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急性发热

一、概述

发热是指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出现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下温度>37.0℃,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或1日体温波动>1.2℃)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人体正常体温在36.0~37.0℃(腋下),超出37.1℃即为发热,37.3~38.0℃为低热,38.1~39.0℃为中等度热,39.1~41.0℃为高热,>41.0℃为超高热。

急性发热是指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是急诊最常见的发热类型。

【病因】

发热可由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疾病所引起。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感染最为多见;非感染性疾病包括无菌坏死物质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等。

【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

体温升高。热型如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0~40.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2)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甚至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

(3)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4)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周期性交替。

(5)不规则热:指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

2.查体

(1)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神志等。

(2)头颈部:颅脑外伤证据、颈项强直、瞳孔、颈部淋巴结、肿块和甲状腺等。胸部:心率、心脏杂音、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等。腹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脏和脾脏肿大、肝区和肾区叩击痛、腹水、肠鸣音、肛门指检等。皮肤及四肢:淋巴结、皮疹、瘀点瘀斑、关节及软组织感染、压疮、有无管路(如深静脉置管)等。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

2.X线或CT检查:用于诊断和排除胸腹部及盆腔感染性疾病。

3.炎症标记物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等。

4.血清抗体检查: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5.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痰涂片+培养、尿培养、血培养等。

【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腋下温度>37.0℃,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或1日体温表波动>1.2℃)即为发热。

【鉴别诊断】

急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是病因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环节。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急性发热较为多见,常见的感染性发热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氏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感染、蠕虫感染等。根据感染性疾病引起急性发热的病情分为:危重症、急症和非急症(表1-1);亦可根据其伴随症状和体征进行病因的鉴别诊断(表1-2)。

表1-1 感染性疾病致急性发热的病情分类

表1-2 急性发热伴随症状、体征与病因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退热治疗:包括物理降温和使用退热剂。

(1)物理降温:脱离高热环境、冷湿敷法、酒精擦浴、冰袋、温水浴等。

(2)退热剂: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赖氨酸阿司匹林等,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交替使用退热剂。

(3)高热时推荐应用退热剂与物理降温联合。注意:对于体温持续高于41.0℃的患者须立即予退热治疗。

2.抗感染治疗:对疑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性发热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初步判断给予抗感染治疗。

3.病因治疗: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4.注意监测患者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应及时转诊。

(二)中医治疗

急性发热的致病因素很多,属中医学中“发热”范畴。根据病邪之不同和证候特点,中医认为以外感发热居多。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和疫疠之邪引起,发病较快,易于传变,多属实证。

辨证论治

(1)风寒发热证

症状: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荆芥9g,防风9g,茯苓9g,独活9g,柴胡9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羌活6g,桔梗6g,薄荷6g,甘草5g,生姜2片。

中成药: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

(2)风热发热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金银花9g,连翘9g,芦根9g,牛蒡子6g,桔梗6g,薄荷6g,淡竹叶5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

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风热感冒颗粒。

(3)暑湿发热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加减:香薷6g,金银花9g,鲜白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

【转诊建议】

1.经处理高热不退,伴有基础疾病者应及时转诊。

2.经初步检查,对发热诊断不清者,需要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二、导致急性发热的几类感染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主要包括脑膜炎、脑炎和颅内脓肿。

脑膜炎

脑膜炎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氏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病情严重,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故本节主要讲述细菌性脑膜炎。

【病因】

许多细菌均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其中脑膜炎球菌所致者最多,依次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其他革兰阳性杆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厌氧菌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精神症状等,还可有喷射性呕吐、惊厥、畏光等。

2.查体

可见脑膜刺激征、摇头征、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视盘水肿、皮肤瘀点瘀斑等。

【辅助检查】

1.血培养: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

2.头颅CT:排除占位性病变,并明确患者有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新的癫痫发作、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免疫缺陷状态、头外伤等情况。

3.腰椎穿刺:抗生素使用数小时内不影响脑脊液培养结果等。

【诊断要点】

1.有危险因素暴露史,如结核、HIV等。

2.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精神症状等,还可有喷射性呕吐、惊厥、畏光等。

3.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摇头征、局灶神经系统缺损体征、视盘水肿、皮肤瘀点瘀斑等。

