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大多数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外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如心肺复苏),因而病死率较高。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室颤,少部分为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肌病、心脏特殊结构异常等病史者容易发生。

【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1)心搏停止:心音消失,触不到脉搏,测不出血压。

(2)意识丧失:意识突然丧失,心脏停搏后10秒内或发生短暂全身性抽搐,有时伴有双眼凝视,30秒后发生昏迷,30~60秒出现瞳孔散大。

(3)呼吸停止:早期呼吸呈叹息样,数分钟后随即停止。

2.查体

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拍打或摇晃患者并大声呼唤;判断患者呼吸,胸廓是否有起伏;同时判断患者有无心搏,用食指和中指触颈动脉搏动;以上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

【辅助检查】

心电图。

【诊断要点】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乃至消失。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基础生命支持

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之后,应迅速开始徒手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目前公认的心肺复苏为C-A-B,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具体操作流程为:

(1)胸外按压:①按压部位为胸骨体下半部分中间,直接将手掌根置于胸部中央(相当于双乳头连线中点)即可。②按压手法为施救者将一只手掌根置于按压部位,另一只手掌重叠,手指交叉翘起,双臂伸直,利用上身力量进行按压。③按压频率大约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为5~6cm,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当,放松时应让胸壁充分回弹,但手臂不能离开胸壁,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按压深度应≥1/3胸部前后径。④按压和通气成人应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应采用15∶2的比率,如果有高级气道,应进行持续按压,并每2~3秒给予1次人工呼吸。尽量减少胸外按压过程中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2分钟轮换1次按压员,如感觉疲劳可提前轮换。

(2)开放气道:如无颈部创伤,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对怀疑有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应避免头颈部的延伸,可使用托颌法。

仰头抬颏法:完成仰头动作应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勿用力压迫下颏部软组织,以免可能造成气道梗阻,也不要用拇指抬下颏。如果患者假牙松动应取下,以防其脱落阻塞气道。

托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托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如果需要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者,此法更安全。若口腔内可见固体异物时则应用手指探入清除。

(3)口对口人工呼吸: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不可过快或过度用力。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对大多数未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推荐约500~600mL潮气量。

(4)气囊-面罩人工通气:急救者位于患者头顶,如果没有颈部损伤,可使患者头后仰或枕部垫毛巾或枕头使之处于嗅闻位,按照“E-C”手法扣住面罩,即一只手拇指和示指扣押面罩,中指及其他手指弯曲抬起下颌,将面罩扣紧保持密闭性,另一只手捏储气囊。通气量保持胸廓隆起即可,频率保持在10次/分。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时效果较好。双人操作时,一人压紧面罩,一人挤压气囊通气。如果气道开放不漏气,挤压1L成人球囊1/2~2/3量或2L成人球囊1/3量可获得满意的潮气量。

2.高级生命支持

(1)体表电除颤:常见双向波除颤器(AEDs)一般为粘贴式电极,无左右正负之分,最常用的电击部位为右胸前上壁—心尖位,即两个电极片分别贴于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和左侧腋中线第五肋间。对于心脏停搏的患者应尽早开始CPR和AEDs,单次除颤完毕后立即恢复CPR,连续进行5个按压周期后再快速检查复苏效果。

(2)呼吸管理:气管内导管是心脏停搏时最佳的气道管理方法,开放气道后可连接呼吸机或呼吸气囊进行辅助通气,通气频率保持在10次/分即可,此时可正常进行胸外按压。

(3)建立复苏途径:首选开通外周静脉,建立给药途径,为了加快药物进入中心循环,可用药后静推20mL生理盐水,并抬高肢体20秒。正常情况下,若非低血容量导致的心脏停搏,无须补液扩容,仅使用复苏药物即可。

1)肾上腺素:目前首选的心脏停搏后的缩血管药物,根据实际情况每3~5分钟静脉注射1mg,有时自主循环恢复后仍需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2)胺碘酮:对于室颤或无室速的心脏骤停,经连续3次除颤+肾上腺素+1次除颤未能成功者,可静推300mg胺碘酮后除颤,若无效则间隔10分钟以上追加150mg胺碘酮,待转复后维持0.5mg/min剂量。

(二)中医治疗

心脏骤停即“猝死”,中医学认为此乃邪毒内蕴,真元耗散,发病时以心肺复苏为主,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展中医药治疗。

【转诊建议】

开展基础生命支持、呼叫120,及时转诊治疗。 G+y0IDzoe/pV1Gi/VJc7Yt5CWh6iv4QoD0KpPNPOgmKCpfouL4cZS3HhdpdeUu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