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但丁及其神曲

王维克

一 但丁生平及其著作

但丁于一二六五年(或在五月之后半月)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Florence)城。据他自己在《天堂》第十五篇所述,他的远祖卡却基达(Cacciaguida)于一〇九〇年居住佛罗伦萨,是一位骑士,死于一一四七年十字军之役。卡却基达之妻是亚利基利(Alighieri)氏,因此他们的子孙有叫亚利基罗(Alighiero)的,但丁的父亲就是亚利基罗二世。亚利基罗二世的前妻叫蓓娜(Bella),就是但丁的母亲。但丁原名杜兰丁(Durante),简名但丁(Dante),连姓称为但丁·亚利基利。

关于但丁的生平,从薄伽丘(Boccaccio)以来写作的人很多,可是我们知道的究属很少,而且有许多史实并不十分可靠。他生平有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他有一个钟情的女子,在一二九〇年死了,他叫这个女子为贝雅特丽齐(Beatrice),为她做了许多诗,都记在他的著作《新生》( La Vita Nuova )里面;第二,因为政治关系,在一三〇二年他被敌党放逐出去,终身未返回佛罗伦萨,一三二一年竟客死于拉文纳(Ravenna)。这两件事情和他的著作有密切关系。

关于但丁的爱情,据传有一个女子名叫贝雅特丽齐,和他差不多年纪,他在九岁的时候见了她一次,九年以后又见了她一次,她的美丽印象便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传说这个女子是佛罗伦萨一个富人名叫福而谷(Folco Portinari)的女儿,嫁给一个银行家,她在一二九〇年死了,那时年龄不过二十五岁。但丁的悲哀不言而喻。约在一二九五年,他把赞美她的、纪念她的诗整理出来,编成一本书,每篇诗并附以记事和注解。这本书就是《新生》,是用意大利语写的;这本书可说是《神曲》的先驱,是《神曲》的根源。可是但丁笔下的贝雅特丽齐并无具体的描写,他并没有把她的真实面目写给我们看,只说她的微笑怎样动人,声调怎样柔和,怎样神秘的妩媚,怎样无上的纯洁;换一句话说,但丁已把她理想化了,已把她看作“善心”“德行”“和气”等的象征了;但丁心目中的贝雅特丽齐,无异于教徒心目中的圣母。

但丁的放逐,是他在一三〇〇到一三〇一年的政治活动引起的。原来在佛罗伦萨有两政派:一派叫作盖尔非(Guelfi),是效忠于教皇的;一派叫作奇伯林(Ghibellini),是效忠于日耳曼皇帝的。两派互斗不已,到一二六六年以后,盖尔非派大占胜利,把奇伯林派的领袖们赶出不少。可是在盖尔非一派专政以后,他们又分化了。这次分化的原因,是由于教皇逢尼发西八世(Bonifazio Ⅷ)作祟。这教皇于一二九四年获选,想把佛罗伦萨放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可是多数的暴发户不愿意接受教皇予取予求,一心要保持他们的独立和自由,这一部分市民就成为白党(Bianchi);另一部分的破落户,很想借助教皇的势力,以复兴他们的家声,所以对于教皇表示妥协,这一部分市民就成为黑党(Neri)。因此,在佛罗伦萨盖尔非、奇伯林两派之斗争余波未尽的时候,黑白两党之斗争又开始了。这些斗争给但丁在《神曲》里面做了悲愤的资料。

但丁家族本来是盖尔非派。但丁努力于学问和诗歌,直到一二九五年似乎没有参加公共事务(据说他曾经身列行伍),他是热烈主张佛罗伦萨的独立和自由的,所以后来他成为白党中的健将。在一三〇〇年的夏天,但丁被选为六执行委员之一,这个委员会就是当时佛罗伦萨的最高政权机关。但丁不欲党争延长,被派往罗马和教皇商定调解办法。同时,教皇也请法国国王的兄弟加尔(Carlo di Valois),到佛罗伦萨来做“和事佬”(paciaro);可是加尔戴着和事佬的假面具,大开审判的公庭,居然给但丁加以临讯规避的罪名,判决放逐二年。那时黑党狐假虎威,便为所欲为,在一三〇二年三月又判决但丁终身放逐,假使佛罗伦萨土地上有了但丁的影子,就要把他活活地烧死。于是但丁远远地离开了故乡,开始流浪的生活。在开头的时候,他也曾联合了别的逐臣,进行推翻黑党的工作。可是不久但丁即轻蔑这些阴谋诡计,他以为一个人专替自己打算,不顾公众的幸福,是狗彘不如。他便退出政治活动,再入诗歌之园,听候未来的正义的钟声。当亨利七世(Henri Ⅶ)于一三〇八年被选为皇帝的时候,但丁久闻亨利的公正贤明,因此他想着自己的救星到了,趁亨利光临意大利的时候,亲自联合一班流亡者,要求亨利主持正义,使他们返国。可是,亨利在一三一三年死了,但丁的希望昙花一现!

