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布施波罗蜜多

六波罗蜜多的第一个,是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梵文称作DANA。“布”,即分布、散布;“施”,即施与、给予。“布施”,就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散布、给予需要的人。

为什么通过这个方法能够到达彼岸?是不是我们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完,或者解决了全世界70多亿人的贫困问题,就可以解脱了?当然不是,况且我们也做不到。就算我们有7000亿元人民币,平均分下去,每个人也才10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也永远无法解决除了人类以外所有众生的温饱问题。因此,《入菩萨行论》中说:“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佛教的布施与世俗的给予和慈善,虽有共同之处,但在内容和层次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世俗的给予和慈善,是把财物送到需要的人手里,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就已经圆满了。但佛教的布施在此基础上还多了一层内容,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来修自己的心。到达彼岸的,正是这个心。仅仅凭借物质的给予,永远到达不了彼岸,而通过给予的方法训练心,则完全可以。

到达彼岸的标准是什么呢?只要有人需要,只要能够帮助到人,就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任何东西都送给他。把心训练到这种程度,我们给予的心就到达了彼岸,我们也就具备了布施波罗蜜多。正如《入菩萨行论》所云:“心乐与众生,身财及果德,依此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佛教的布施既可以利他,也可以自利。用财物等帮助别人,这是利他;通过这个方法消灭吝啬心,提升自己的境界并积累福报,这是自利。吝啬是一种烦恼,必须要消灭。否则即使我们家财万贯,也无法让自己的心得到满足,总觉得拥有得太少,什么东西也不舍得送给别人。这样的后果,就是下一世非常贫穷,甚至会堕入饿鬼道。所以,我们要通过布施来消灭自己的吝啬心。

总之,布施波罗蜜多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用物质财富等帮助他人;二是通过这个方法训练自己的心,使之到达彼岸。衡量布施波罗蜜多的标准,不是看给予财物的多寡,而是看我们能否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

布施有三种,即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此外还有一种,叫慈布施或爱布施,它是三种布施的基础。 LMvUQPSVZFbf3XNBTUWdY0gIwfxg5T/sJmwMwhWWGWpMsytC91pgsF0Gv0BgNi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