4.血或脑脊液培养检测到阳性致病菌。

【鉴别诊断】

应根据脑脊液改变对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见表1-3。隐球菌性脑膜炎除了较低的白细胞计数外,与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类似,墨汁染色阳性和隐球菌阳性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也会产生类似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抗酸杆菌染色阳性和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可诊断。

表1-3 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

续表

【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生素:常选用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莫西沙星等。

(2)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每次10mg,每6小时1次,共治疗4天。首剂必须在第一剂抗生素使用前15分钟或同时使用。仅用于临床怀疑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的免疫正常患者。

2.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低血压者予静脉补液;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根据起病时间、可能病原、病情严重程度审慎考虑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根据感染病原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脑炎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绝大多数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本节主要讲述病毒性脑炎。

【病因】

病毒性脑炎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呈流行或散在发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神经系统症状(震颤、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癫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烦躁、谵妄、激动、兴奋、发狂及认知能力下降)等。

2.查体

可见颈项强直、视盘水肿等。

【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

2.头颅CT检查。

【诊断要点】

1.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史。

2.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神经系统症状,癫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3.查体可见颈项强直、视盘水肿等。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颅内其他病原感染和瑞氏综合征相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主要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性脑膜炎进行鉴别。

2.瑞氏综合征:具有发热、昏迷、惊厥等急性脑病表现,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与病毒性脑炎易混淆,但前者有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血糖下降等特点。

【治疗】

1.抗病毒治疗:①阿昔洛韦、碘苷、阿糖胞苷、阿糖腺苷等;②金刚烷胺、苯佐他明;③干扰素,疗程视病情而定,早期应用;④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2.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必要时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脱水降颅内压治疗,抗癫痫发作及经验性抗病毒治疗,及早进行转诊治疗。

颅内脓肿

颅内脓肿是指化脓菌侵入颅内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和局限性脓肿的统称。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者,且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

【病因】

颅内脓肿原发感染和易感因素包括中耳炎、鼻窦炎、脑穿通伤及手术后、肺部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颅脑损伤、脑手术后感染等。

【临床表现】

1.脑脓肿

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是其三大主症。根据脓肿病灶的部位、大小、性质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局灶定位征。同时伴有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嗜睡或躁动、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检查有颈部抵抗感、克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2.硬脑膜下脓肿

硬脑膜下脓肿主要为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谵妄和脑膜刺激症状。查体可有颈项强直、克尼格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眼底可见视盘水肿,视网膜有时可见出血、渗出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硬脑膜外脓肿

多有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头痛、畏寒、发热、乏力、周身不适、局限性头痛。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谵妄和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

2.头颅CT检查。

3.头颅MRI检查。

4.脑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1.脑脓肿:

(1)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的颅内压增高症状。

(2)根据脓肿病灶的部位、大小、性质不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局灶定位征。

(3)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4)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

2.硬脑膜下脓肿:

(1)原发感染灶症状。

(2)神经系统局灶定位征。

(3)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和谵妄。

(4)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可见视盘水肿,视网膜有时可见出血、渗出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硬脑膜外脓肿:

(1)多有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头痛、畏寒、发热、乏力,感染严重者可呈现高热、寒战和谵妄。

(2)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

【鉴别诊断】

颅内脓肿应对脑脓肿、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相鉴别。结合患者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可资鉴别。

【治疗】

1.脑脓肿未形成之前,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适当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常用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甲硝唑,怀疑葡萄球菌感染时加用万古霉素,必要时选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治疗。

2.脓肿一旦形成,即应手术切除。对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应及时通过外科颅骨钻孔引流或开颅清除脓肿等方法治疗,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抗生素。

3.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尽早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必要时予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对需要急诊手术者,应尽快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尽早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

呼吸系统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支气管炎等。本节主要讲述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

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一侧咽痛剧烈、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同侧耳部,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语言含糊不清。

2.查体

可见咽黏膜充血,患侧软腭充血肿胀显著,脓肿常见于扁桃体上极与腭舌弓之间。有时颈部活动受限,头常偏向患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于腭舌弓最隆起处抽出脓液,并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要点】

1.常继发于急、慢性扁桃体炎,多发生于一侧,常见于成人。

2.一侧咽痛剧烈,吞咽时加重,放射至同侧耳部。由于疼痛而张口困难、吞咽不便、致涎液潴留,言语含糊不清。发热、全身不适,呈急性病容。

3.患侧腭舌弓及软腭高度红肿,悬雍垂肿胀偏向健侧,扁桃体常被红肿的腭舌弓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

