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我于一九六〇年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意大利语时,第一次从外教那里接触到《爱的教育》意大利语文本,顿时被吸引、被感动、被震撼,既为它简练的文字,也为它字里行间所充满的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于是借来抄录了一些篇章,默念、朗读、背诵,真可谓爱不释手,激动之余也偶生有朝一日将它翻译成中文的愿望。

但在翻译此书之前,我从未读过别人从别国文字或从意大利语翻译过来的作品。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一辈子,把毕生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中译外”上。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家出版社就曾托人问我愿否从原文翻译此书。我考虑到当时还在上班,业余时间不多,另外,也听说已有多种译本出版,自己才疏学浅,害怕班门弄斧,便望而却步。如今之所以敢于动手翻译,一是已经退休多年在家,二是进入老年,还想实现自己年轻时的那个愿望。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面对如今物质丰富、人情淡薄、道德缺失的一些社会现象,我试图以自己此生唯一的“一技之长”(略懂意大利语),响应近几年有识之士提出的“文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号召,通过此书的翻译出版,让我国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多阅读些好书,多看些经典名著,多受些正义、真诚、善良、博爱等美好人性的熏陶。哪怕只有一位读者看了我的译作,受了感动,唤醒或增强了他的良知和爱心,我都会觉得自己几个月的辛劳没有白费,我都会聊以自慰。

我在翻译过程中身体力行,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不不懂装懂,不胡编乱造,不哗众取宠,不图名图利,而是遵循着某位翻译家的话——“老老实实的翻译是最好的翻译”——来工作的。当然,恐怕此生我也达不到“最好的翻译”水准,但我力图做到“老老实实”地翻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未曾放过一个疑点。

记得某位大学者讲过,翻译作品不但要经得起读,而且还要经得起对(校对)。如果只图表面上的语言流畅,甚至文辞华丽,但与原文对照,却错译、漏译不少,甚至大相径庭,恐怕也不能算是好翻译。难怪有人说,翻译如同写作,既反映出一个人的翻译观,又反映出一个人的治学态度和人生态度。

我衷心地希望读者,尤其是意大利语界的同行,能有机会,也有耐心读读此书。我诚惶诚恐地期待着你们的批评和意见,在此提前致谢。

刘月樵
二〇〇五年金秋于北京 awwATzYWtepTTKnZByEQLTljn+VkyPE4YInQPiS+5gtVQrcU/KIt61SDK9HSlmg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