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鸟类观察类型

近些年来,国内观鸟活动蓬勃兴起、参与人数陡增,甚至可以说观鸟已逐渐成为一项时尚活动。但真要说到“观鸟是在看什么”这个话题,可能绕来绕去最后会发现兴趣焦点大致相同,往往都集中于“种类加新”和“明星物种”这两项。

其实,自然观察是一个很广博的范畴,鸟类观察亦是如此,涵盖的观察类型十分多样,各个类型有各自的特点,之间也相互关联渗透。只是我们大多数非专业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所限,闲暇外出观察时,“种类加新”和“明星物种”成为相对容易有所收获的选择。不过,如果有机会和意愿,不妨尝试着开拓一下领域,除了“种类加新”,也可以关注鸟类的形态细节、行为特点等,很可能会发现一个新世界。

当然,这不是一个孰对孰错、孰高孰低的问题,每种观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自己最喜欢、同时也是最适合的观察类型。这样,观察的热情才会长久保持,甚至不断升温。

1 种类观察

观察鸟种很容易让刚入门的新手快速获得成就感,“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鸟类世界确实非常抓人眼球。

但这种方式也相对容易饱和,为了观察新的鸟种,我们不得不四处奔走,去热点地区观察,看完本地的看外地的、看完本国的看外国的……

“种类加新”也有不同形式,有的人是将技能放在首位,仔细研究不同鸟种的识别特征,然后到野外去仔细寻找、辨认,取得成效后将个人目击种数更新。有的人则只是单纯为了增加目击种数,当下观鸟旅游火爆,去观鸟热点地区“打点”并不困难,但也容易造成兴趣疲劳,毕竟鸟种数是“有限”的。

2 形态观察

粗看起来,形态观察和种类观察并无大异,实则不然。虽然鸟种识别以形态外观的特征辨认为主,但通常情况下,我们认出一种鸟,并不需要熟识它所有部位,甚至有些鸟只需抓住两三个特征便能锁定其身份。而形态观察则有另一种套路,它会将焦点着眼于鸟类更多的细节,能让我们对一种鸟的形体、结构特征有更充分立体的认知。

举个例子,我们辨识喜鹊、麻雀这样的常见鸟,几乎不需要太多思索,因为它的特征太过明显。但如果只拿着它们身体某个部位的羽毛或一只脚来观察,便有可能会不认识它们了。如果做过细致的形态观察,解决这样的难题往往相对容易一些。诚然,对于鸟类形态的观察、观赏更多的可能是出于个人喜好,但这种观察带来的技能提升在实践中也用处甚多,比如可以鉴定一些鸟类残骸,通过一些食肉动物的“剩饭”来推测它们的“食物种类”,等等。这能给自然观察带来更宽泛的认知思路,也有助于提高兴趣。

3 行为观察

点击聆听森林中的鸟鸣

如果有机会观察鸟类的行为,那你一定会为之所吸引。相比种类观察而言,行为观察往往不用东奔西走,也忌讳东奔西走,它需要安静地欣赏,只有这样,鸟才能更自如地活动、展示自我。此外,行为观察通常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我们必须勇于打破常规的观察习惯和计划安排,跟观察对象的活动节律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对看到的情况加以甄别,区分偶然性和规律性,对鸟类行为本质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鸟类行为包括觅食、求偶、育雏、争斗,等等,每种行为里又可能包含多种模式,所以这样搭配起来几乎有无限种组合形式,非常有意思。

雄性绿头鸭求偶舞蹈中的 3 种典型舞姿

冬季,绿头鸭在北京各大公园十分常见。通常,我们路过湖面看到绿头鸭后记录下目击鸟种,然后便继续前行。实际上,这个季节里绿头鸭会展开花样繁多的求婚舞蹈,还会发出口哨般的叫声,一点也不像平时的“嘎嘎”叫。不过,这些活动只在每天一小段时间里上演,采用常规的观察方式很容易错过。如果多花些时间,在湖边做一次全天候观察,就有机会看到雄鸭们奇特的舞姿。

4 生活史观察

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观察类型,即便是对家门口的某种常见的鸟类,如果观察其生活史,也可能耗上一辈子都不会有“饱和感”。所以,如果你确实对身边某种鸟的生活史感兴趣,那要恭喜你,你收获了一种最“廉价”的观鸟方式。无须远行也少受节假日所限,年复一年,寒来暑往,时间久了,所观察的鸟已经不单单是观察对象的身份,更像是一个老相识、老邻居,看它们出生、成长、相貌变化、成家立业、子孙满堂、新老交替……生生不息。

鸟类生活史观察需要在单一物种(家庭)身上投入大量时间,这看似枯燥,而一旦执行起来你便会发现,即便是身边再普通不过的麻雀,它们的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

①春天,不同麻雀家庭之间会为了争地盘(巢址)而大打出手。

②一旦选定巢址,夫妻俩便会合作叼草筑巢。

③与此同时,便开始交配准备生蛋。

④麻雀的巢通常在房檐下或空调管道的小洞中。雏鸟早期比较难观察,不过随着它们长大,很快就会挤在家门口嚷嚷着找家长要吃的。

⑤雏鸟出飞后,依然需要爸爸妈妈照顾一段时间。

⑥这个阶段的雏鸟处境比较危险,很容易遭到喜鹊等天敌的捕捉。不过,喜鹊也有一堆孩子等着喂养呢。

⑦在进行生活史观察时,各种行为观察也在其中。比如,观察麻雀的“沙浴”行为。

⑧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些难得的机会进行其他方面的细节观察。比如雪后观察麻雀时,等它们离开后,可以去刚才它们活动的位置查看爪印的形态、大小、步距等。有了这些观察结果,便可以对麻雀爪的结构、行走方式等有更立体的认知。 Sg6tkMeg3GA/XgjxwWJ/Re+Azm3L+gVERE+FZde1tTYtvqjylAPMlzNhOZIc+R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