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骄傲使人落后:屈瑕之死

一个人,在逆境中咬紧牙关,坚持奋斗固属不易;但是,能在顺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朝乾夕惕,戒骄戒躁,避免盛极而衰,更加难得。纵观历史,我们能看到,不论个人、团体,还是军队、国家,但凡出问题、招败亡,往往在顺境而非逆境,因为面对高歌猛进、胜利归来的大好局面,如果缺乏战略上的定力,就很有可能会让胜利冲昏头脑,忘乎所以,骄傲自满,结果物极必反,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春秋前期楚国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屈瑕的人生败笔,就是因胜而骄,忘乎所以,是“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孙子兵法·行军篇》)的一个典型。

屈瑕,是楚国“根红苗正”、地位显赫的宗室重臣,芈姓,为楚武王之弟、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祖先,春秋前期被分封于屈邑,以邑为氏,遂成为屈氏家族的开山之祖。他在楚国的地位可谓一人(楚王)之下,万人之上,官拜“莫敖”(当时相当于宰相)。由于春秋时期军令系统尚处于文武不分职的状态,他同时也扮演着大司马的角色。很显然,屈瑕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最高操持者,深得楚武王的信任,被授权主持并处理国内外的重大军政事务,位尊权重,炙手可热。正因为屈瑕具有这样特殊的身份,他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楚国国家根本利益的得失,这正如孙子所说的:“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屈瑕既然身居高位,在楚国早期开疆拓土的大业中,自然不能缺席。事实上,楚武王在位期间,他统率楚国大军南征北伐,东攻西讨,可以说是无役不预。据现有的史料看,屈瑕作为统率全权指挥战事,始于公元前701年的蒲骚之战。是年,楚武王任命屈瑕为帅,率军向汉水之东进发,准备与贰、轸两国结交会盟。贰、轸两国的邻国郧国,对楚国的这一战略动态深感忧虑,认为楚国这么做,等于是将其势力揳入贰、轸之间,对郧国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与其坐以待毙,不若先发制人。于是,郧国策动随、绞、州、蓼诸国联手抗击楚国。随、绞等国都知道楚国惹不起,所以对郧国虚与委蛇,不敢玩真的,只做个样子。郧国方面急不可耐,只好自己单干,将军队布防于郧国国都郊外的蒲骚(今湖北应城市)。

屈瑕收到的情报,是郧国已经和随、绞、州、蓼诸国联手,这个错误的信息,让他深感不安,“莫敖患之”(《左传·桓公十一年》)。至此,他性格上的缺陷暴露无遗,变得瞻前顾后,投鼠忌器,在决策上举棋不定,畏首畏尾。副帅斗廉对主帅的表现很不以为然,向屈瑕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认为敌不足惧:郧国的军队驻扎在国都郊外,一定戒备松懈,而且始终在盼望随、绞等四国前来援助,斗志不坚,楚军应该主动对郧军发起攻击,赢得胜利。我方应该针对这个态势进行部署:请主帅您带领主力屯驻在郊郢,以阻止随、绞等四国的增援;同时,由我率领一部分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对郧军发起猛烈的攻击。可以预见,郧军把希望寄托在随、绞等四国的身上,又仰仗着有坚城为后盾,一定没有死战的斗志,在我军的打击下,肯定会溃不成军。郧军一败,其他四国也必然闻风丧胆,不战而退。

“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左传·桓公十一年》)

屈瑕虽认为斗廉的分析在理,但还是小心翼翼,不愿意当机立断、大胆拍板,认为应该向国君提出增兵的请求,多多益善,以策万全,“盍请济师于王?”(《左传·桓公十一年》),斗廉觉得这是画蛇添足,军队取胜在齐心协力不在于人多,因此奉劝主帅打消这个念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左传·桓公十一年》)屈瑕还不甘心,说:那么咱们是不是应该占卜预测一下呢,看看神灵有什么指点?斗廉按捺住自己的性子,恳请屈瑕不要再节外生枝,无事生非了:占卜是为了犹疑不决的事,没什么疑虑,何必占卜!

战争的进程的确如同斗廉所料,以楚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其结果可谓是毫无悬念,“遂败郧师于蒲骚”(《左传·桓公十一年》)。随着是役的结束,楚军和贰、轸两国举行了盟会,顺利实现了这次行动的战略初衷,风光班师回朝。

实事求是地讲,楚军在蒲骚一役中赢得胜利,功劳是副帅斗廉的。屈瑕在战争过程中的表现,其实乏善可陈,甚至堪称无足轻重。但是,谁让他是主帅呢?打了胜仗,都归功于他的英明指挥;丰功伟绩,都记在身为主帅的他名下。屈瑕因此骄傲起来,真的以为是自己的英明神武,指挥若定,才成就了楚军的大捷,毫不犹豫地将这场胜仗揽为自我标榜的资本。

