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体验

体验一 考一考

1.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的组织“桥梁”作用是( )。

A.联络公众

B.树立形象

C.影响舆论

D.协调沟通

(2)公共关系组织的“喉舌”职能是( )。

A.信息传播

B.危机处理

C.协调沟通

D.形象管理

(3)倾向于公共关系实务的是( )定义。

A.管理职能论

B.传播沟通论

C.现象描述论

D.社会关系论

(4)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

A.个别产品形象

B.员工形象

C.局部形象

D.整体形象

(5)“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这类定义突出了公共关系的( )。

A.传播属性

B.管理属性

C.咨询功能

D.公众性

(6)认为公共关系具有“人和”功能的是( )。

A.管理职能论

B.传播沟通论

C.社会关系论

D.现象描述论

(7)全员公关体现的是( )。

A.整体一致

B.全面公关

C.互惠互利

D.双向沟通

(8)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9)被后人誉为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著作《修辞学》的作者是( )。

A.恺撒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孔子

(10)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的作者是( )。

A.艾维·李

B.伯尼斯

C.卡特里普

D.杰夫金斯

(11)被后人誉为最早问世的原始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是( )。

A.恺撒的《高卢战记》

B.孔子的《春秋》

C.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D.伯尼斯的《舆论》

(12)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 )。

A.“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原则

B.“投公众所好”的传播方针

C.“凡宣传皆是好事”的信条

D.“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13)公共关系职业的先驱是( )。

A.亚里士多德

B.巴纳姆

C.艾维·李

D.哈罗

(14)使公共关系科学化,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的是( )。

A.卡特里普

B.艾维·李

C.伯尼斯

D.森特

(15)公共关系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 )。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1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

A.1985年

B.1987年

C.1990年

D.1993年

2.多项选择题
(1)关于公共关系,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 )。

A.管理职能论定义

B.传播说定义

C.传播沟通论定义

D.社会关系论定义

(2)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关系形态的公共关系是指( )。

A.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B.信息交流的关系

C.互惠互利的关系

D.相互服务的关系

(3)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有( )。

A.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职能

B.形象管理职能

C.危机处理职能

D.协调沟通职能

(4)公共关系学科化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伯尼斯

B.哈罗

C.森特

D.卡特里普

(5)提出“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的是( )。

A.艾维·李

B.伯尼斯

C.卡特里普

D.森特

(6)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和宣传思想有( )。

A.向报界和公众提供迅速和准确的消息

B.实施门户开放策略

C.讲真话

D.公众必须被告知

体验二 讲一讲

1.要求

(1)由学生对下面所学知识进行复述、总结与拓展。

(2)鼓励学生课外自查资料。

(3)建议在该知识讲授结束时布置,下一次课开始时进行。

(4)学生随机轮流上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述,每题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5)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考评,计入平时成绩。

2.内容

(1)你是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的?

(2)结合学校实际,谈谈你对公共关系职能的理解。

(3)试比较现代公共关系各时期的不同点。

(4)简述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5)结合以下案例讲一讲如何提高公共关系信息收集效果。

案例背景资料
知网反垄断事件——品牌要敢做敢当敢改

2022年4月15日,一封疑似“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让知网再陷争议。邮件中提到:由于知网开出的续订费过高,双方经过积极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中科院未来将考虑用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知网数据库形成替代保护。

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复称: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2022年12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知网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1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7.52亿元5%的罚款,共计8 760万元。同时,坚持依法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监督知网全面落实整改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后果,要求知网围绕解除独家合作、减轻用户负担、加强内部合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

同一天,知网做出回应,并公布了5个方面共15项整改措施,囊括“彻底整改与期刊、高校的独家合作”“大幅降低数据库服务价格”“保护作者合法权益”“持续优化相关服务”“全面加强合规建设”5大方面。在舆论风暴下,持续已久的大众之声被予以应答。

在反垄断处罚下来之前,负面舆论持续笼罩着知网,其应对都仅能暂时平息舆论。但凡有相关动态出现,一边倒的大众批评声便又卷土重来。

而在最终,处罚公布后,知网老实挨打的态度多少为它博出了喘息的空间。知网快速发布两则声明以回应,首先承认了错误,然后对惩处项、舆论质疑热点等问题,公布了详细的改进措施。

这一应对获得了成效,大众终于看到了知网担起责任的态度,在舆情热度降温的同时,负面情绪的消解效果也较为理想。

资料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09741087.

