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CMOS电容

CMOS工艺可以制作多种电容,包括PN结电容、MOS电容、PIP电容、MIM电容和MOM电容等。这些电容又可分为固定电容和可变电容,其中PIP电容、MIM电容和MOM电容为固定电容,PN结电容和MOS电容为可变电容。固定电容的主要功能是耦合、滤波、反馈和电荷分配等,而可变电容又被称为变容二极管(varactor),主要用于调节 LC 谐振回路的频率。

了解各种电容的版图结构和电学特性对电容选型、版图设计与优化非常重要,下面将进行详细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早期的RF CMOS电路中,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中的变容二极管主要用反偏的PN结电容实现,但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性能更加优良的MOS变容二极管所取代,因此下面将不再讨论PN结电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相关资料。

1.MOS电容和变容二极管

MOS管栅极与沟道之间的栅氧层很薄,电容密度较大,可以用来制作电容,即MOS电容。在标准CMOS工艺中,MOS电容可以用普通MOS管直接实现,将MOS管的S和D连接在一起作为电容一极,G作为电容另外一极。

当普通MOS晶体管连接成MOS电容时,其电容量会随着栅源电压 GS 而变化, C GS GS 的曲线如图2.25所示。从图2.25中可以看出,曲线呈现出两边平直中间凹陷的形状,两边的平直部分分别对应沟道积累区到强反型区,此时栅极与沟道相当于平板电容,电容是定值。而在中间的过渡区域,沟道经历了从耗尽区到反型区的变化过程, C GS 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使得MOS电容一般不适合作为级间耦合电容使用,而主要用于电源去耦,尤其是在射频或高速电路中用来补偿引线电感和抑制电源噪声。

虽然图2.25中 C GS 的压控特性可以用来做变容二极管,但 C GS 随电压变化的曲线不是单调的,这会给电路设计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得到单调的变化曲线,可以像制作PMOS管一样将NMOS管也制作在N阱里,这样就可以消除图中的强反型区,得到 C GS GS 变化的单调曲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MOS变容二极管被称为积累模式MOS变容二极管(accumulate mode MOS varactor) [13,14]

图2.26所示为积累模式MOS变容二极管的剖面图和 C GS 变化曲线,在 GS 从负到正的变化过程中,很大的负电压将沟道内的多数载流子(电子)排斥掉,使沟道处于耗尽状态,此时 C GS 很小( C min );而很大的正电压会吸引很多过剩的载流子(电子)到沟道,使沟道处于积累状态,此时 C GS 为平板电容,其电容值达到最大( C max )。由于用N阱做衬底,沟道只有从耗尽到积累的变化,没有反型的过程,所以 C GS 的变化是单调的。

图2.25 GS C GS 的变化关系

图2.26 积累模式MOS变容二极管剖面图和 C GS 变化曲线

图2.27所示为多指结构的积累模式MOS变容二极管版图,版图中略去了一些层的显示,以突出MOS变容二极管的版图特点。从图2.27中可以看出,MOS变容二极管的栅极G作为变容二极管的一极,源极和漏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另一极S,外圈的扩散区为P型扩散区,用于P型衬底接地。

图2.27 多指结构的积累模式MOS变容二极管版图

2.PIP电容

PIP(Poly Insulator Poly)电容是由Poly1和Poly2交叠构成的平板电容,由于Poly2与Poly1之间的介质层很薄,所以它的电容密度较大,又由于这两个Poly层都通过绝缘介质与外界隔离,所以电压系数也比较小,而且电极连接也基本不受限制,是中低端混合信号工艺中性能最优的电容。

图2.28所示为PIP电容版图和剖面图,剖面图中的a和b代表电容的两个端口。由于Poly1和Poly2上都可以直接打接触孔与金属相连,因此处于底层的Poly1要超出Poly2。为了减少寄生电阻,PIP电容上要尽量多打接触孔。PIP电容在CMOS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中被经常使用,它的主要缺点是Poly2需要额外制版和工艺步骤,会增加芯片成本。

图2.28 PIP电容版图和剖面图

图2.29所示为PIP电容版图,电容约为290fF,有效电容面积为(20×20)μm 2 ,从图中可以看出,Poly2位于Poly1上方,两个极板上都打满了孔,Poly1右侧上的接触孔没有封闭,主要是要给Poly2的电极留出金属走线空间。