在一三一五年,佛罗伦萨传来消息,说是这班逐臣只要肯付一笔罚金,再头上顶灰,颈下挂刀,游行街市一周,就可以返国。但丁的朋友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他,但丁气愤极了,马上回一封信说:“我的老伯,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呀!要是损害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计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躬身屈节,我便不能亲近宝贵的真理吗?事有可断言者,我不愁没有面包吃!”但丁高傲的性格、宁死不屈的气概,在这几行字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了。

在但丁穷愁潦倒之际,他唯一的安慰就是读书和作诗。他在少年的时候,对于诗文已经用过一番功夫,到现在,所有痛苦、愤慨、忧伤等情,都亲自体验出来了,加以贝雅特丽齐的影子,在冥冥之中不时追随他的左右,督促他完成少年时候对于她许下的心愿:用从来没有立过的纪念碑去纪念她。(这纪念碑指的是文艺作品,就是他的《神曲》。)

他在流浪的时候,他的家眷仍旧留在佛罗伦萨。大约是一二九一年(在贝雅特丽齐死后的一年),他听朋友之劝和一个女子盖玛(Gemma)结了婚。但丁和她生了四个孩子(有的说六个,五男一女,后死去二男),长子彼得(Pietro),次子雅谷伯(Iacopo),后来都有声名,且注释《神曲》;有一女儿亦名贝雅特丽齐,则做了女修士。这些子女都是在但丁放逐之前生的。

但丁放逐在外的踪迹,现在知道的都不十分清楚。他早年寄居勿罗拉(Verona)的司加拉族(Scala),以后寄居伦尼奇那(Lunigiana)的马拉司比族(Malaspina)那里。他因为研究学问的缘故,住过波罗格那(Bologna),还有人说他住过巴黎。他的晚年大概都在拉文纳,他和那里的主人基独·诺勿罗(Guido Novello da Polenta)相处很好,《神曲·地狱》第五篇中的法郎赛斯加(Francesca da Rimini)就是基独的姑母,但丁在笔下使她不朽。在拉文纳,他的两个儿子彼得、雅谷伯和一个女儿都来会他,他就在那里紧闭了双眼,享年五十六岁。

当时佛罗伦萨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作拉丁尼(Brunetto Latini),据说教过但丁的拉丁文和古代名著,而且他知道但丁的才能,极力鼓励他。但丁在《地狱》第十五篇里写着对拉丁尼说的话:“在我的脑海之中,刻画着你亲爱的、和善的、父母一般的面貌……你在世的时候,屡次训导我怎样做一个不朽的人物;因此我很感谢你……应当宣扬你的功德。”由此看来,拉丁尼虽不一定是但丁面命耳提的教师,但至少受过他的“训导”。但丁也很爱音乐,曾结交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放逐以后,他也许更加用功,对于天文、地理、历史、神话、神学、伦理学无不研究。《神曲》几乎包罗中世纪的一切学问,所以但丁研究者阿若南(Ozanam)说:“《神曲》是中世纪文学哲学之总汇,而但丁乃诗界之圣托马斯。”但丁对于拉丁诗人维吉尔(Virgilio)、奥维德(Ovidio)、吕加禄(Lucano)、斯答秋(Stazio)最有研究,《神曲》中时有引述;他的伦理学大致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ile)的,天文学是托勒密(Ptolemy)的,神学是圣托马斯(Saint Thomas)的。他对于说教者的言论也采纳了许多,对于阿拉伯的科学也吸收了一点。

但丁的著作,用意大利语写的有《新生》,是记述少年时代爱情的诗文;《宴会》( Convivio ),是继续《新生》写的,体裁也和《新生》差不多,不过是关于哲学的研究,放逐以后还继续写着,未完,共四卷;《诗句集》( Rime )是抒情诗,以及《神曲》( La Divina Commedia )。用拉丁文写的有《俗语论》( De Vulgari Eloquentia )、《王国论》( De Monarchia )、《牧歌》( Eclogae ),仅二篇;都是在放逐以后作的;《书信集》( Epistolae )十三篇,是后人收编入集的。

二《神曲》总论

《神曲》是一首极复杂的诗歌。简单地说,这首长诗,是记述一次“神游”,游者就是诗人但丁自己。但丁记述自己在三十五岁(所谓“人生的中途”)的时候,迷失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他极力想从里面走出来。天亮了,他到了一个小山脚下,那小山顶上已经披着阳光,他就想爬过小山,可是前面来了三只野兽:一豹,一狮,一母狼,拦住他的去路。前是猛兽,后是幽谷,但丁进退两难,只得高声呼救。那时出现了一个人形,就是维吉尔的灵魂,这位古诗人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将指示你另外一条路径;开头我将引你参观罪人的居地,次则我将引你爬上灵魂在那里洗炼的山坡;到了山顶,我把你交付给另外一个引导人,伴你游览幸福之国。”之后,但丁走进“地狱”之门,穿过地球中心,透出和耶路撒冷对极的海面,爬上“净界”的山,山顶为“地上乐园”,就在那里维吉尔隐去,贝雅特丽齐来接他登“天堂”,直至和上帝面对。这就是《神曲》内容的大要。但丁一路的见闻,以及和灵魂怪物的对话,或景象的描写,或情感的流露,轶事奇迹,层出不穷,哲理名言,随处皆是,凡此种种,皆属《神曲》的枝叶、花萼、果实。地狱天堂之说,不创自但丁,可是但丁使其具体地组织起来,系统既分明,内容亦丰富,是任何旧说所不及的。

