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2.1.1 社会组织的含义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按系统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与公众发生密切关系的社会机构。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它有目标,有领导,有成员分工,有共同遵守的规则。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共同目标是维系组织的基础

组织虽然形式很多、性质各异,但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活动都是围绕着自身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因此,一个组织的共同目标是其成员发挥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

2.维系方式是构建组织的要求

组织是按照系统方式构建的,组织系统内部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彼此始终保持着一种有机的联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分,甚至影响系统整体发生变化。因此,组织只有以系统的方式来进行构建,才能最佳地发挥组织对内对外的独特功能。

3.与公众的关系是产生组织的条件

公众作为组织的认识对象和工作对象,也可以说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之一。离开公众环境,组织就没有建立的必要,建立了也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组织的发展和兴衰与公众环境息息相关。

4.多数人的集合是组织的特征

组织是社会团体,团体是多数人的集合体。因此,组织是多数人的集合体,由共同的目标来维系,按系统的方式来构建,并由一定数量的内部公众组成。同时,组织又通过进行各项事务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

总之,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协助并处理好组织对内和对外的关系,是组织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和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1.2 社会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的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社会组织都有以下共同特征。

1.群体性

社会组织至少由两个以上较为稳定的、具有某种资格的成员组成。社会组织的活动由社会组织的成员展开,这些成员加入或退出组织都需履行一定的手续。

2.目标性

社会组织的建立以共同的目标为条件,社会组织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社会组织的目标是制定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组织成员具有统一认识、规范行为、强化凝聚力的作用。

3.整体性

社会组织是由组织成员和职能部门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机制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进行组织形象的塑造,必须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出发,对组织形象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塑造,充分调动组织各部门和各成员的积极性,并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

4.动态性

组织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组织的生命力取决于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性决定了组织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组织必须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使命、政策、行为和组织结构。组织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协调和自我更新,才能适应外部环境。

5.多样性

社会组织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既有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又有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公益组织,还有以建立社会秩序为目的的社会管理组织,等等。多样性的组织对公共关系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

2.1.3 社会组织的分类

对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是为了开展公关工作时,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其组织性质、任务,进而把握其公共关系行为和公众类型,为以后的公共关系工作寻找策划运作的依据。

1.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

(1)经济组织。这类组织是为经济利益而组建的,其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具有经济职能。它包括工商企业、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织、服务性组织等。

(2)政治组织。这类组织是为某种政治目的而组建的。它包括政党、工会、共青团、妇联、人民团体等。

(3)公益组织。这类组织是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组建的。它包括政府机关、军事机关、公安机关、公共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学校、医院、消防队等。

(4)群众组织。这类组织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个体组织起来的。它包括群众性协会、团体、学术性组织等。

(5)宗教组织。这类组织是由具有共同信仰的人们所组合起来的。它包括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等。

2.按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分类

(1)公益性组织。如政府机构、公用事业部门、公安机关、军事机关、科研单位等。这类组织以国家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或所属地区的全体公民。

(2)非公益性组织。如政党、工会、各种协会、俱乐部及其他群众团体等。这类组织较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所以首先以内部成员为对象,重视系统内部的沟通和凝聚力。

(3)营业性组织。如工矿企业、商业贸易公司、金融机构、旅游饭店等。这类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包括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关的利益对象,如投资者、协作者、顾客、供应商等。

(4)服务性组织。如学校、公立医院、社会福利机构等,即通常所说的非营业性的事业单位。这类组织以特定的服务对象为目标,并与资助者、协助者保持密切关系,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总之,基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如工业企业的公共关系、商业企业的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军队公共关系等。因此,在公共关系中,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各种类型的公共关系。 oiGx34ur+AV2UoQFi7BgpPsC3WumCSdEuRMFO2hAd0RPAeBLaerDTvpmKr6+/u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