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指是否以交换为目的的不同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经济,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经济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①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又称发达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是商品经济的高级或发达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及其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的质即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

1.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的变化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密切相关。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由于价值规律调节的自发性,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①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②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③阻碍技术的进步。

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及其运动,使商品生产者认为商品、价值乃至货币似乎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性,商品生产者听凭商品、价值、货币运动的摆布,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马克思称之为商品拜物教。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其一,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了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其二,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其三,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了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使人们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具有了拜物教性质。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掩盖了商品经济关系的本质,妨碍人们透过物的外表认识商品、价值以及货币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八、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门,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并创造价值。在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当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为人所掌握,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1] 【2020.3单选】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
A. 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B. 是市场管理部门事先规定的
C. 是商品生产者协商出来的
D. 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机制自发实现的

[2] 【2019.4单选】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rUJJRCvIQkehHNaMYPjkaLYC+ykKzgwea4CMStWCzzfzAfMYL6zPmRlYGViBbB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