《神曲》还充满着象征的意义。任何人都容易看得出来,那个黑暗的森林代表罪恶,一不小心,人就要走了进去;那披着阳光的山顶,代表一种理想的境界;罪人们希望重见阳光,可是因为本身的贪欲(母狼)、野心(狮)和逸乐(豹)等劣性,或因为恶社会的势力而不能自拔,所以外来的援助是需要的。所谓外来的援助,就是“理性”。古诗人维吉尔为“人智”的代表,他足以使人明白罪恶的可怕(入地狱所见),鼓励人养成一种革心洗面的精神。在“人智”以外,又必须有信仰,有“神智”作引导,一个人才可以达于至善之境(接近上帝),得到真正的幸福。启示神智的代表就是贝雅特丽齐,所以贝雅特丽齐是天堂的引导人,而维吉尔是地狱和净界的引导人。我们若把《神曲》视为描写人类死后灵魂的生活,因以惩恶劝善,还不如视为人类现世心理的描写,从罪恶得着解救的历程。也有人把维吉尔代表治权,贝雅特丽齐代表教权,治权(皇帝)和教权(教皇)需分工合作,才可以使人民得着幸福,而豹、狮、母狼,暗指当时的佛罗伦萨人、法兰西王、罗马教皇。事实固然只有一种,可是象征的意义则在于读者去寻获。象征或属伦理上的,或属政治上的,或属宗教上的,总而言之,《神曲》是以象征为血脉的。

《神曲》中间又包含大量的中世纪的学问,当时的人们赞美但丁的神学和科学,他的坟墓上就刻着“神学家”三个字。

《神曲》在形式方面,非常整齐而有系统。《神曲》分为《地狱》《净界》和《天堂》三部;“三”这个数目很重要,因为它象征神学上的“三位一体”;每部各三十三篇,《地狱》前增一篇作为序诗,共计一百篇;“十”也是一个重要数目,表示“完全”,而一百为十乘十,为“完全中之完全”。地狱中的罪恶,净界中的过犯,天堂中的德行,无不按照“三”“七”“九”“十”等数目分类。《神曲》中的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 bcb, cdc……)。《神曲》各篇长短大致相等,三部长短也大致相等。(《地狱》四七二〇行,《净界》四七五五行,《天堂》四七五八行)。三部的末尾都以“群星”(stelle)结束,象征由黑暗趋向光明,由卑下趋向高尚,由罪恶趋向至善。而且但丁的神游在时间上也分配得非常整齐。

《神曲》是中文译名,原文为La Divina Commedia,直译为“神的喜剧”。为什么但丁称这首关于科学和哲学的巨著为“喜剧”呢?第一,喜剧(Commedia)和悲剧(Tragedia)这两个词在中世纪并不一定含有舞台剧本的意味,前一个词指逃脱于祸患的叙述文,后一个词指大人物没落的故事。凡由平静开始而结局于悲惨的故事,可称悲剧;凡由纷乱和苦恼开始而结局于喜悦的故事,可称喜剧。《神曲》开始于悲哀的地狱,结局在光明仁慈的天堂,由以上定义而称为“喜剧”,自无不合。第二,但丁用这两个词指“文格”,并非指“文体”。在《地狱》第二十篇中,但丁称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Énéide)为“悲剧”,为他的文格是高雅而尊贵的;至于“喜剧”,则文格以通俗为特点,因欲通俗,故《神曲》不用拉丁文写,而用意大利口语写,《地狱》中的对话有许多地方是粗鲁琐碎的。至于《净界》,尤其是《天堂》,文格就逐渐提高了。因此在《地狱》中也只有两处(第十六篇之末,第二十一篇之首),但丁称他的著作为“喜剧”;在《天堂》中(第二十五篇之首),但丁称他的著作为“神圣的诗”(Poemasacro)。至于Divina一词,但丁原来没有用它,这是他的“喜剧”出世后别人加的,当初表示读者的赞赏,现在解说这个词和从前的意味不同了,但这个词却是适合于但丁这本著作的,这是“天和地都加手其间的,使我消瘦了许多年的神圣的诗”(见《天堂》第二十五篇)。

关于《神曲》写作的时间,有的批评家说不会开始于一三一二年或一三一四年以前。有的从《神曲》内叙述的故事和但丁的政治主张上研究,似乎可以比较确实地说:《地狱》开始于一三〇八年以前,《净界》在一三〇八到一三一三年,《天堂》一定在一三一四年以后。不过,但丁在放逐以前或已动手写过几篇,那时的计划当然不会太大,内容也不会这样丰富。我们已经知道,在贝雅特丽齐死后,但丁完成一本《新生》,在这本书的结尾,他说要替他的恋人竖一块纪念碑,这种纪念碑从没有别人为一个女子建造过;又在贝雅特丽齐生时,即在一二九〇年以前,但丁诗歌里也曾提及过天堂中的幸福者和地狱中的罪人。这是《神曲》的根源,在放逐以后,增加了人生的经验,于是抽枝发叶,开花结实,不能自禁了。

但丁对于贝雅特丽齐的热情既无由发泄,而对政治的抱负,又被小人所挤,竟至终身放逐,精神学问,无所用之,故欲立言以垂永久,遂作《神曲》。《神曲》为中世纪学问的总结,故但丁对于前代为集大成,对于“文艺复兴”则为先驱。

三 地狱分析

但丁诗中的地狱(Inferno),形似一个大漏斗,底在地球的中心点,口在北半球。但丁设想北半球为大陆地,而耶路撒冷为其顶点;南半球都是海水,净界的山就孤立在水面上,正和耶路撒冷成为对极,那里不是生人所能到的。《地狱》第二十六篇说尤利西斯(Ulisse)航行到南半球,望见一座高山,旋为大风所覆没。紧贴漏斗的内壁是一圈一圈的圆环,愈向下面而愈小,直到地心,共有九圈,罪人的灵魂则按罪恶的大小定其所处的深浅。但丁偕古诗人维吉尔一一巡游,下面述其梗概(参看地狱图及地狱表)。

