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50分导学

历年真题是建筑实务考试科目命题的风向标,也是考生顺利通过160分的基础,在搭建框架、填充细节、反复锤炼三步程序之后,对历年真题精练3遍,“建设工程进度控制”(以下简称“进度控制”)50分就能稳操胜券!所以,历年真题精解是考生应试的必备资料。

一、政策导向

2020年2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通知。

此次监理制度改革,意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快建立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制度,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因此,新颁布的职业资格制度及职业资格考试办法,优化了报考条件,调整和细化了考试的科目设置、命题阅卷等内容;延长考试成绩有效期(由2年一个周期调整为4年一个周期);放宽了考试报名条件(取消了“取得中级职称并任职满3年”的要求),降低了大学毕业后报考年限,并规定取得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中级职称。

二、框架梳理

作为考试科目的重头戏——“三控”这张考卷所涵盖的知识面最广、维度最多、分值也最大。其中“进度控制”考试主线明朗,内容集中度高,在“三控”这张考卷中属于很好拿分的一块。按知识体系,我们将“进度控制”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纯选择题考点

包括“第一章 工程进度控制概述”“第四章 进度监测及调整”“第五章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以及“第六章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这四章平均每年占20分左右,占“进度控制”总分的40%左右。

此部分应“以历年真题为主线,以客观试题为主打,以建立语感为方法,以偏题怪题为例外”。

第一章 工程进度控制概述

本章是全书核心内容的一个缩影。每年占7分左右,其考点集中、难点突出、历年考试分值波动较小,属于高确定性的章节。要通过掌握第一章的内容,梳理出“进度控制”这门课的逻辑脉络,完成对本书的第一次穿越。

第四章 进度监测及调整

本章包括进度监测和进度调整两方面内容,其考点每年基本固定在程序、内容及方法三个方面。

进度监测以横道图为代表的逻辑题型几乎每年必考一题。

进度调整部分内容与“第三章网络计划”模块存在明显呼应关系,所以我们将其纳入了第三章。

第五章 设计阶段进度控制

这是整个“进度控制”中“性价比”最低的一章,一般每年占1分,个别年份占2分。建议不必投入过多精力,抓大放小,平时可以不用看,备考冲刺前浏览一遍即可。

第六章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

本章是分值最稳定的一章,近几年每年占14分左右,雷打不动!其重要性与流水施工相同,仅次于网络计划。本章从施工进度目标、进度控制、进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查、实施中的检查与调整、延期处理以及物资供应进度控制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施工阶段进度控制过程中的所有要点。本章也是这门课的重点章节。

第二部分 案例相关考点

第二部分主打进度控制的两大工具——横道图与网络图,并由此引出进度控制的核心版块——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

根据近五年考情统计,客观试题中:流水施工平均每年占8.2分,网络计划占22.8分,合计分值高达31分,占整个“进度控制”分数的60%左右;案例题每年至少考一道大题;两张考卷合计50分以上。

这两大版块的学习方法也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流水施工还是网络计划,都需要考生能在脑子里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1.流水施工

关于流水施工,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三类施工组织方式

通过熟悉和对比三种施工组织方式(依次施工、平行施工、流水施工)各自的概念及特点,真正理解流水施工的相对优势,以及其核心内涵。

绘制横道图进度计划,“流水施工”是主打。若将流水施工比作红花,那么依次施工和平行施工就只是两片绿叶,交代这两类组织方式,目的是为了衬托流水施工的比较优势。

(2)三类流水施工参数

在明白何为“流水施工”后,就进入第二个阶段——掌握三类流水参数,即工艺参数、空间参数和时间参数。考生必须搞清楚各类参数中所包含的具体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

工艺、空间、时间参数的具体指标有哪些?

每个参数的具体内涵,以及在流水施工中的作用是什么?

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的实质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何关联?

施工段和施工过程是完全泾渭分明的两个概念吗?

是否能够一眼区分工艺参数和空间参数?

三类参数之间存在着怎样微妙的关联?

诸如“节奏、节拍、步距”等为何采用类比的手法来命名?其中有着怎样的内涵?

……

(3)四类流水组织方式

在精确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考生还要熟练掌握四类流水组织方式——等节奏流水、无节奏流水、异步距异节奏流水和等步距异节奏流水。要掌握这四类流水组织方式,同样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四类流水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四类流水的本质特征有哪些?四类流水分别适合哪种或哪几种计算方法?计算的关键在哪?

通过一次次细小的拆分,将那些连接成流水施工这个庞大体系的“关键解”逐个击破,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自如地应对千奇百怪的考题。“建设工程管理案例分析”这一科目,也要求考生掌握流水横道图形绘制。

2.网络计划

无论是概念还是题型,网络计划都比流水施工更加复杂,考试难度也更大。历年考试中,前者的分值也比后者高出将近2倍。

网络计划模块的学习,涉及六组概念、六类时参和六大内容。

(1)六组概念

第一组:网络图、单代号网络、双代号网络。

第二组:虚工作、实工作。

第三组:工艺关系、组织关系。

第四组:先行工作、后续工作、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平行工作。

第五组:关键线路、关键工作、关键节点。

第六组:计算工期、计划工期、要求工期。

要求考生精确掌握其基本定义,以及各类概念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限制条件。

(2)六类时参

早开始(ES)、早完成(EF)。

迟开始(LS)、迟完成(LF)。

自由时差(FF)、总时差(TF)。

(3)六大内容

考点一:六组概念。

考点二:图形绘制。

考点三:高铁进站四定法与六组时参。

考点四:网络优化。

考点五:偏差分析与进度调整。

考点六:搭接网络。

时参计算中,最关键的是“高铁进站四定法”的应用。它是打开网络计划这扇大门的钥匙,是打通网络计划六大题型的关键,更是确保通过三控考试的“定海神针”。因此,无论如何都要求考生熟练掌握。

时参计算中,比较复杂的是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各时间参数的确定。从2004年至今一共考过11道单选题,2012年破天荒地考了2分,其余年份每年平均不到1分。关于这部分内容,希望考生谨记四句箴言“六大时参看时距,多项负值加虚拟,重点掌握早参数,考场做题放最后”。

偏差分析,是借助时标网络计划以及前锋线法,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的比较和分析过程。这部分是网络计划模块中的第二大难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想象力,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关键工作、非关键工作以及关键线路、非关键线路之间的转化关系;连接两组概念之间的纽带是“平行工作”。因此,要重点掌握平行工作之间的变化关系。

进度调整与偏差分析关系密切,主要是考文字题,只要偏差分析掌握到位,这部分内容稍加了解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是网络优化。本书花了很大的篇幅,从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网络优化的特点及应用;但就考试而言,却仅仅停留在文字题的层面。不过这部分内容是“案例分析”的重要考点,且随着监理制度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考试难度的增加。因此,考生不仅要对工期优化了如指掌,还得更上一层楼,熟练掌握费用优化的题型。

编者 2FpxhkJfXUshQf5HEdZq4SVOj+B+n2PlY1fZYuxCohG2ZMlsSLYEmqvJ/XnTCuf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