图2.29 PIP电容版图

3.MIM电容

MIM(Metal Insulator Metal)电容是由两层金属板构成的平板电容,其剖面图如图2.3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电容密度,MIM电容在两层金属之间制作了金属夹层,金属夹层与金属之间不仅间距较小,并且还填充了高介电常数(high -K )的介质层,因此它的电容密度比较大。左图为单夹层MIM(Single MIM)电容,右图为双夹层MIM(Dual MIM)电容,双夹层的电容密度比单夹层的电容密度更大。总体来说,与PIP电容相比,单夹层MIM电容密度略小,大概是PIP电容的75%。

图2.30 MIM电容剖面图

MIM电容性能优良,其精度和稳定度都较高,通常从0.35μm工艺开始都可以提供MIM电容。MIM电容适合高精度电路使用,电容两极电位不受限制,金属夹层与衬底距离远,因此与衬底的寄生电容也很小。与PIP电容一样,MIM电容的金属夹层也需要额外的制版和工艺流程,与标准数字CMOS工艺不兼容,增加了工艺复杂度和制版与流片成本。

由于MIM电容的综合指标与PIP电容相差不大,如果PDK中同时有MIM电容和PIP电容,一般也只会选择MIM电容,但如果在版图中已经用到了Poly2层,例如使用了Poly2电阻,那么是否选择MIM电容还要看实际情况,很少同时使用MIM电容和PIP电容。

图2.31所示为单夹层MIM电容版图,最左侧是完整的MIM电容版图,其他图是各个图层的分解,其中与其相邻的M5是电容的底板,M5的右侧是MIM夹层,夹层含在M5内,作为第二个极板与M5形成极板电容,电容的两极用过孔连接到M6,图中电容面积为(15×15)μm 2 ,总容量为0.22pF。由于这种单夹层MIM电容是从顶层金属M6引出电极,因此需要将连线上升到M6,使用起来稍显不便。

由于MIM电容只使用了最上面的两三层金属,而且MIM电容的面积通常也较大,所以很多设计会把一些电路模块放在MIM电容下面,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版图面积!

图2.31 MIM电容版图

4.MOM电容

MOM(Metal Oxide Metal)电容由相互靠近的同层金属线构成,通常为叉指(finger)结构(见图2.32)。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金属线间距越来越小,使得同层金属线之间的侧向电容(lateral capacitance)和边缘电容(fringe capacitance)不断增大,因此MOM电容的电容密度也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容密度,MOM电容也可以采用多层金属叠加(stack)的结构,而为了隔离噪声,MOM电容一般制作在连接到电源的N阱上。MOM电容主要用于90nm以上的CMOS工艺,其优点是电容密度大,面积效率高,不需要额外的制版和工艺步骤,与COMS工艺完全兼容。

图2.32 MOM电容叉指结构图

5.电容特性比较与选型

对于以上介绍的4种CMOS模拟集成电路的主要电容,表2.2给出了它们的主要优缺点。了解这些优缺点不仅有利于电容选型,而且还能帮助综合评估电容对电路整体性能的影响,有利于在芯片设计初期合理规划版图设计方案。

表2.2 CMOS电容主要特性对比表

关于电容特性及选型比较,下面给出几条结论性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1)PIP电容和MIM电容都是平板电容,性能差别不大,都需要额外的制版和工艺步骤,一般不同时使用。

2)由于MOM电容与MIM电容的综合性能差不多,而MOM电容又与CMOS工艺兼容,在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该首选MOM电容。

3)MIM电容的面积效率最低,但它的绝对值精度很高,若在MIM电容下面摆放其他电路模块,也可以提高面积效率。

4)虽然MOM电容的绝对值精度不高,但它的比值精度却可以很高,而一般高精度电路总是由比值决定性能,所以使用MOM电容也可以设计出较高精度的电路。比如SAR-ADC中的电容阵,通常是由特殊结构的MOM电容实现的。

5)就品质因数 Q 而言,MOM电容最高,MIM电容次之。

6)就衬底噪声和寄生参数而言,MIM电容最好,因为它远离衬底,MOM电容次之,因为当MOM电容由多层叠加实现时,MOM电容与衬底距离较近。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表2.2列出了4种主要电容,但是在实际设计中,电容的可选性并不大,因为出于成本考虑,PIP电容和MIM电容一般不同时使用;如果用了MOM电容,PIP电容和MIM电容一般就不会再用了。 W3GBDogAQgYwHau9K9ejrlPVQABWq7lK191qRYF/vmdEtf49qjaZHoFYBD4czL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