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很高兴有机会到北大来做这个演讲。我想从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领袖人物的角度切入来谈“中国,重返世界之巅”这个主题。中国人有“大国情结”,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领先世界数千年,后来由于种种内忧外患跌入低谷,现在经过百年奋斗和牺牲,又快步赶了上来,正在重返世界之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

今年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家都知道,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史诗般的奇迹,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了14个省,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突破了上百万敌军的包围封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从南方转移到了西北。1935年年底,毛泽东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他在会上说了一番惊天动地的话,我们这个年纪的很多人都能背诵出来,他当时是这样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这番话本身气壮山河,但我后来看到国民党将军傅作义接受一个采访时的一番话,就更加感慨万千,他说他当年听到毛泽东这番话就被震撼了,他说,“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时候,他手下连8000人都不到呀,但他敢说这样的话。”更有意义的是,在这个讲话发表后的14年间,人民力量摧枯拉朽,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兵败如山倒,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不到8000人,到解放全中国,建立人民共和国,历史巨变迅速印证了毛泽东的远见、担当和勇气。

这种远见的背后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在瓦窑堡会议的同一个讲话中,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国内外时局的变化,说了许多马列经典著作中从来没有说过的话,他提出要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投入抗日战争。他还谈了为什么不再提建立“工农共和国”,而是要建立“人民共和国”。他说,“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毛泽东当时还指出,“中国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口是工人和农民,所以人民共和国应该首先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但是人民共和国去掉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中国自由独立,去掉地主的压迫,使中国离开半封建制度,这些事情就不但使工农得了利益,也使其他人民得了利益。总括工农及其他人民的全部利益,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毛泽东后来还准确地预测:“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尽管在重返世界之巅的探索中人民共和国也经历过不少曲折,但中国最终以自己的全面崛起震撼了世界。

我要讲的第二个时间段是1991—1992年前后,我要讲的领袖人物是邓小平。大家知道,1989年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1990年前后东欧发生了剧变,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西方世界一片欢呼声,美籍日裔学者福山宣布历史终结了,我们内部怀有悲观情绪、怀疑“红旗还能打多久”的人也不少。当时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主张放弃社会主义,全面接受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另一种呼吁“全面抵制”西方,认为在经济领域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邓小平在这场严峻的危机中看到了机遇,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机遇。他可能觉得周边很多人还看不到,所以苏联解体之后才20来天,他就开始了著名的1992年南方视察,他有话要说。

邓小平应该是中国高级领导人中最了解苏联及东欧和苏联模式的。他1926年曾在苏联留学近一年,1949年之后又7次访问苏联,会见过当时苏联和东欧几乎所有最高领导人。他的基本判断是苏联和东欧首先失败在经济上,失败在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上,失败在他们的领导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上,所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现在一些人只说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这是不准确的,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四个字放在最前面,他对此是深思熟虑的。

在南方讲话前,邓小平对苏联和东欧的事态发表了一系列评论。1989年9月4日,他表示:“东欧、苏联乱,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乱到什么程度,现在不好预料,还要很冷静地观察。”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他还表示:“在这些国家动乱的时候,中国要真正按计划实现第二个翻番,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成功。到下个世纪50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 (《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990年7月11日,他向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指出:西方对东欧的变化“不要高兴得太早,问题还复杂得很”。1991年8月20日,也就是苏联解体前4个月,邓小平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1990年12月24日,东欧已经出现了剧变,苏联呈现一派乱象的时候,邓小平说:“国内外形势比我们预料的要好。”

回头看来,邓小平看到了机遇,但也看到了风险。他认为中国要大力“利用”外资,但“外资”只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是对中国整体实力的补充,中国决不能被外资控制,而是要通过引进外资和其他外部资源来壮大自己,最后反过来超越西方。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深具信心,1989年11月他对来访的外国客人说,“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同一年,他总结了1989年“政治风波”的教训,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说了这么一番话:“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他还清醒地指出:“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很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这一点上,这次暴乱对我们启发十分大,十分重要,使我们头脑更加清醒起来。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 (《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我们环顾一下世界,许多国家也对外开放,但真正成功的很少,他们开放了,但往往不是真正“利用”了外资,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都被西方资本控制了,甚至国家和百姓的财富都被华尔街金融大鳄洗劫一空。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一样,她有完全独立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国防体系、科研体系,她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她有人民共和国前30年奠定的制度基础、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包括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伟大的社会革命,所以邓小平坚信中国有能力在开放中趋利避害,汲取西方和其他文明的所有长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主性。

