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

由于恒定性在人际关系中会发挥作用,因此为了取得平衡,有人当了“好人”,就一定会有人扮演“坏人”。“好人”并不清楚这一点,因而会愤慨:“为什么我一心为你着想,你却一点都不明白!”

对方接受了自己的善意,却不想和自己一样成为“好人”。我们就会感到愤怒,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责怪对方。“好人”甚至会大发雷霆,质问对方:“为什么你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你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

在“好人”大发雷霆的那一刻,“好人”就已经不再是“好人”了。 由于抱着“自己是在为对方着想”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好人”一心想要改变对方,无法停止自己蛮横的态度。

一个人好心提醒邻居太太没有按照规定倒垃圾,认为“这样下去的话,她会被邻里讨厌,就太可怜了”。然而,这位太太却觉得受到了冒犯,态度很不耐烦。这个人看到她这种态度,再次提醒道:“欸,你怎么这样,都说了社区不允许这么做!”

明明是为了让邻居太太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才好心提醒,可是那位太太却逐渐不耐烦起来。看到她这种态度,自己当然会“生气”,甚至到最后,自己也变得蛮横起来:“你!不要太过分!”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自己却被其他邻居告诫:“不要欺负新搬来的人。”明明是为了邻里和睦才主动提醒,却被误会,自己反倒成了咄咄逼人的“欺凌者”。之后,街坊四邻流言飞起。结果,这个“好人”反倒被人们看成是一个“蛮横的人”,为此“好人”感到十分委屈。

如果我们扮演“好人”,恒定性就会发挥作用,对方就会扮坏人的角色,所以我们的心意就传达不出去。

我们越是当“好人”关心对方,对方就会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坏。“必须要为对方做些什么”的好心想法进一步加深,“好人”最后就会变得暴躁,怒斥道:“你给我适可而止吧!”

夫妻关系也是一样,对于家里的丈夫,“好人”妻子会因为担心“丈夫如果不敞开心扉的话,两人之间就会产生误会”,所以请求丈夫“把你的想法好好告诉我”。但是,妻子一旦当了“好人”,丈夫就会自动扮演与其相反的角色,所以丈夫会采取一种“你别管我”的态度。

于是,“好人”妻子就会感到愤怒:“我是为了你才这么说的,可你什么态度?!”然后变得蛮横起来:“就你这样,谁看得上你!”

“好人”妻子原本心想:如果能够更加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丈夫在工作单位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然后开始劝说对方,最后却变成责备丈夫。而丈夫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两人的关系也变得很僵。

之后,丈夫还是一脸不耐烦,“好人”妻子就会变得更加蛮横,变本加厉责怪对方,使夫妻关系破裂。“好人”妻子完全不会觉得自己态度蛮横,因为她认为自己都是为了丈夫好。

相反,“好人”妻子会认为,变成这样是因为丈夫没有坦率接受自己的心意,千错万错都是丈夫的错。 所以,如果丈夫不接受自己的心意,“好人”妻子就会愈发蛮不讲理,最后破坏彼此的关系。

也许亲子关系最容易说明这一点。

“好人”父母担心孩子这样下去无法在社会立足,就会提醒孩子要好好跟人打招呼。但是由于恒定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

然后“好人”父母愈发觉得忧心:“再继续这样下去,孩子就没救了。”于是父母变得愈加蛮横,甚至大发雷霆:“你为什么就是不听父母的话呢!”

孩子对父母采取反抗的态度,是因为父母越是当“好人”,孩子就越是被迫扮演“坏孩子”的角色。 这样的后果就是,“好人”父母变得越来越蛮横,只看得到孩子的态度不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蛮不讲理。等到父母回过神来的时候,亲子关系已经破裂到无法修复的地步。 0gBSnIavsKVmuCIbyZr4fV6QJOVOzSTaX1zuCHOy6GmZLKFTTzHMDFYdVWRoUV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