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是曾国藩为其弟曾国荃写的一副对联,后句“百战归来再读书”较常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中心便引用其勉励前来参加学习的商界精英。而我觉得前句“千秋邈矣独留我”更富深意,故借此名句来谈谈企业高管该读什么样的书。

在每年的岁末,专业杂志和出版社都会请知名意见领袖推荐一些高管必读的书单,涵盖趋势、战略、思维、领导力、投资、科技等领域,也总有些书目会高频出现,即便它们已经问世多年。如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从优秀到卓越》( Good to Great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瑞·达利欧(Ray Dalio)的《原则》( Principles ),詹姆斯·M. 库泽斯(James M. Kouzes)、巴里·Z. 波斯纳(Barry Z. Posner)的《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 The Leadership Challenge:How to Make Extraordinary Things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彼得·M. 圣吉(Peter M. Senge)的《第五项修炼》( The Fifth Discipline )等。这种现象之中必有值得探究的原因。

首先,这些书籍都和领导力有关。尽管企业高管身经百战,能够在商场上存活并发展早已证明他们领导力水平不差,但为什么还需要阅读这些领导力的书籍?是为了激励自己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还是学习案例,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我想都不完全是。

我信奉领导力不是一门学术上的课题,不像数学或工程一样可以靠逻辑解题。借用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观点:领导力比较像是一门“手艺”,需要体悟,熟能生巧。

以做菜为例,拿着菜谱照做只能烹调出很普通的料理,那些能够领会“糖少许、盐适量”的神厨才能将原材料的本质淋漓尽致地激发并呈现出来。但并不是说只要有天分就能做出神一般的料理或是演奏出神一般的音乐。我听钢琴家陈必先说过,她小时候就有特殊的音感,没学过钢琴,但任何人弹奏七个音,她都能准确无误地重复,所以五岁开始学琴,走上了古典钢琴演奏之路。成年后,她曾对接受学校的教学工作很犹豫,因为会减少她的练琴时间,她认为一个钢琴演奏者每天至少要用六七个小时练习演奏。正是这样的坚持,使得她演绎许多殿堂级古典作品时,能如大师重现。手艺需要一再演练,熟才能巧。

领导力是手艺,实战演练很重要,熟才能巧,才能得到提升。这也是小企业老板的领导力未必如大企业高管的原因。因为尽管胜负结果相似,但经历的商战规模、战役次数,以及使用的战术与工具都不是同一个等级,领会到的经验层次自然也就不同。

那么,读书对高管的领导力会有什么帮助呢?“百战归来再读书”,有人理解这是将实战经验重新整理、咀嚼消化,再反思验证的过程,就好像儒家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一套学问的流程。对此,我有一些新的解释。

领导力是一种先验的能力,你只有不断尝试,在实践过程中体悟到底是“盐放多了”还是“糖放多了”。也许有的人很厉害,他有天分,屡试不爽,但前提就是要试,就是要不断地演练,不论是真枪实弹地下场去拼搏,还是在课堂中模拟讨论,都是一种演练。演练后才能熟练,才能从中体悟到真实无虚的经验,培养出日后能做出有效判断的能力。所以,“百战归来再读书”,读的不是死书,而是有更多的演练,从老师的学术框架中演练,或从同学的分享案例中演练,或从整理自己的经历中演练。

但领导力高下最重要的差距是在曾国藩对联的上联:千秋邈矣独留我。当年曾国荃被削职贬抑在家,心中郁闷,曾国藩提醒他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或是“颜如玉”,而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千秋记忆。这种记忆就是你为人类、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这才是读书的真谛。

过往谈领导力,谈的是技术,谈的是外控,例如:怎么赢得胜利、怎么带好团队、怎么达成绩效、怎么授权、怎么培育下属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领导力的核心问题不在他人,而在领导者自己——领导者自身对社会,对人类的使命、价值和意义的觉察、洞见与实践。换句话说,领导力是要向内求,自我觉察与意义的实践就是领导力发展的天花板。

那么问题来了。领导力演练如果放在学术框架、放在案例讨论、放在自身经验整理上,这是术的演练,透过讲解、讨论、思辨等方法就可以做到。但如果演练放在自身的觉察与反思上,应该怎么做?

