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麻鳽
Botaurus stellaris

别名 大水骆驼

分类类群 鹭科 麻鳽属

形态特征 大型游禽,全长 65~78 厘米。周身羽毛枯黄色,满布棕黄色、深褐色、黑色的斑点和条纹,显得十分斑驳。保护色隐蔽性很好,在芦苇丛中极难被发现。

实用观察信息 北京市区、郊区的湿地中全年可见,特别是郊区的大型湿地,夏季有繁殖种群。到了冬季,反而在市区和近郊公园湿地的芦苇丛中更容易见到。

大麻鳽的形态和行为都很有特色。它们多在黄昏时分才开始活跃,白天则在芦苇丛中休息。如遇惊扰,它们通常并不会马上惊飞,而是头上扬、嘴指天呆立不动。此时其羽毛的保护色完美融入光影斑驳的芦苇丛中,常让人以为产生了幻觉。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羽色和猫头鹰有些类似,因此经常被喜鹊围攻,不过喜鹊群通常很快就发现它们不是猫头鹰而放其一马。

夜幕下,大麻鳽在湿地穿行觅食。

捕获鳙鱼

在繁殖期,大麻鳽的叫声如同牛吼,有时会吓到水边经过的人,以为是水怪。把大麻鳽误当作“水怪”之事,在北京古已有之,而且传闻从清末断断续续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过:“廿七日,小憩起,无事,至南下洼。登陶然亭高阁,闻如牛鸣盎中者三次,每鸣以三为截,听其声必脰短而鳞之,非鼍而何。”翁老先生把这怪叫的动物当作了扬子鳄。前几年,《博物》杂志的张辰亮老师通过考证,证实了当年陶然亭发出怪叫的就是大麻鳽。随着城市发展,如今在北京市区,大麻鳽变得少见了。好在近些年来,一些公园湿地到冬季会保留一些芦苇,这给大麻鳽藏身提供了条件。加之有水泵制造不冻水面,也使得一些大麻鳽在湖泊封冻的冬日里,能在公园水域找到食物,并在此越冬。

冬天,大麻鳽在白天活动时间要多一些,有时甚至中午也会出来溜达一圈,找点吃的。下午四五点钟,大麻鳽觅食活动较为频繁,并且对静止不动的人不太避讳。此时,如果发现有它们的身影,只要忍住寒冷耐心等待,便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它们捕鱼的场景。 4EsQwaYscA1lF3Jep49/viC0ZZ8NwRzTukdxk89LDutxG21pEnbqBwxu9e6twb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