地狱图

他们走过开着的地狱门,门上写着黑沉沉的文字,他们到了一块昏暗的平地,这里可说是地狱的走廊,住着一群对于是非不加可地狱表否的懦夫,这些灵魂既为天国所摈斥,也不为地狱所收容。诗人们渡过亚开龙(Acheronte)河,走下地狱第一圈,这一圈是“候判所”(Limbo),为未信耶教者所居,古代许多贤哲(生于耶稣以前)都在这里,其中有见于《旧约》中的几个,如亚伯、诺亚、摩西、亚伯拉罕、大卫等,都经耶稣提往天堂了,诗人如荷马,哲学家如苏格拉底等,均在这里一个光明的特别区域,就是维吉尔的位置也在这里;但丁并自诩为荷马以来六大诗人之一(第四篇)。真正的地狱开始于第二圈。第二圈为色欲场中的灵魂,在狂风中飘荡(第五篇);第三圈为犯了饕餮罪的,躺在臭雨冰雹之下(第六篇);第四圈为贪吝者和浪费者,他们推着重物,互相顶撞(第七篇);第五圈为死的隔(Stige)河,愤怒的灵魂在河里相斗(第八篇)。

直到此地,但丁的巡游很迅速而简单;所述罪恶是依据人类七大罪恶分别的。所谓七大罪恶,就是骄、妒、怒、惰、贪财、贪吃、贪色。若把“惰”归在懦夫一类,在以后的文章里,“骄”“妒”就没有地位,因为第五圈以下,罪恶分类的方法全然革新了,而且很详尽。但丁依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把贪色、贪吃、贪财、愤怒四大罪恶称为“不能节制”(incontinenza)的罪恶;“不能节制”本非罪恶,不过能够引起罪恶罢了,至于存心伤害别人,或用暴力,或用诈术,当然较“不能自制”者更为罪孽深重,所以但丁把他们放在“下层地狱”(第七、八、九圈)。从第五圈以后,插笔和对话增加多了,就是景象上的描写也极尽变化之能事。

但丁乘一小船,渡过死的隔河,登岸后正在城门之前,这就是地帝城(Cittàdi Dite),地帝就是撒旦。城门上满布着反叛的天使,阻止他们进城,等到天上来了一个使者,才开了城门(第八至第九篇)。进城后沿城墙是一块火坟地,棺材里面是不信灵魂存在的邪教徒(第十篇)。这第六圈的邪教徒和第一圈的异教徒有什么分别呢?异教徒为未及信耶教者,邪教徒为不肯信耶教者,一则愿而不能,一则能而不愿。以邪教徒置于强暴者和欺诈者之前,相当于以异教徒置于不能自制者之前。第七圈为强暴者所居,分为三环:对于同类相残者入沸着的血沟(第十二篇);自杀者变为树(第十三篇);对于上帝及自行侮辱和残暴者处于火雨和热沙之间,不劳而获的重利盘剥者是违背上帝的意志,也在此地受刑(第十四至十七篇)。第八圈为对于一般人行欺诈者所居,此圈很深,但丁和维吉尔坐在怪物格吕翁(Gerione)的背上,翱翔而下;格吕翁的面孔像一个正人君子,其余的身体像蛇一般,象征了欺诈者(第十七篇)。第八圈别名恶沟(Malebolge),为同一中心的十条沟,沟上有崎岖不平的桥;十条沟里刑罚都不相同,惩戒十种欺诈的罪恶:淫媒及诱奸者、阿谀者(第十八篇);圣职买卖者(第十九篇);预言者(第二十篇);贪官污吏(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篇);伪君子(第二十三篇);窃贼(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五篇);劝人为恶者(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七篇);离间者(第二十八篇);伪造者(第二十九至第三十篇)。

地狱的底部为第九圈,是一个冰湖,罪人都冰冻在里面,分为四环:谋杀亲族者居该隐环(Caina),卖国者居昂得诺环(Antenora),暗算宾客者居托勒密环(Tolomea),卖恩主者居犹大环(Giudecca);其中心(即地球之中心)为万恶所归的地狱魔王路西法(Lucifero)即撒旦(第三十一至三十四篇)。魔王有三个面孔,正面的口中咬着卖耶稣的犹大,左右口中咬着谋杀恺撒的柏吕笃(Bruto)和卡西何(Cassio)。但丁主张政教并立:王者以人智治国,使人守哲理道德,得现世之福;教主以神智化民,引人入于宗教信仰,得永久之福。王者和教主均为人类造福,不容破坏,此所以犹大、柏吕笃、卡西何为罪大恶极也。

维吉尔负着但丁,从撒旦背后,沿着他身上的毛,爬过地球的中心,在他的臀部倒转头来;此后便在南半球地面之下了;他们二人顺着螺旋的小径,走出地球,到了净界山下,“再看见那灿烂的群星”。

地狱中罪人们所受的刑罚是但丁描写的主要题材,在这方面最显示但丁的创造丰富和表现有力。这里的刑罚大概为“报复刑”(Contrapasso)。报复刑有二义:或则罪人们延长他们的感情在地狱之中,如恋爱者在暴风中飘荡,吝啬者和浪费者推着重物(表示他们做了金钱的奴隶),暴君和杀人犯没在血沟之中,伪君子穿戴着镀金的铅大衣和帽子等;或者罪人们接受了一种和在世上正相反的事情,如对于是非不加可否的懦夫要永久地跑着、受蜂虻的咬,不信死后有灵魂存在的,偏偏他们在着火的棺材里面,预言者的头扭转向着背脊,离间父子感情者斩首,太会说话者割舌,暗杀者断手等。不过,有许多刑罚是但丁所创造的,以便于描绘和引起恐惧为目的,并没有别的解释,如贪食者在臭雨之下,诱奸者被鞭打,阿谀者淹没在粪便之中,圣职买卖者倒插在地缝里,脚心着火,劝人为恶者包在火焰之中,伪造钱币者发寒热病或生水鼓胀等。另有一种刑罚,曾见于古人之书,而但丁加以发挥者,如自杀者囚禁于树中,窃贼变为蛇,自焚后由灰烬中再生;有见于《圣经》者,如轻蔑上帝者头上受火雨的打击。总之,但丁欲其诗中情景多变化,描写愈深刻,材料的选择和配搭自费一番苦心,因此,但丁在地狱的游程步步引人入胜。