随之而来的中国迅速崛起也印证了邓小平的远见、担当和勇气。20多年过去,中国通过全方位的改革开放,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绝大多数国民的财富大幅增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最大的游客输出国,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这与西方模式下多数民众财富20多年鲜有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还基本实现了全民养老和全民医保,虽然水平还参差不齐,但美国还做不到。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为美国的两倍,世界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关注也一浪高过一浪。虽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际比较中已经明显胜出,这条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我想讲的第三个时间节点就是2016年,领袖人物就是习近平。自2012年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准备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指出,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6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远见、担当和勇气。它们既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又是中国重返世界之巅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第一件大事是中美围绕南海仲裁案而展开的尖锐斗争,包括军事斗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挥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2016年六七月间,也就是南海争议的关键时刻,美国竟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而且公开叫嚣已做好开战准备,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直面这种挑战,向全世界宣布自7月5日至11日,在南海进行战役级的大规模演习,中国其他相关反制措施也一一到位,同时明确地告诉对方,“豺狼来了有猎枪”“10个航母开来也吓不倒中国”。

这一切体现了习总书记近年提出的“治军”思想:军队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他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他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许多境外媒体曾预测美国航母编队在7月12日仲裁法庭的决定出台后,就可能立即闯入中国岛礁海域来“执法”,结果12日这一天却发现美国航母编队退到了菲律宾以东的海面。无疑,在中国强有力的反制措施面前,美国退却了。中美围绕南海的斗争还会继续,但这场基于意志和实力的较量已证明,美国想以武力威胁来阻遏中国崛起的企图已完全破产,这场斗争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另一件大事就是2016年9月初,中国作为主席国在杭州举行的G20集团峰会。代表世界经济总量85%,世界贸易总额80%,世界人口60%的20个成员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领导人齐聚杭州,讨论并最终通过了习近平代表中国提出的解决世界经济难题的中国方案。如果说围绕南海的军事斗争代表了中国硬实力的强劲崛起,那么G20杭州峰会的进程则代表了中国软实力的迅速崛起。

今天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世界贸易持续下滑,各种形式的民粹主义、逆全球化、保护主义盛行。国际政治危机也此起彼伏,从欧洲难民危机到英国公投“脱欧”,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根本无暇顾及全球经济治理难题,中国自己的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许多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至少也是运气不好,看好这次峰会的人不多。但G20杭州峰会的结果使整个世界眼前一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一个接一个,令人应接不暇。无疑,中国软实力正以比原来预计更快的速度崛起,中国在重返世界之巅的进程中又迈上了新的高度。

今天世界软实力的总体格局仍然是“西强我弱”,但这次峰会的成功经验说明,只要我们具有真正的道路自信,能够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以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为依托,把握时机,顺势而为,敢于发声也善于发声,那么改变“西强我弱”话语格局的进程可能会大大加快,原因之一是西方软硬实力走衰的速度比我们预想得还要快,从英国公投“脱欧”到美国大选乱象都说明了这一点。这次G20峰会的过程中,已看不到西方真正有分量的倡议,更毋庸谈西方的道德感召力了。与此相反,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其他成员几乎都在期待中国方案,因为中国提出的东西确实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愿望。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得道多助”。这次峰会可能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正逐步开始逆转。

习主席后来也对峰会的成功进行了言简意赅的总结。他是这样说的:“我们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引导峰会形成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在这次峰会上,我们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我很荣幸,前后6天作为央视嘉宾在北京和杭州点评这场峰会,近距离观察了整个会议的进程。我个人认为,中国方案得到与会成员高度认可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这些方案能够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求大家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二是中国设计的峰会主题背后是中国的成功实践,“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四大主题其实就是中国理念和中国道路的一种展示。例如,会议提出的“创新”,主要指创新增长方式,这不同于过去G20搞的货币主义政策,而是中国创新增长方式的实践,而杭州本身就是这种实践的缩影:杭州在电子商务、普惠金融、移动支付等领域内都走在中国的最前列,也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三是习近平在会议过程中展现出的自信坦诚,通过一次次的讲话和沟通,他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为世界经济困境点出了问题、开出了药方、指出了方向、交流了经验、勾勒了前景。

峰会的最后一天,习近平主席代表二十国集团,宣布会议达成的共识:第一,我们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第二,我们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第三,我们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第四,我们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第五,我们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很难想象过去任何一个国际会议上能够发表一份如此“中国味儿”的会议公报,会使用“规划路径”“放眼长远”“总体目标”“开辟新增长点”“综合施策”“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中国理念和话语。在这个意义上,这次G20峰会可能是中国软实力崛起的一个分水岭,是中国重返世界之巅、实现民族复兴梦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的声音,特别在全球治理领域内的声音,以后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得到重视。

总之,从红军长征胜利到G20杭州峰会成功,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大踏步地重返世界之巅,看到了全面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前景,看到了真正的道路自信和话语自信,看到了中国软硬实力的全面崛起,看到了我们领导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所展示的远见、担当和勇气,这一切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世界秩序的演变。崛起的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化进程中搏击风浪,引领全球化的新浪潮,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重返世界之巅的伟大进程也会因此而变得更蔚为壮观。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于北京大学“北京高校理论名家讲堂” w4BFnb31G8WaPdNYFS+88mtTVHajRhXvwHj6+8se1aWN2M46xdVJZXMePNbjz1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