当然,经过蒲骚之战的磨炼,屈瑕的军事才干还是有所提升的。这一点,在次年(公元前700年)楚军攻打绞国一役中有所表现。是役,屈瑕依然担任楚军的总司令,统率大军一路猛进,直抵绞国都城的南门,“楚伐绞,军其南门”(《左传·桓公十二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在接下来的战略运筹和部署中,屈瑕的军事能力似乎已突飞猛进,他对绞国方面弱点的捕捉,可谓是洞若观火,十分准确:绞国实力单薄可又轻佻自大,这决定了其少智寡谋,无韬略可言,“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而据此所制定的对策,也是直击要害,即后勤人员打草砍柴时,不要派遣武装人员加以警戒保护,以此来引诱绞军放松警惕,进入楚军预设的圈套。他的这一计谋果然立竿见影,绞军轻轻松松一下子捕获敌人三十名,觉得楚军没什么了不得的,就完全放松了戒备,第二天,再看到楚国的后勤保障人员打草砍柴,便蜂拥而出,追逐捕捉。屈瑕已预先派兵控制绞都的北门,同时部署重兵埋伏在山下,一见绞军轻率出动,就伏兵四起,杀对手一个猝不及防。绞军大败亏输,不得已只能屈膝投降,订立耻辱的“城下之盟”。楚军凯旋,扬威汉水流域。“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左传·桓公十二年》)

这一仗,屈瑕亲自指挥,大获全胜。平允地说,其战略分析和作战指导是卓越高明可圈可点的。屈瑕本人皇皇伟业的建树,也从此真正进入了平坦的快车道。但是,“福兮祸之所伏”,伐绞之胜,对屈瑕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是幸事而是灾祸。在胜利面前,屈瑕的自信心日益增长,他一改往日的小心谨慎,而变得趾高气扬,顾盼自雄,浑然不知此时此刻事业上的顺境,其实恰恰为他未来遭遇滑铁卢埋下了伏笔。

谢幕的这一天,很快就来临了。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当甲乙双方交战时,不乏第三者横插一脚,妄想坐收渔人之利。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乃是一种常态。楚国现在就遭遇了这种情况:在其轰轰烈烈投入伐绞之役时,罗国曾经派遣间谍侦察军情,刺探虚实,盘算着是否有乘虚而入,大捞一票的天赐良机。“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左传·桓公十二年》)事虽不成,但罗国的行径,很快被楚国侦知,在楚国君臣的眼里,罗国实在太嚣张,太癫狂,无法容忍。面对罗国恶劣的挑衅之举,楚国誓要加以报复,从而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之人,在太岁头上动土,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和报应。因此,在讨伐绞国奏捷凯旋后的下一年,楚武王下令全军出动,征伐罗国。这次行动,屈瑕依然出任楚军的统帅。

此时的屈瑕,可再也不是两年前的菜鸟了,蒲骚之役,让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而伐绞之役,让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自信。所以,他觉得自己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低调谨慎,而可以睥睨天下,挥斥方遒了。屈瑕目空一切的气场与势头,恐怕是一种昭示败亡的征兆。很多有识之士看在眼里忧在心上,例如老臣斗伯比为屈瑕出征送行时,观察到屈瑕脸上满是骄矜之色,举止行为张狂不羁,不禁忧心忡忡,哀叹:“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也!”(《左传·桓公十三年》)又如,楚武王的夫人邓曼,听出了武王所转告的斗伯比之言的弦外之音,认为这时候的屈瑕自我膨胀,必然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必定会轻视对手,从而导致不测之祸。基于这个判断,邓曼建议楚武王马上派人给屈瑕传达王旨,提醒他保持谨慎,提高警惕,重视戒备和防范,并警告屈瑕,如果因骄傲自大而导致军事失败,就会受到王法的制裁,绝无幸免。“莫敖狃于蒲騒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左传·桓公十三年》)楚武王认同夫人的见解,马上派人去向屈瑕传达对罗之战需谨慎从事,切不可轻举妄动的王命。遗憾的是,使者晚了一步,未能追上屈瑕统率的楚国大军,这样一来,最后一个预防灾难发生的机会,也不幸被屈瑕错过了。

此时此刻,屈瑕身上再也没有丝毫谦虚谨慎的意识,所有的只是唯我独尊的心态。为了防止他人给自己提意见、给建议,他向全军上下发布命令,谁也不准向他进谏建言,违者刀斧伺候,“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左传·桓公十三年》)为了尽快拿下罗国都城,屈瑕命令全军火速开进。到了鄢水,他让军队不顾队列次序,在一片混乱中仓促渡河,结果导致楚军在渡过鄢水之后,已毫无队列和秩序可言了。与此同时,屈瑕还不设必要的警戒以保护部队的安全,行近罗国都城时,楚军突然遭遇到以逸待劳的罗军及其同盟者卢戎军的南北夹击。队列混乱、士气低落的楚军兵败如山倒,被杀得丢盔弃甲。屈瑕智穷力竭,计无所出,不复有抵抗的意志,一路狂奔逃跑,最后穷途末路,只好自我了断。“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左传·桓公十三年》)

从胆怯畏战,到轻敌自大以至于葬送性命,屈瑕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也仅仅只有前后三年的时间而已。看来造就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难如登天,但要毁掉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却是易如反掌。对一个人来说,人生中最高光的那一刻,其实也往往潜藏着最大的危险。当屈瑕于绞都城下巧使计谋,大破绞师,立下赫赫功勋之时,他哪里能够想到一年后自己会落得一个陈尸荒野的悲惨下场?不过,偶然中寓有必然性,一切因果其实还是有迹可寻的,只是屈瑕活了一辈子,也没有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ymfjpvspRglMx72rRcHpeaOOuPPOdZohbCiN7y2lOqT+PWp9I3sL+B0pf1nnxI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