在罪人以外,地狱中的魔鬼(看守罪人或执行刑罚)亦占重要的地位。这些魔鬼,或为有角有尾,有如蝙蝠之翼,向人作狰狞之态,如中世纪民众所想象或如神话中所描绘者,或采自异教的故事,如地狱中审判官米诺斯(Minos)。有几个怪物有象征的意义,如三个狗头的猞拜罗(Cerbero)象征饕餮;百路督(Pluto)象征财富;牛头人身的冥罗督(Minotauro)象征残暴等。这些怪物都想拦住但丁的去路,可是没有成功。在血沟上的半人半马怪物最是聪明讲理,他们把诗人们负过血沟;象征欺诈的格吕翁和巨人昂多(Anteo)都帮助两个诗人下降。至于看守那沥青沟(贪官污吏所居)的黑魔鬼,则狡诈多端,诗人们几乎大上其当。但所有魔鬼之中,当以路西法(地狱王)为第一丑恶了:三种颜色的三个面孔;三对翼,扇得科西多(Cocito)湖连底冰结;其巨大更无可比拟,因为他的汗毛也可作梯子用呢。

不用说,地狱中但丁个人的成分很占多数。但丁在地狱里逢见困难,或身心疲乏的时候,就踟蹰不前了;但经维吉尔一提及贝雅特丽齐的名字,他便奋发起来。除去对于贝雅特丽齐的爱情,但丁表示他心中的愤恨、信仰,以及对于意大利和迷途者的热忱,几乎随处皆是。对于他幼年的记忆,及深刻的印象,如关于法郎赛斯加的惨剧、拉丁尼的慈悲面孔,以及远年法利那(Farinata)时代盖尔非和奇伯林的互相杀戮,再远如关于腓特烈二世(Federico Ⅱ)和他的大臣维格那(Pier della Vigna)等,莫不写入。尤其关于他的故乡当时社会情状,过去的传说,为他幼年所听得者,亦莫不加以渲染。他目击“在那美丽的亚诺(Arno)河上的大城”(即佛罗伦萨)一天腐败一天,于是他痛骂那些骄妒贪鄙的市民;他的痛骂,正是诗人的爱国。他非但不放松佛罗伦萨,即其他意大利诸地如比萨(Pisa)、比斯多亚(Pistoia)、锡耶纳(Siena)等也不置之度外。但但丁笔下讽刺最厉害的要算教皇逢尼发西八世,因为他,但丁才被放逐的,而教皇全体腐败情状,诚使人产生耶教罪人之想。

个人成分以外,但丁对于古代诸名作模仿之处也不少,维吉尔不仅是象征的引导人,实际也是一位大师。但丁十分熟悉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史诗中有爱奈亚(Enea)降入地狱一则,因此给了但丁一个模范,一个关于地狱描写的指导。如亚开龙河、死的隔河、血沟等,又如米诺斯、猞拜罗、舟子忽雷笳(Flegias)、复仇女人、怪鸟夏比(Arpie)、巨人等,都是从《埃涅阿斯纪》借来的。至于拉丁诗人奥维德、斯答秋、吕加禄都给他片断的引用。而且地狱之说,见于各种典籍者(拉丁文以及非拉丁文)也不在少数,但丁浏览而引用之处不会没有,近人颇有在这一方面加以研究者,似乎此种引用是有了相当的证明。不过,在但丁出世以前,许多学者已经忙着但丁的这个题材了。此题材到了但丁手里,才给了它一种“新生命”。但丁所以能够成功的缘故有三:一则因为但丁文字中的真诚和热情,二则在复杂的组织里面有严格的逻辑,三则将纯粹想象的题材给以一种如真的描绘,使地狱中的人物和背景都活现在读者眼前。但丁所创造的人物,如热情的法郎赛斯加、傲慢的法利那、冒险的尤利西斯、悲惨的于谷霖(Ugolino)等,俱卓绝千古,万世不可磨灭。

四 净界分析

“净界”(Purgatorio),或译“净罪界”,或译“涤罪所”,或译“炼狱”;若把“净土”两个现成字译它也未尝不可,只恐与佛家的“净土”相混,今决定用“净界”二字。

在中世纪,那时不论教士和一般俗人,大都设想净界在地球内部,所以忏悔赎罪的灵魂受痛苦,每和恶人受刑罚相混,不易辨清。当然,前面一种的痛苦是有限的,而后面一种的刑罚是永久的;但是,仅有这种区别,在原始的想象里面,一个地狱和一个净界究竟没有具体的和清楚的区别。在我们中国,据我所知,并无净界一观念,因为在世修行刻苦,死则超升天堂,在世为恶不改,死则打入地狱,忏悔赎罪应在现世为之,死后就没有地方了。人类中固有一尘不染的圣人,但多数(或竟全体)难免过犯,若知有过犯,立即悔改,仍不失为君子,若怙恶不悛,则永为小人了。耶教重忏悔,也是这种意思。所以我们不必执着地狱、净界、天堂实有其境,应视作人类心理变化的历程:一念为恶即是地狱,一念向善即是天堂,而由恶至善之状态则相当于净界。