4.有时颈部活动受限,头常偏向患侧,颌下淋巴结肿大。

5.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咽旁脓肿、智齿冠周炎、扁桃体脓肿、脓性下颌炎等相鉴别。

1.咽旁脓肿:咽部炎症较轻,扁桃体本身无明显病变。颈侧放射性疼痛剧烈,常有炎性脓肿及明显触痛。

2.智齿冠周炎:多伴有下颌智齿阻生和牙周袋形成,龈瓣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炎性肿胀可蔓延至腭舌弓,但扁桃体及悬雍垂不受波及。

3.扁桃体脓肿: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穿刺抽出脓液,从扁桃体上隐窝中可见脓液流出。患侧扁桃体肿大,炎症向周围浸润,但无张口受限。

4.脓性下颌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炎性肿块将舌抬高,压舌疼痛,伸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侵及咽、喉部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治疗】

1.脓肿未形成前,须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扩散。对于抗生素的选择,首选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择四环素或氟喹诺酮类;其他可选药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但不能用于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2.脓肿形成后,应穿刺抽脓并行切开引流。

3.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对脓肿形成者应穿刺抽脓并行切开引流。

急性会厌炎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易引起喉阻塞而窒息死亡。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亦可由异物刺入、喉部外伤,以及内镜检查或气管插管时损伤引起。

【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病常为急性和暴发性。突然出现咽痛、声嘶、气急和高热,迅速发生吞咽困难,以流涎、呼吸困难、呼吸过快、吸气性哮鸣为特征的呼吸窘迫,常使患者身体前倾,颈后仰以增加通气量。

2.查体

可见患者有胸骨上、锁骨上、肋间隙和肋弓下的吸气性深凹陷。双侧肺部呼吸音降低,可闻及干啰音。直接喉镜观察到会厌呈“牛肉样”红色,僵硬和水肿。

【辅助检查】

1.间接喉镜检查。

2.血培养:可培养出相应的病原菌。

3.免疫学检查:可发现特殊病原体的抗体等。

4.喉部侧位片。

【诊断要点】

1.突然出现咽痛、声嘶、气急和高热,迅速发生吞咽困难和呼吸窘迫。

2.体格检查可见吸气性深凹陷,双侧肺部呼吸音降低,直接喉镜观察到会厌呈“牛肉样”红色,僵硬和水肿。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单纯喉水肿、喉白喉、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喉异物等相鉴别。

1.单纯喉水肿:起病亦急,迅速出现喉鸣、声嘶、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常有喉部异物感及吞咽困难。查体见喉黏膜弥漫性水肿、苍白、表面光亮,杓状会厌襞肿胀呈腊肠形,会厌也可肿胀。

2.喉白喉:起病较缓,低热,有声嘶,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展缓慢,咳嗽剧烈。查体见咽喉有不易拭去的假膜。病原体为白喉杆菌。

3.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起病一般较急,多伴高热,可有声嘶,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发展一般较快,阵发性咳嗽。查体见声门下黏膜充血、肿胀。病原体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4.喉异物:有误食异物史,查体多可发现异物。

【治疗】

1.必须保证气道通畅,最好是经鼻气管插管直到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才可撤除(总插管时间一般不超过60小时)。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

2.控制感染,通过胃肠道外途径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可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氯霉素静脉输注。早期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局部给予抗生素加激素喉部雾化吸入治疗。

3.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腹腔感染

腹腔感染包括急性腹膜炎、腹腔脓肿、急性阑尾炎及急性胆囊炎等。本节主要讲述急性腹膜炎和腹腔脓肿。

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础是腹膜壁层和(或)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引起。

【病因】

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病因是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者内脏的破裂、腹腔内脏器炎症的扩散、腹部手术中腹腔污染、急性肠梗阻等。原发性腹膜炎少见,其腹腔内原无病变,病菌由腹外病灶经血行或淋巴播散而感染腹膜。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及其他厌氧菌,多呈混合型感染。

【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低血压及休克等表现。患者多有痛苦表情,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浅表频数。

