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语

未来最需要的工业软件是能够“定义”工业(产品、制造过程等)的软件。该书从定义的角度阐述了工业知识的软件化、企业软件化等趋势,重点介绍了工业App及其运行环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软件发展的新形态。对于所有关心工业软件发展的人士而言,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书是作者对过去几年工作学习的思考和总结,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工业软件体系复杂、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打造具有“循环造血”功能的产业生态对当下发展工业软件意义重大。本书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设计仿真工业软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构建设计仿真工业软件生态链的设想,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益探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希望工业企业、工业软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能够形成发展合力,各取所需、各取所长、各尽其能,携手共建产业生态,做大做强自主工业软件产业。

——王建民(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软件定义未来工业。本书以“理解、认识、剖析、寻路、发展”为路标,在历史观、全球观、未来观的坐标系中,审视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企业的成长、技术的变革、政策的演进,以及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并展现了工业软件的未来图景。作者对工业软件的观察和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视野,值得一读。

——安筱鹏(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

作者作为深度参与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推进的资深研究者,从软件定义数字工业的全局视角,给出了工业软件现阶段发展的认知框架。尤其是作者将自己参与相关咨询和评估工作中的思考进行了凝练,对工业软件进行了系统阐述,体现出对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和政策措施的独到见解,站位高、视野广、体系性强。我相信工业软件领域的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开发者,以及大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该书获得对数字工业和工业软件产业更全、更深的认识,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益的内容。

——赵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信息化总师)

工业软件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本书通过翔实的产业数据呈现出当前我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基于对国际知名工业软件企业发展成功之道的深度剖析,以及对工业软件发展、产业生态发展及政策环境的详细解析与探索,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寻路”。本书深入浅出,值得推荐!

——黄培(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e-works首席执行官)

第一次见到作者是2018年在工业App白皮书的研讨会上,和与会的其他专家一样我对工业App的发展充满期待,同时认识到把工业App的建设提到产业生态高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工业App本身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技术构成和形态也复杂多样,而且当下新的信息技术又在不断涌现。本人在工业领域的工作中,深深感受到有关工业App的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回答和澄清。作者在这一领域经过了多年的调研和深入研究,对工业软件和工业App有了全面系统和精深的理解,看到本书即将出版我喜出望外,不仅因为它清晰地回答了困惑我多年的架构问题,同时还详细地阐述了工业软件和工业App的发展路径,是一本会让工业领域、软件领域和政府的相关工作者受益的好书。

——张卫善(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工业企业加快推进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是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船舶企业数字化转型需在企业内部形成人员、产品、设备、工具等的泛在链接。而工业软件作为一种典型的能使人类经验知识和机器流程知识的技术泛在化的工具,将使船舶研发、生产、试验、运维过程的各阶段模型贯通、数据源单一成为可能,是未来数字化智能船舶的“神经中枢”,对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是个敏而好学、沉心思考的研究者。很高兴看到作者将过去几年对工业软件的研究总结下来,出版成书。本书集时代背景、路径探索、行业洞察、企业成长、政策分析于一体,集技术逻辑、经济逻辑和商业逻辑于一脉,对于从业人员多有裨益,值得工业界、软件界的朋友们品读。

——师艳平(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先进制造处处长)

本书从背景、概念、产业、企业、政策等方面对工业软件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认识和发展工业软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设计仿真软件的剖析全面而翔实,对于工业软件生态体系建设有独到的见解。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石化自主成套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构建工业软件,提升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操控优化、设备可靠运行、安全环保低碳等智能化运营水平。

——索寒生(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本书从第四次工业革命出发,以背景、概念、产业、企业、政策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工业软件的定义内涵及产业状况,内容翔实而全面,见解客观而中肯,引领读者系统地了解工业软件,知其来路,明其当下,论其未来,令人获益匪浅,是行业内外均可一读的力作佳篇。

——刘玉峰(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工业软件自诞生以来,就以它自身的逻辑在发展和进化,其与传统工业领域的融合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紧密而不能分离,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如何认知“SDX”(软件定义一切)叙事背景下工业软件对数字工业的开拓破局、如何拨开投融资迷思以及躬身入局这一产业,《工业软件:通向软件定义的数字工业》不失为全视角、全景观性的读物,推荐大家阅读。

——赵文功(达索系统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

工业软件的形态是软件,核心是工业技术,把工业技术软件化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核心。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和深邃的洞察,以“知识的承载、积淀与传播方式演变”为主线,将工业软件、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工业技术软件化等概念和技术衔接起来,正本溯源、返璞归真,用全新的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在厘清概念的同时也剖析了方法和路径,这是本书的一大价值。

——李义章(索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业软件定义未来制造”逐步成为共识。作者通过多年的企业、产业调研,通过深度的行业发展分析,对工业软件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尤其是对“核心工业软件CAD、CAE”的国外、国内发展历程和现状,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内容翔实、丰富、前瞻。对国产自主工业软件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工业软件开发商,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梅敬成(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打造可用、好用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这些落地有声的话语自从2018年以来时常萦绕耳畔,也是我近年来工作的目标和持续奋进的指南!国产工业软件,特别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已经从2010年初期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万众瞩目”和“百花待放”!如何用心灌溉这些“潜力之花”,使之健康稳健成长,真正成为工业创新的利器无疑是本书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诚然,如何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绝非一本书或一个论坛就能回答和解决,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此书见微知著。本书作者基于他和团队多年来在工业软件领域的学习、调研、实践和探索,付梓成书,与关心工业软件发展的同仁分享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该书从行业解读、政策分析、产业生态、融资环境、国内外对比的宏观分析,到对设计仿真类软件的深入剖析,从全局到细节深入浅出地解析和探寻了国产工业软件发展之道,期待大家和我一样,从阅读中取新的认识和收获!

——张群(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在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而工业软件正是支撑工业数字化的“大脑和神经”,其重要性和价值不言而喻。2018年我与本书作者在北京第一次认识,当时正值新一轮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起点,作者是一位专业的研究者,他敏锐地选择了工业软件产业作为研究方向。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作者对工业软件的逻辑、内涵、现状、发展路径、政策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思考,并将研究成果付梓。在此推荐大家阅读和学习,本书的内容可以为研究工业软件产业和从事工业软件产业的相关人员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彭维(上海新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

作者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度分析了工业软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数字化革命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会逐步渗透所有的工业行业和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就是工业软件,工业数字化的需求是工业软件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工业软件,数字化时代需要新的工业软件。作者明确地指出数字化革命正催生新一代工业软件,并以专业的知识分析出新兴工业软件的技术方向。我们应瞄准趋势,掌握先进技术,研发新一代工业软件,赢得先手,再反向辐射传统工业软件,弥补短板。相信这本书能助力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周凡利(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软件定义数字工业的时代已经来临。“软件跟着硬件走”,“软件是画出来的”,作者对工业软件行业,特别是对CAE行业的发展有着充分的理解和超前的洞察,对工业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工业Ap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云计算时代的工业软件是什么样子?自主工业软件的出路在哪里?工业软件企业如何加速成长?推荐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

——屈凯峰(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业为本,资本为器,本书对我国工业软件行业投融资以及国际知名企业投资并购的分析颇有见地。对当前产融结合,加速我国工业软件的创新突破与生态繁荣很有启发。

——汪存富(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5g4HNHQ9x2VUPv4yAgKV2LGybIZdkkHg2p104Coz8PGNj78eO5WZp/ncsPmHZt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