到了但丁手里,净界的观念大大地革新了,说是但丁的创造也未尝不可。但丁的净界在苍穹之下,环绕着一个山腹,灵魂在那里修炼,一层一层直升向光明和上帝。他又采用了许多传说,把一个地上乐园(亚当和夏娃初居之伊甸园)找了出来。这个乐园人家总设想他在一个不可接近的岛上,或在一个山顶之上。但丁却把这个乐园放在净界山的顶上,净界山又在海洋之中,正和耶路撒冷为对极,是生人不能接近之地。灵魂在那里忏悔洗过,一层一层上升,到了山顶乐园,那时这个灵魂已经返于人祖真璞之境,就有天使来接引他登天堂了。

净界图

净界表

但丁非特使在净界的灵魂受痛苦而已,同时给他们一种教训。因为净界的灵魂已经得天之恕,可免罪罚,只需校正他们在地上的恶习惯,使折纹平复,使污迹洗净。他们的痛苦是合于所谓“报复刑”,此外如祈祷辞、赞美歌,和自省的工作,一方有善人受赏的榜样,一方有恶人受罚的图像。净界灵魂的心理和地狱的又大不相同,前者自甘痛苦,有趋善的愿心,有接近上帝的希望,后者则正相反。净界受太阳的光热,但是仍有黑夜和黑夜中引起的恐怖。总之,地狱为恶人归宿处,天堂为善人归宿处,而净界则为到天堂之逆旅。

但丁将净界分为三部。由海滨抵净界山门,是岩穴及崎岖的山路,为净界外部;进山门以后为净界本部,地上乐园为净界顶部(参看净界图和净界表)。

在外部的灵魂有两种,都是生平忏悔太晚,所以不能立刻进了山门。第一种是逐出教会的,在弥留之际才蒙神恩赦罪的,这种灵魂需等待山门外三十倍他被逐的年月。第二种也是在临终才知道忏悔的,他们迟延的缘故,或因愚昧,或因暴死,或因忙于尘世的利禄。(在这一类有许多王公大人属之,他们聚在一个花卉飘香的山谷。)第二种灵魂需等待山门外,时间和他们在地上的寿命相等。假使世上有生人为他们祈祷,那么他们可以提早进山门。

净界本部为环山腰的七层圆路,愈在上层的直径愈小,从下层到上层有阶梯。在每层圆路上洗炼七大罪恶之一。第一层,骄:这些灵魂,生平高视阔步,不可一世,现在屈身于重石之下,口中祈祷着:“我们在天上的父……”眼看着山岩上的雕刻,许多谦虚者的榜样,又看着路面画着受罚的傲慢者。第二层,妒:这些灵魂都背靠着山岩坐着,像兄弟一样互相依着,从前嫉妒的眼睛现在被铁丝缝着,他们唱着祈祷文,看不见的天使在空中叫着慈善者和受罚的嫉妒者的名字,以资警惕。第三层,怒:这些灵魂在浓烟中进行,别人看不见他们,他们唱着:“上帝的羔羊……”柔和者和受罚的愤怒者都用幻象表现在他们之前。第四层,惰:这些灵魂,互相策励而奔波着,他们自述勤劳者的模范和怠惰者的受罚,他们并不祈祷什么。第五层,贪财和浪费:这些灵魂都卧着,嘴亲吻着地面,唱着《诗篇》中的“我的灵魂贴着尘土!……”他们在昼间记起穷苦的人和慷慨的人,夜间记起贪吝的人。第六层,贪食:这里的灵魂,都瘦得不成样子,他们所受的是“当搭勒(Tantale)刑”,就是树上的甜果和清净的甘泉,都是可望而不可即,树上有声音出来,说的是:“这些食品你们尝都不能尝!”而且反复地叙述节食和饕餮的故事,灵魂们唱着《诗篇》:“主啊!求你使我嘴唇张开,我的口便传扬赞美你的话。”第七层,贪色:这些灵魂结队行进于火中,唱着赞美诗终止以后,就提起节欲者中的名人,次及下流的纵欲者。

当但丁经过净界山门的时候,守门的天使用剑在他额角上刻了七个P字,表示“七大罪恶”(sette peccati capitali),后来每从一层开到次层的时候,就有天使替他拭去一个。当一个灵魂完全无罪,返真还璞的时候,便可升天,那时净界山震动,处处发出巨大的欢声:“光荣归于在天的上帝!”

七大罪恶的分类,但丁把他写在《净界》第十七篇里。分类的关键在一个“爱”字。爱的反常:第一为骄,喜人皆不如我;第二为妒,喜人之有祸;第三为怒,喜把错事都归于别人。爱的欠缺:这就是惰,这种人对于一切都冷淡,无热情。爱的太过:这就是贪,贪财、贪食、贪色。如若一个灵魂已经把这些罪恶洗刷干净,便可到地上乐园。乐园在净界山顶,那里是永久的春天,鸟语花香,微风吹着树木的叶子。净界是没有风雨的,这种微风是因月亮的旋转而生的,但丁设想已接近第一重天了;那里有清流两条,一名累德(Letè),饮其中水者则忘过去之罪恶;一名优乐埃(Eunoè),饮之则记起生平所行的善事;为升入天堂的预备。这两条清流并非水蒸气凝聚而成,是直接由神的意志创造的。