体验三 想一想

大亚湾不是切尔诺贝利

煤电供应日趋紧张,尤其是近年来燃烧石化燃料过多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及天气异常现象,加深了人们对核电优越性的认识。有关方面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调查,认为发展核电不失为解决我国中长期电力需求增长问题的重要途径,于是我国决定在深圳大亚湾修建一座核电站。但是此时恰值核电业经受了1979年的三哩岛事件,以及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消息见诸世界各地的报端之后,这一与人类生存攸关的重大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在大亚湾修建核电站之事也成为香港地区各界公众的热门话题。香港各报辟出版面,对此间议论广泛报道,最后居然形成了一股反对在大亚湾修建核电站的社会舆论。香港地区公众为此组织了反核的专门机构,并发起香港各界100万人的签名活动。在为了“保障香港公众安全”的舆论调动之下,120万香港公众参加了签名运动,反核的专门机构派出了请愿团赴京请愿。有关部门认为产生这种不利舆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大亚湾核电站的修建缺乏宣传,以致香港地区公众不了解有关情况而造成了误解,因此处理此事应采取全面的公关宣传,以“软处理”的方式化解这种不利舆论,于是有关部门采取了如下对策。

(1)立即组建核电站公关处,由一位高级工程师任处长,以增强公关宣传的针对性。

(2)通过新华社、中新社等新闻媒介如实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调查及援助工作开展的情况,并及时详尽报道了调查结果显示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慎所造成而并非技术问题。

(3)由具有权威的核科学家和核电专家在香港地区举办关于核电站知识的讲座。在宣传中,他们针对香港地区公众担心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释和说明:我国目前采用的安全标准是在国际上积累了几十年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具有很高的安全保障系数,在压水堆的设计上也采用了国际上最成熟的技术,设立三道屏障:一是安全壳,二是压力壳,三是包壳,从而使反应堆达到最佳安全性能,万无一失。世界核电史上的两次最大事故(三哩岛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均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慎造成的,而非压水堆本身的技术问题。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在核电建设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另外,大亚湾核电站距香港50公里,完全符合国际规定的选址要求。一些核电站的设立,离居住区都在50公里以内,没有造成任何危害。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清理范围也仅在30公里以内,因此,50公里的距离不算近,香港人不必担心,相信该核电站投入使用后,也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对于核的恐惧心理实际上是杞人忧天,大可不必。核电和原子弹是有本质区别的,核电站绝不会发生爆炸,它可能产生的泄漏事故也会因多层防护屏障的纵深保护而减少到最低程度。

上述针对性的公关宣传,缓解了公众的核恐怖心理,成功地引导了公众舆论。

(4)组织香港人士参观大亚湾核电站的基地及设施,增加了工程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透明度。

(5)中央有关领导会见请愿团,向香港公众做认真的说明和解释工作,沟通信息与情感,让香港公众感到政府对此是襟怀坦白的,从而增强了香港公众的信任感。

(6)有关部门与香港一家有影响、有信誉的公关公司合作,在广岛举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展览会,宣传核知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公关活动的开展,一场反对修建大亚湾核电站的轩然大波终于平息了。

资料来源:金锄头文库.

思考题

1.根据以上案例,谈谈开展公共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2.结合大亚湾的案例,谈谈公共关系传播沟通会对组织产生什么影响。

体验四 练一练

1.项目

讲述一个古代公共关系故事。

2.要求

(1)同学们可自由组合或由指导老师组合分成若干小组。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古代公共关系的故事。

(3)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

(4)每组抽一名同学组成评委,分别给各小组评分。

(5)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体验五 做一做

传播公共关系概念

1.实训项目

访问你熟悉的企业的内部公众(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2.实训目的

通过访问企业的内部公众,了解企业各类公众对公共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纠正他们对公共关系的片面理解或错误认识,向他们传播正确的、科学的公共关系概念和认识。

3.实训内容

(1)观察你访问的企业的各类公众,分析他们的哪些行为和活动是公关行为和活动。

(2)写一份向企业各类公众普及和传播正确的、科学的公共关系概念和认识的建议书。

4.实训组织

分析企业有哪几类内部公众,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几大组,各组分别走访调查各类企业的内部公众。

5.实训考核

(1)要求每名学生写出访问报告或小结。

(2)要求学生填写实训报告,内容包括:

① 实训项目;

② 实训目的;

③ 实训内容;

④ 本人承担的任务及完成情况;

⑤ 实训小结。

(3)教师评阅后写出实训评语,组织全班交流实训体会。 oFZ+vt/k5uwEK1yscZx9Q+IQltbV5dbG6EIj/Y8Z+KUKP6M0hZ8xZppJUPmzypR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