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你想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还是想改变世界来顺应自己

理性的人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不理性的人通过改变世界来顺应自己。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戴夫一直是个易怒的孩子,他甚至喜欢别人觉得他是疯子。12 岁的他热爱棒球,并担任接手。这个瘦弱的金发小男孩脸上总是带着一抹坏笑,任何想上三垒的人都得先跟他过过招。不论对手远近,他那瘦骨嶙峋、还没发育成熟的肩膀都会撞向任何勇冲本垒的人。

他就是一个疯子接手,但他的队友们爱他。他是属于球队的疯子!甚至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戴夫就蛮横无理、桀骜不驯,真可谓是个十足的“小赤佬”。他兴风作浪又不近人情,但他似乎乐在其中。

戴夫的父亲是个酒鬼,在他 4 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两位姐姐分别年长他 18 岁和 15 岁,与其说是姐姐,她们更像是姨妈。

戴夫想要改变世界,尽管他不知道如何行动,不过他够愤怒、够坚决,也够蛮横,这足以推动一些事情发生。

20 世纪 70 年代末,十几岁的戴夫不断寻找着能够宣泄愤怒的方式。除了棒球,他又发现了“重金属”——夸张的发型、愤怒不羁的吉他,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每每握住吉他,戴夫甚至能感觉到这就是他的使命。

父母离婚以后,戴夫和姐姐四处搬家,只为躲避愤怒的父亲。(有其父,必有其子!)15 岁的戴夫离开了家。后来,戴夫收集了大量铁娘子乐队(Iron Maiden)、AC/DC乐队以及犹大圣徒乐队(Judas Priest)的唱片,数量之大足以惹恼任何不幸住在他隔壁的邻居。

随着 80 年代的到来,戴夫加入了一支乐队。乐队解散后,戴夫又根据报纸上的招募广告加入了另外一支乐队。他依旧那么愤怒,熊熊的怒火燃起了吉他的每一声嘶吼。他们的乐队开始录制首张专辑。

音乐方面一帆风顺,但是令人生厌的个性早晚会让戴夫自食恶果。1983 年的一天,队友们终于受够了这个才华横溢但是乖张易怒的吉他手。他被踢出乐队,被丢在了灰狗巴士站,只能自行回家。大为光火的戴夫不停写歌,誓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一回到旧金山的家,他就着手组建新乐队,这一次他誓要大展宏图。

戴夫的斗志、热情和桀骜不驯的天性终于迎来了回报。新乐队的专辑大卖 2500 万张,全球各地的演唱会门票场场售罄,他的乐队被誉为史上最顶尖的重金属乐队之一。

戴夫的全名是戴夫·马斯特恩(Dave Mustaine),这支乐队就是麦格戴斯乐队(Megadeth)。

愤怒帮助戴夫成为一名优秀的鞭挞金属(thrash metal)吉他手。有了愤怒的助力,他的音乐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吸引了众多叛逆的青少年。在事业触礁之前,他的咄咄逼人、愤怒暴躁、放荡不羁给他带来了不少帮助。

你可能认为他会开心起来,但是酗酒、上瘾、愤怒和攻击性一如既往地持续着。他根深蒂固的愤怒思维习惯误导他产生了一个糟糕透顶的想法——只要获得成功,他就会快乐起来。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学者肖恩·埃科尔(Shawn Achor)将这个想法称为“把快乐建构到认知范围之外”。其实,我们都会这样想:

●如果我拥有世界上最强的鞭挞金属乐队,我就会快乐。

●如果我这个月能付清房租,我就会快乐。

●如果我能把牙缝里塞的宫保鸡丁肉剔出来,我就会很快乐。

●如果我能买第七辆法拉利,我就会很快乐。

直到掌握某物或实现某事,才觉得自己可以快乐,这是一个奇怪的习惯。它毫无用处,我们却甘之如饴。

无论按照什么标准看,麦格戴斯乐队都是成功的。只是,戴夫在 1983 年被踢出的乐队是鼎鼎大名的金属乐队(Metallica),该乐队唱片销量高达 2.5 亿张,是史上最成功的重金属乐队。成功是相对的,但对于愤怒的戴夫而言,很不幸,他的参照物是最强乐队。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将“比较心”称作“偷快乐的贼”。麦格戴斯乐队的主唱戴夫并没有体会到多少持久性的快乐。他的默认习惯就是从酒精和大型派对中寻欢作乐。他能体会到的那点快乐不是销声匿迹在无聊的迷雾中,就是不幸溺毙于琼浆玉液般的酒精里。他那易怒的奇怪习惯一直不肯离去,时时潜藏在背景中伺机而动,随时准备着泼上一瓢大煞风景的凉水。

戴夫的问题是什么?是他从未好奇过自己的习惯。 OSioMt8oXw8AHWBHAW1S4tMJeiHYJO6ADNDhq68f5e5tMqenkQ8+3DPHgrdhL9a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