净界中除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天使外,有两个人物值得略加讨论。第一为但丁在海岸所遇的老者伽东(Catone),第二为在地上乐园所遇的女子马德达(Matelda)。伽东的职守为执行神的命令,催促由海面送到的灵魂各就其位。假使但丁不说明此老就是尤第加(Utica)的伽东,那么我们很难猜着他。因为他是异教徒,他为什么不入地狱的“候判所”呢?他是自杀而死的,为什么他不入怪鸟夏比的树林呢?而且他是反对恺撒的人,和但丁的主张不合。现在但丁居然派他掌理这件崇高的职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但丁从吕加禄、西塞罗(Cicerone)、瑟内加(Seneca)等的著作里面认识了伽东,把他看作“意志”的象征——他宁可牺牲性命,不愿意丧失自由(《净界》第一篇)。一个人自拔于罪恶,沉痛地忏悔,恒久地刻苦,以达于至善之境,必须有不折不挠的毅力,这就是坚强的意志。

马德达在地上乐园中一面采花,一面歌唱,她引导但丁,又解答了他的疑问(第二十八篇),她把他浸在累德水中,又引导他到优乐埃河边。显而易见,她是象征对于信仰的服务。不过,但丁忘记说明她在历史上为谁。旧的注释家说她就是女伯爵马帝特(La Contessa Matilde di Toscana),她的名字和佛罗伦萨自治区之成立连在一起,并赞助教皇格里高利七世(Gregorio Ⅶ)有功。可是近代的批评家颇有否认此种注释。(因为老而好战的女伯爵不应为温雅的仙女。)有人把她指为贝雅特丽齐的女友,但此一假定亦无根据。

维吉尔引导但丁经历净界各层,直到山顶,但丁遇见贝雅特丽齐,才任务完毕。但是维吉尔以前也没有到过净界,他也有不熟悉之处,所以在中途他遇见两个帮助他的灵魂。在净界外部,他遇见孟都发(Mantova)的行吟诗人沙台罗(Sordello),沙台罗可说是维吉尔的同乡,素来钦佩维吉尔的,相遇后表示一百二十分的亲热,引导他们到那花卉飘香的山谷过了一夜。在净界本部第五层,遇见斯答秋,这是著史诗《忒拜特》( Tebaide )的诗人,他是以《埃涅阿斯纪》作范本的,初不知对面就是《埃涅阿斯纪》的作者维吉尔,及但丁告诉他以后,他马上伏在地上亲他的脚。斯答秋解释净界山震动的缘故,因为他今日修炼完毕了,于是伴他们到地上乐园。

但丁与贝雅特丽齐在地上乐园相会,为全部《神曲》的顶点。此时贝雅特丽齐委托维吉尔的任务(《地狱》第二篇)完毕了,现在她亲自来引导但丁经过诸重天,直到上帝之座。她先在一个庄严的屏帏之中。那时有一游行队在树林中经过,卫护着一辆凯旋的车子,这车子代表教堂。在车子的四周,有各种形象以代表《旧约》《四福音》、《新约》的其他部分,四种主要的美德,三种神学上的美德;拉车子的是一只半鹰半狮怪物,这个象征耶稣。贝雅特丽齐在天花乱坠之中,众天使歌唱之际,从天下降,站到车上:此时贝雅特丽齐象征启示的真理。但丁回忆少年时的热情,便深深地感动,但贝雅特丽齐仍旧藏在面纱之中,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概,但丁不觉望而生畏。贝雅特丽齐责备他的没有操守,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她愿意他忏悔而自白其罪恶,然后才露出她的美眸和微笑。在带领但丁升天之前,她让他参观一套宗教上的景象。这景象表示教堂趋向腐败,帝权消失,教座迁于亚未农(Avignon),最后来了一个救主(指亨利七世),才恢复了秩序与和平。

由此说来,《净界》的宗教成分中掺杂了个人成分(来自《新生》)及政治成分(为放逐时代所受痛苦的反应);因此,略显笨重的诗篇(在近代人眼光看来,其中有几段教义上的叙述和象征,难于领会)有了感情,有了生命。总之,《净界》中充满着一种忍耐的忧郁情绪和喜悦的希望(当然这是忏悔者的心理状态),这个和《地狱》中昏暗暴戾的景象适成一个对照。

五 天堂分析

《神曲》的第三部是《天堂》。

天堂的观念,在民间流传本极模糊。中世纪许多文人,把天堂写作天上的耶路撒冷,为快乐的精灵居住之所,他们在有阳光的园子里闲散着,那里有花坞和青色的浅草,金刚石红宝石筑成的墙壁,凡人不能进去。如此幼稚的观念,但丁能够容纳吗?如此天堂,连但丁笔下的地上乐园都不及。但丁有高超的、纯净的、神秘的信仰,他的天堂应表示出灵魂的步步上升,从此天达彼天,直到幸福者的居地,直到上帝的面前。但丁依仗了他的天才,重新创造了一个几乎不需要物质的天堂。

但丁借用了托勒密的天体系统来做天堂的骨干。他把太空分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外加恒星天、水晶天,共凑足九重天。假定地球居宇宙之中不动,诸天一层一层地包在外面,好比地球是果核,诸天为一层一层的果皮。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那相当的行星就和那气体运动着。说得确切些,诸天是极大的球面形(但丁称它为永久的轮盘),它们牵引在上面的天体运动着。在水晶天以外是无穷不动的天府(Empireo),这是上帝和其他精灵的居地。水晶天的每个分子都希望轮流地接触上帝所止之点,因此水晶天有眩晕的运动,此种运动又牵引了别的天,所以水晶天又名“原动天”(Cielo Primo Mobile)。“原动”起源于“神爱”,但丁《天堂》之末行(也是《神曲》的末行)写着:“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L’amor che move ilsole e l’altre stelle.)但丁于九重天以外再加一个天府,合成为“十”的完全数目,这种结构正和《地狱》《净界》一样,于是动作有了,步骤也有了。

