传佛教的灌顶修法,还是汉传佛教的各种法会,只要是商业化、形式化的,都不是法布施。参加这样的法会毫无意义,它不能传递给我们智慧和慈悲。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佛教活动都是如此,尤其是亚洲某些地方最为严重,那里几乎每个地方都存在这些问题。有些真正想学修佛法的出家人或在家人,根本没有条件闻思修行,因为道场一直在搞商业化活动。他们都很痛心,却又无可奈何。

在西方国家,佛教活动售卖门票的问题比较突出。门票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特别昂贵。这些都是我们佛教徒自己搞起来的,因为他们认为,西方人会觉得免费活动没有多少内涵,门票越贵就越让人觉得有意义。但这种做法已经违背了佛教的本意和原则。

有些时候,举办佛教活动会产生一些费用。比如在国外租借酒店或体育馆等场地传法,如果有捐助者,对他来说是一个累积福报的机会;如果没有捐助者,大家可以每人拿出一点钱,用来支付租金和活动宣传等费用。除了这种情况以外,通过佛教活动赚钱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佛教的原则不能违背,这是底线。以前,法王如意宝每次传法时,都要求大家不要献哈达。一条哈达能值多少钱?就这么几块钱,法王都不接受。

法布施应该都是免费的。如果修建寺院需要资金,可以告诉大家,有人愿意捐就建;没有人捐,就暂时不建。千万不要用不如法的手段。虽然这样募集到了建寺院的资金,但对佛教是不利的。

总之,为了名利做一些表面上的法布施,其实就是在售卖佛法。大家务必要分清什么是售卖佛法,什么是布施佛法。我们做法布施时,一定要动机纯正、发心清净。

第二个条件, “如实开示契经等” ,即通晓所讲之法,具备实修经验。

佛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知识类,一是实修类。知识类的法,通晓了理论就可以讲;而实修类的法,不仅要懂得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修经验。具备这样的条件,才有资格讲经说法。另外藏传佛教还要求,必须要有传承才能讲法。

像四外前行、慈悲心等对听众要求不高的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给大家分享,前提是至少自己在理论上要清楚。若是讲错了,会有一定的过失,如果不是故意讲错,过失就没有那么大。就像有人来问路,我们无意中指错了路,对他也是不利的。如果自己对佛法尚一知半解,就去给别人答疑解惑,后果就比较严重了。

虽然佛经都是佛讲的,但有时会出现一部经里这样说,另一部经里那样说,甚至两种说法互相矛盾的情况。这就需要传法者掌握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正确领会、讲解。此外,传皈依、授戒、灌顶等都属于法布施,而且是法布施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所以,对于在佛学院或其他地方传法的法师,要求是相当高的。

普通人也可以做法布施,当然并非坐在法座上讲经说法,而是诸如道友之间相互分享、讨论,或者请学修比较好的师兄辅导,解释法义,等等。因此,只要具备较高的闻思修水平,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做法布施。

2.念诵佛号、咒语

给人或动物念诵佛的名号或咒语,这是简便易行、所有人都能做的法布施。

比如在鱼市场、菜市场等地,给动物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宝髻佛等佛的名号或咒语,能给它们带来极大的利益。我们放生仪轨里的佛菩萨名号和咒语,都是对动物最有帮助的。念诵时一定要确保它们能听到,以此使它们获得听闻佛号的功德和利益。同样,给人念,让人听到,也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益处。

有些时候,这种法布施说不定比讲经说法更好。为什么呢?因为给动物念佛号,其中不会有什么名利可图,不会掺杂太复杂的动机。像这样的法布施,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在对人做这类法布施时,有一点需要注意,佛教规定必须尊重他人的信仰。如果对方不信佛或者不想听,我们不能用强迫性的手段让他听;如果对方感兴趣,愿意听,至少不排斥,我们才可以给他念。

3.回向功德

我们在每次行善之后,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也是法布施。这种法布施更容易,大家都能做得到。

4.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佛法

虽然不能亲自讲经说法,但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佛法,也属于法布施。

(1)协助讲经说法

协助讲经说法,就是为讲经、传法、灌顶、法会等搭建平台,提供各种帮助。讲经说法虽是一个人在讲,但组织、传播等其他工作需要很多人协助,在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属于法布施。

现在,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佛法是较为常见的方式。参与佛教网站的工作,将佛的智慧和慈悲通过网络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本身就是法布施。如果这些网站的工作人员,不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普通工作,而是当成法布施,就像前面提到的医生、护士、护工一样,每次上班前发菩提心,下班后做回向,等于每一天都在修行,每一天都在积累福报。

另外,教师的工作与法布施也有一点相似。虽然他们布施的不一定是佛法,但也是通过给予知识和智慧,消除人们的愚昧无知,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消除了不同程度的无明。所以,教师工作本身也是布施。如果有慈悲利他的发心,那这个工作也就变成了波罗蜜多。

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普通的工作,而要把它当作布施,这样一来,它确确实实就成了布施波罗蜜多。

(2)出资印刷、出版佛经

佛经里讲,为了传播佛法,出资提供笔墨纸张,用以书写佛经,是一种法布施。所以,我们出资印刷、出版佛经,包括免费结缘、赠送,都属于法布施。

(3)通过自媒体等平台传播佛法

在朋友圈或其他平台发布与佛法相关的内容,比如自己制作的一些佛经、佛菩萨教言的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这种方式把佛的智慧和慈悲传递给更多的人。

传播这些内容时,要先发菩提心:我发这个帖子,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利益别人,希望看到它的人能从中受益。发布以后再做回向。不要以为发帖子没有功德,其实这和我们打坐、念咒、念佛是一样的,只要有发心和回向,统统都是法布施,都是积累福报的好方法。