2.查体

腹部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有时可见腹壁反射消失,肠鸣音减少或消失,移动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当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脓肿或炎性肿块且近腹壁时,可能扪及边缘不清的肿块。在盆腔的肿块或脓肿有时可通过直肠指诊扪及。

【辅助检查】

1.腹腔穿刺。

2.腹部X线检查。

3.腹部B超检查和CT检查。

【诊断要点】

1.常见病因: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者内脏的破裂、腹腔内脏器炎症的扩散、腹部手术中腹腔污染、急性肠梗阻等。

2.急性腹痛是最常见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低血压及休克等表现。患者多有痛苦表情,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浅表频数。

3.腹部视诊见腹式呼吸变浅,腹部触诊可发现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有时可见腹壁反射消失,肠鸣音减少或消失,移动性浊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原发性腹膜炎相鉴别。

原发性腹膜炎主要见于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免疫功能减退的患者及婴幼儿,而继发性腹膜炎多无此特点。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病灶,这是与继发性腹膜炎区别的关键。X线检查如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则是继发性腹膜炎的证据。首次腹水检测原发性腹膜炎都为单一细菌感染,而继发性腹膜炎几乎皆是混合型细菌感染。

【治疗】

1.对病情较轻,或病程较长(超过24小时),且腹部体征已减轻或有减轻趋势者,或伴有心肺等脏器疾患而有手术禁忌证者,可行非手术治疗。一般采取前倾30°~45°的半卧位,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应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宜选用广谱抗生素或使用数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对剧烈疼痛或烦躁不安者,如诊断已经明确,可酌情使用哌替啶等止痛药物。

2.急性继发性腹膜炎一旦明确,若患者情况许可,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3.急诊科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抗休克治疗,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必要时予止痛处理;对需要急诊手术者,应尽快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尽早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

腹腔脓肿

腹腔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网膜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包括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和肠间脓肿。

【临床表现】

1.症状

膈下脓肿一旦形成,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热初为弛张热,渐变为稽留性高热,也可为中等程度的持续发热,脉率增快,逐渐出现乏力、虚弱、盗汗、厌食、消瘦,可有意识障碍;上腹部可有持续钝痛,向肩背部放射,在深呼吸和转动体位时疼痛加重。

2.查体

(1)膈下脓肿可见膈下和季肋区有叩击痛、压痛,患侧之呼吸动度变小,肋间隙不如健侧明显,肝浊音界升高,患侧肺底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2)盆腔脓肿可有下腹部深在压痛。直肠指检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膨隆、触痛。

(3)肠间脓肿表现为较大的脓肿可扪及痛性包块,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辅助检查】

1.腹腔穿刺。

2.腹部X线检查。

3.腹部B超检查。

4.腹部CT检查:可行定性定位诊断。

【诊断要点】

1.膈下脓肿:突然发生间歇或弛张型高热,伴寒战、食欲减退、脉率快或弱而无力乃至血压下降等。上腹部疼痛,在深呼吸和转动体位时加重,有持续性钝痛向肩背部放射。查体可见膈下和季肋区叩击痛、压痛,若脓肿表浅时该处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患侧肺底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呼吸动度变小,肋间隙不如健侧明显。肝浊音界升高。

2.盆腔脓肿:全身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却相对明显,主要表现为弛张热不退,或下降后又复升高,并出现直肠和膀胱刺激征,下腹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便意频数、粪便带有黏液;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前壁膨隆、触痛。

3.肠间脓肿:主要表现为低热,腹部隐痛。较大的脓肿可扪及痛性包块,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鉴别诊断】

本病应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对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及肠间脓肿进行鉴别。

【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通常早期脓肿尚未形成或较小时,多采用以广谱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如局部理疗、热敷、热水坐浴、中药灌肠等,脓液有可能彻底吸收、消退。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常用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2.穿刺引流治疗:若治疗数周后仍持续发热或脓腔逐渐增大,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行穿刺引流治疗。

3.手术引流:多适用于脓腔大、多房性脓腔、穿刺引流不彻底或因穿刺风险较大者。

4.其他:监护生命体征,同时应注意腹部的变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穿刺引流;对需要急诊手术引流者,应尽快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尽早对病变部位进行处理。 DzhSU8OfQvN0hwxV7rzxoIxfKSe9p9wOgVlhYooBlpEjYA4XW8HiBgfCNDejTr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