但是,假使上帝和其他精灵都住在天府,那么九重天中有些什么人物呢?这又是但丁的奇想,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丁假定幸福者都居住在天府,但是他们的善行却各个不同,各有等级,于是各个“显示”在七行星上面。

照上面的道理,但丁天堂的结构如下(参看天堂图及天堂表):一,月球天,灵魂之未能坚持信誓者,这是他们小小的缺点,他们具人形,但隐隐约约好像玻璃上面反射出来的影像。二,水星天,行善的灵魂,他们的形状已经消失在他们的目光里面了,在以后诸行星的灵魂都是如此,不过那光芒更甚,因此幸福者不为人见。三,金星天,多情的灵魂。四,太阳天,对于哲学和神学有研究的灵魂。五,火星天,为信仰而战死者的灵魂。六,木星天,正直聪明的君主。七,土星天,隐逸寡欲者的灵魂。八,恒星天,胜利的灵魂,如基督、圣母、圣彼得、圣约翰、圣雅各、亚当。九,水晶天,即原动天,九种天使。十,天府,这里为灵魂居住之所。他们穿着白袍,如临“婚宴”一般,保持着人类的面目,不过更加光明、更加美丽了;他们排列在一个大而无边的圆形剧场座中,但丁称他为“幸福者的玫瑰”(Rosa dei Beati),每个灵魂无异一个花瓣,从这里他们可以瞻望着上帝,他们淹没在他的光和爱之中。

但丁从此天到彼天,以贝雅特丽齐的目光做引导(从地上乐园起,贝雅特丽齐已经代替了维吉尔)。从此天过渡到彼天是“立即到达”的。贝雅特丽齐的美丽和微笑的动人是在但丁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贝雅特丽齐的微笑在此很为重要,无异一种磁石,把但丁步步引高。有时但丁目眩,不胜天上的光芒,所以贝雅特丽齐使他逐渐习惯,庶几到天府时不致睁不开眼。到天府后,贝雅特丽齐归了座位(在幸福者的玫瑰之中),另有一个引导人来代替了她,这引导人是圣贝拉(San Bernardo)。圣贝拉请求圣母的允许,但丁遂得一见上帝之面,并一窥“三位一体”的神秘。此种瞥视不过一会儿,如电光之一闪,于是幻象和诗篇都戛然而止。

天堂图

天堂除光明以外,没有什么可以做描写的背景;只有在第二十二篇之末但丁从恒星天的“双子座”遥望诸行星和地球,表示了一点回头下望人寰的感觉而已。天堂中的灵魂,不仅用语言表示他们的情感,同时用闻所未闻的歌唱,或有音节的动作,其光芒或聚或散,真是妙舞仙曲。而且各灵魂的光芒可以聚成十字架,或成字母,或成张翼之鹰。个别的光芒,有强弱的变化,颜色白者表示欢乐,赤者表示悲伤或恼怒,用此种办法,但丁给了幸福者一种生命,一种面目,一种人格,避免文字上的单调。

天堂表

《天堂》虽写的天上,但天上有什么可以多说呢?少不得还是要借重地上的材料;但丁的个人,他的流放、他的困苦、他的热情,佛罗伦萨、意大利、帝国、教座等,仍占重大的地位。如在第六篇与查士丁尼(Giustiniano)皇帝的谈话,第八篇与加尔·马德罗(Carlo Martello)的谈话,第十五至十八篇与但丁远祖却基达的谈话,第二十一篇与高僧比尔·达明(Pier Damiano)的谈话,第二十七篇与圣彼得的谈话,及其他散见的感慨段落,这都是地上的材料。此外有两处长而美的插笔值得一提,就是第十一篇圣芳济(San Francesco d’Assisi)的历史,第十二篇圣多密(San Domenico)的历史,和他们教团的式微。

《天堂》中关于神学问题之讨论,较《净界》中更为广泛,如祈愿之神圣、上帝之不测的公正、宿命说、所罗门之智慧、亚当在伊甸园之居处等。愈至篇终,但丁讨论问题愈见其热忱,愈见其信心。初读其文,不免艰深,然其才学之伟大则不可否认。《天堂》最后诸篇,向着不可知、不可解的境界突进,其笔力之强、诗才之富且美,诚无以复加。

《神曲》是难读的书,而《天堂》尤难。第一,他的内容难懂。他的神学问题,有时天文学问题,都不简单而非我们所熟知的。第二,他的文字难懂。因为要解释深奥的问题,通俗的文字绝不够用,所以但丁把造“百科全书”的气力都拿出来了;他借用了法国字,普洛旺斯(Provenza)字,尤其是拉丁字;他采用古意大利字,而命意不同;他创了新字;他因为要描写有力,常常有奇奇怪怪的句子。他常说没有文字足以记述他的所见,孩子的语言不足以解释母亲的意思。其实,但丁已尽人类之力而为之矣!要了解但丁,欣赏《神曲》,读者必须努力而忍耐。但丁在《天堂》第二篇开头说:

你们呀!坐着一条小划子,

跟着我唱着前进的船,

一路听到此地,

请回到你们自己熟悉的岸上去吧!

但丁说的“坐小划子”,是指我们没有学力、没有勇气而言。 j7kqHzeA1ttpmq7Igil7g1ViIpvFxmPP0GbOZFzc2TjPQuRLagyJeBUgJTwT6i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