这就是需要阅读本书的理由。

高管教练是从运动教练演绎过来的,第一名高管教练也是一名运动教练。1975年,美国的网球教练W. 提摩西·加尔韦(W. Timothy Gallwey)在电视新闻拍摄的见证下,戏剧化地在20分钟内教会一名女孩打网球,引起了当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注意。于是该公司邀请他到公司给高管讲课。加尔韦说我可不懂得管理或领导,该怎么教呢?AT&T的主办人说,你只要分享如何教会一个完全不懂网球的人打网球的经验就可以。加尔韦真的这么做了,结果他意外地发现这些高管学员学到的并不是打网球,而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意志和情绪,并将注意力放在部属和团队上,而这正是提升自身领导力的要诀。后来,加尔韦成了一位杰出的高管教练。

无疑,引进教练是提升高管领导力的新途径。但在理念、框架和方法上已经不像当年加尔韦时那么简单。

吴雁燕(Cathleen Wu)教练认真勤学,她同时是国际教练联盟(ICF)认证的大师级教练(MCC),有这样资历的教练至少需要教练演练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我相信她远远不止这些小时数目,她的勤学可以体现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中,请大家细心阅读,在此不赘述。我非常同意她对高管教练这一行为的定义,她说:“高管教练是一个持续性探索、转型与实现的过程。它支持和挑战组织高管砥砺追寻高远宽广的志向、进行锋利深刻的自我觉察与蜕变、为当下与未来的世界和利益相关者持续贡献和创造价值,同时,构建独立、清晰、稳定的内在精神世界。”

这不是将高管教练狭义地定义成一种身份、职业或方法,而是将其提升到如何实现高管领导者的使命、价值、意义的层面。也因为这个定义,对高管教练的资质、要求、境界、能力,她都提出不凡而严谨的见解。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雁燕教练对哈佛大学的罗纳德·海菲兹(Ronald Heifetz)与马蒂·林斯基(Marty Linsky)两位教授提出的“舞池与阳台”(The Dance Floor and The Balcony)概念的引申与诠释。她说高管不仅要在“舞池”中全情投入地做事,也要时不时地抽离出来站在“阳台”上综观全局、检视自己。而高管教练就要有这种能够帮助高管在“舞池”和“阳台”有意识、自由地流动和切换的能力。

雁燕教练认为,要做这样的高管,就不只是能领兵之将,还要是能领将的帅。而高管教练帮助领导者审视自己,同时帮助领导者觉察到解决问题的全局观和策略的适配性,这样的高管教练也需要一些领导力工具和教练能力。比如领导者面临的是技术性挑战还是适应性挑战?高管教练要和高管一起来辨识、厘清环境的复杂度,弄清目前面临的问题属于哪个层级、哪个系统。所以,从本书中,不只高管能看到如何提升自身领导力,高管教练也可以从中体悟到自己教练能力再发展的空间。

本书中有关高管提升领导力的学习框架与途径是雁燕教练多年对教练理念和体系探索实践的心得,既实际又严谨,非常值得参考。有趣的是,我同时也读到了她柔性和空灵的一面,例如书中有她写的几首诗作,其中一首《时光》,容我引述一小段:

时光,

铺陈了一条蜿蜒的道路。

闪闪发亮的,

是行路人的爱、美、真、善,

是渴望、承诺、力量。

这段小诗象征她在教练过程中对客户的信任,相信他们的价值和能力,时间会将这些本质充分地展现,这应该也是她作为高管教练的信念。

我想,这正是对所有高管教练的要求与期许。雁燕教练是走在教练专业发展路上的前沿者与实践家,除了对高管教练的理论阐述和案例解析,她还邀请了21位非常资深的教练,其中有我熟悉或景仰的朋友——鲁芳、鲁兰、刘新、郑展望、杜建莉、张蕙丽、邹伟平、范晓燕、胡丝雯、田岚、姚蕾、张申、赵磊、庄磊、熊樱、刘立平、王玮、周晓江、夏小白、曹珑瑛、雨田。他们分别撰写了共计26个教练实际案例。这些作者除了详尽地描述其教练理念、个案背景、实施方法,以及他们的见解,还安排了许多教练提问,供读者自我教练。阅读这些案例后,不仅扩展了我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同时对情境、对案例、对当事者决策有了更多同理心,无形中体悟到一种新的领导境界,也提升了领导能力。

“千秋邈矣独留我。”企业领导者要成就的是千秋志业,借助教练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内在功课,于“阳台”处觉察初心、抽离纠缠、审视真相、自我挑战,返“舞池”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引导方向、调适资源、激励团队、共创善果,本书强调“百战归来再读书”的真义也在此。透过本书,我相信商业精英在领导力发展上定会生发出更为深远的理解和实践。

谢谢雁燕邀请我为第一本华人教练高管图书作序,我不揣浅陋,勉而为之。愿此书能成为本土高管领导力的学习典范,后继必有,众志成之。

陈生民
国际教练联盟认证专业级教练(PCC)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
癸卯元宵于台北 ZJogp7/uNVAgDT2VO1RuGGEWR05GhrufELlBMedkP05mE6S/lo0ev3Rsb51MQW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