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阮籍咏怀

阮籍白天哭过。

他很喜欢家乡陈留郊外那一片荒野,荒旷得犹如太古,犹如无何有之乡。一望无际的杂草、乱树。树丛中时而扑棱棱飞出一只大鸟,眨眼消失在高远的晴空。草丛下面是一条若有若无的小溪,可以听到淙淙的水流声,如鸣佩环。这天下午,他又令仆夫驾车出游,像往常一样,率意而行,全无目标。已经是深秋了,树叶枯黄,野果却红得耀眼。车子不知胡乱跑了多长时间,来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忽然停下来一动不动了。他询问怎么回事,仆夫喃喃说,路已经绝了,无路可走了。

路绝了!听到这几个字,他心头一颤,无端感到一阵伤怀,竟放声痛哭起来。他想起古代杨朱泣歧路的故事。有一次杨朱来到一个岔路口,这里可以南,可以北,可以东,可以西,应该如何抉择呢?人生一不小心,是多么容易失足,走上邪路啊!而一入邪路,便万劫难复。想到这里,杨朱哭了。杨朱连歧路都要哭,何况现在面临的是绝路,是穷途末路呀!

就在昨天,他得到司马懿的征召,聘任他为太傅府的从事中郎。他深知司马懿看好的只不过是他在士林的虚名,把他当作招牌,以招来礼贤下士的美誉;或者说把他当作遮羞布,遮掩他双手上屠杀名士的血迹——那场屠杀已经一晃过去半年多了,现在已是嘉平元年(249年)九月,斑斑血迹却似乎显得愈加惨红。他当然不愿去充当那种物什,但又深知司马懿的意志高过圣旨,他让你死与让你荣一样容易。无奈,他要告别这片莽荡荡的原野,告别山阳那片绿生生的竹林了。想到这里,哭得更伤心了……

这是白天的事情。此刻已是深夜,一灯如豆,在他面前的书案上摊开一本书,是曹丕的诗文集。他正在读的,是已经读得烂熟的《寡妇赋》,其序说: 陈留阮元瑜,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每感存其遗孤,未尝不怆然伤心。故作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 写得多么情真意切呀!阮元瑜就是他的父亲阮瑀,曾经做过曹操的掾属,负责文书。有一次曹操令他草拟一封书信,恰巧此时他又须随曹操外出,便在马上边行边写,写罢呈上,曹操揽笔想有所改定,最终竟一字不能增减,所以曹丕称赞他“书记翩翩”,并把他列为文学上的“建安七子”之一。七子当中,除孔融早被曹操杀害外,其他六人死得最早的,就是父亲了。“寡妇”自然是指母亲,“遗孤”则指他自己,当时只有三岁,所以他与母亲当年的“悲苦之情”,现在已经没有一星半点儿印象了。

除自己写作外,曹丕还让王弼的嗣祖、同为“建安七子”的王粲也写过一篇《寡妇赋》,一同慰藉这位亡友的未亡人。

另外,曹丕还写过一首《寡妇诗》,是以他母亲的口气唱出来的代言体,比如诗中说“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表达母亲对丈夫的深情思念。其实骨子里,抒发的仍是曹丕本人对早逝的朋友的伤悼,对孤儿寡妇的同情。曹丕的再三致意,可以看出他与父亲的情谊是多么醇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难想见,阮籍感情的天平,是完全倾向于曹家一方的。司马懿的阴谋,谁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怎能助纣为虐呢?但他不是嵇康那样刚烈、毫不妥协的人,他只能虚与委蛇,应付周旋而已。

夜越来越深了,深得勾起他沉淀在深心里深深的伤痛。他全无睡意,干脆打开窗,一任清冷的月光像水一样流泻进来,流湿了他的帷帐,流湿了他的被褥。风也顺势吹进来,把帷帐吹皱成一池秋水。这窗户又放进阵阵鸟鸣。听,一只孤独的鸿雁在荒野哀号,还有一群鸟儿在北边树林呢喃。为了慰藉这些凄惶的鸟儿,他取琴弹奏起来,本想与它们组成月光的交响,却愈发加重了这秋夜的凄异,令人难以为怀。于是他索性披衣出户,举目四望。能望到什么呢,除了一片望不透的无边的黑暗?

诗兴却涌上来了。还是把这一切写下来吧,包括自己的感受。于是他回房一挥而就: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他所写的,就是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罢再读一遍,觉得还可以,就收起来了。以后每有所遇,所思,所怀,便要写上一首,一直写了一辈子,最后整理出来,共得八十多首,他题了一个总名字:《咏怀》。

阮籍《咏怀》,在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体式:以五言组诗的形式,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比兴手法,抒发黑暗政治下难以明言的痛苦矛盾,意境隐晦,成为古代的“朦胧诗”,历来以难解著称,这首还算是比较好读的。刘宋时颜延之说它们“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他那时就“难以情测”了,何况又过了一千七百多年后的我们?我们能理解阮籍那迷茫的心绪吗?

阮籍因此成为第一流诗人,钟嵘《诗品》把他列为“上品”。在《诗品》所评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中,要知道,上品不过只有十二位呀!连好友嵇康,也只列中品。 PIzFydy8T3UCW/Ih/EXzUuwXBdpuvtCp9TD0ExGqziGBpYwsoNOEqjEYXwSaUyL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