现在这个时代,做法布施的条件更加方便。只要动机纯正,平时信手拈来的一些事情,都可以变成法布施。

(4)分享学佛的收获和心得

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将自己学佛的收获分享给身边的人,这也是大家都能做到的法布施。分享的动机应该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让别人恭敬自己。

分享的内容可以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闻思了一些佛教理论,尽管缺乏一些实践经验,但把它分享给其他人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有关大圆满、大手印这类高深大法的经验和体会,是不能分享的,需要保密。因为越是保密,智慧成长的速度越快;反之,会对自己的修行产生障碍,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学佛心得分享给身边的人。我曾经提过三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学佛让我得到了什么?放下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我们可以思考之后分享给其他人。例如:学佛让自己放下了一些负面情绪;自己以前脾气不好,非常自私,喜欢斤斤计较,学佛以后逐渐有所改变,等等。虽然佛教比较赞成谦虚,不能过多地宣扬自己的功德,但在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讲的。因为这是以利他为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其他人学佛,让更多的人得到、放下和改变。

总而言之,法布施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无论出资还是出力,凡是为了传递智慧和慈悲所做的一切都是法布施。不要以为,只有坐在法座上传法、灌顶才叫法布施,其实法布施的机会是很多的。

做法布施可以积累资粮,具有极大的功德,甚至比财布施和无畏布施的功德更大。有些人说,我不求功德。大乘佛教的基本要求是不求回报地饶益众生,但我们也不要拒绝功德,在有功德和无功德的行为当中,我们要选择前者。因为有了功德,我们可以把它回向给众生,同时弘法利生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福报和没有福报的人,去做同样利益众生的事情,在有无违缘和作用大小等很多方面,都会有所差别。佛经讲,有福报之人会心想事成。而心想事成可以成为饶益众生的助缘,可见福报的作用是很大的。

(三)法布施是大乘佛教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然财布施和无畏布施也能自利利他,但法布施更重要、更有意义。尤其在现代社会,由于缺乏佛法这样的智慧,人们都活得很迷茫,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了解自己的未来。因此,即使物质再发达,人们也感觉不到快乐。

佛教讲轮回痛苦,但并不是说轮回只有痛苦。按照世俗的标准衡量,轮回中也有很多幸福和快乐。这一点佛不会否定,但佛同时又告诉我们,这些幸福快乐极为短暂,转瞬即逝。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绝对不可能一辈子都幸福快乐,没有任何烦恼。即便真是如此,最多也就是100年左右的时间。假如将整个轮回比作一天24小时,这100年连一秒钟的千万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轮回中幸福的时间极其短暂,不幸的时间则非常漫长。况且,我们当下所感受到的幸福快乐中,也掺杂着很多不幸福的因素,会引发今后的痛苦,因而也不是纯粹的幸福快乐。佛教说的轮回痛苦,就是从这些角度来讲的。

佛教的层次非常高远,普通人视角所了解的生命和世界,与佛教观点有着天壤之别。在佛教看来,世人认为的一些聪明,实则是愚昧无知,其背后的实质是无明。所以,人类的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佛教的智慧。

实际上,只要投生为人,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无论何种环境、何种状况,只要有正确的选择和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富有意义的生活。正因为我们选择错了,方法错了,才导致即使拥有优越的环境、丰富的物质,仍旧不开心、不幸福。因此,不管唯物论者还是有神论者,科学家还是哲学家,政客还是普通百姓,每个人都需要智慧和慈悲。

怎样衡量生命有没有意义呢?倘若这个生命的存在,能让更多的生命幸福快乐,那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反之,如果这个生命的存在,非但不能让其他生命幸福快乐,反而使其痛苦,那就没有价值。所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以能否利他来衡量的。当然,就生命个体而言,每个生命都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世界上有很多人,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权力、地位、名望,但最后既没有让自己得到幸福快乐,也没有帮助到更多的人,生命就结束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拥有大乘佛教的慈悲和智慧,那每个人都能找到很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方向。所以,我们要尽力把佛法传播出去。

佛法里面有很多仪式和仪轨,如果不愿意接受,并不影响学佛。但如果没有智慧和慈悲,就没办法学佛了。因为没有智慧和慈悲,佛法就失去了内涵,只有外在的形式。

佛教规定不能强迫别人学佛,在对方不感兴趣、不愿意听的情况下,就不要给他讲佛法。包括对自己的家人,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很多家庭中,有人学佛,有人不学佛。如果学佛的人不懂得尊重,用过激的方法强迫父母儿女学佛,虽然出发点是为他们好,但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家庭矛盾,还会带来长远的不良影响。比如,有些孩子不想学佛、念经,但父母要求他每天必须念一个小时的《地藏经》,虽然孩子在父母的压力下不得不念,但内心已经对佛经和佛法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长大以后,一辈子都不想学佛,不想念经,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

所有人都需要佛法,可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像传教士那样去传播佛法。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自己又有能力,就应该去尽力帮助众生,这是每一个佛教徒的责任。而以大乘佛教的价值观来看,对众生利益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法布施——让他们拥有智慧和慈悲,不仅对他们此生,而且让其生生世世都获益良多。

法布施比起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容易得多,我们都能做到,而且有很多机会去做。在这个网络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很多人也有电脑。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渠道,把从佛陀时代沉淀至今的那些正规的佛教思想和生活方式传播出去。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做法布施的能力和机会。尽管我们不具备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那样饶益众生的能力,但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否则,大乘佛教经常讲的饶益众生、普度众生,最后都变成我们的一个口号,一句口头禅,丝毫没有落到实处,那么很多机会就会白白地错过。 RFLo7BhOdvDgXVUkmAjuRn6x2UeiR1rKAuck0FBhVIFb5Pc8qWSt7KqU812pFQ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