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发生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感冒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鼻涕,亦可见咳嗽、咽干、咽痒甚至鼻后滴流感。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急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痒和咽喉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较少见。急性喉炎主要表现为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咳嗽等。查体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常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持续约1周。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红晕。

4.急性咽扁桃体炎

起病急骤,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和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伴核左移现象。

2.胸部X线:一般无须行X线检查,如需鉴别时可考虑。

3.病原学检查:因病毒种类繁多,一般无须病原学检查。

【诊断要点】

1.危险因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导致全身及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因素。

2.典型症状: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痛等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3.查体:可见鼻腔黏膜、咽喉部充血红肿,有分泌物,部分患者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鉴别诊断】

一般根据鼻咽部症状和体征,结合血常规可作出临床诊断。需与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等进行鉴别。

1.流行性感冒:潜伏期很短,一般1~3天,常有明显的流行性,起病急骤,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少数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病毒分类和血清学诊断可以鉴别。

2.变应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繁,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分泌物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发作常与外界刺激相关。

3.急性传染病前驱期:在发病初期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并且有其特定的症状特点。

【治疗】

本病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以及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一般无须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一)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发热和肌肉酸痛、头痛的患者可以选择应用。如对乙酰氨基酚,1次0.5g,但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

(2)伪麻黄碱:口服,成人1次0.12g,1日2次,3~5天为宜,不宜长期使用。可改善鼻腔通气,缓解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

(3)镇咳药:对于咳嗽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

(4)抗病毒类药物:一般无须使用抗病毒类药物,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考虑早期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

(5)抗菌类药物: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痰、咳黄痰和流脓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选择口服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药物。

(二)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中“感冒”范畴,临床辨证应分寒热虚实。实证感冒者根据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等邪之不同而分别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疏风润燥、清暑祛湿解表等治法。虚证感冒者,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1 .辨证论治

(1)实证感冒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鼻塞,鼻流清涕,鼻塞声重,无汗,咽痒,咳嗽,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荆芥9g,羌活9g,柴胡6g,防风9g,桔梗9g,枳壳9g,紫苏9g,炙甘草6g。

中成药: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

2)风热犯表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口干口渴,咽痒、咽干甚则咽痛,咳嗽,鼻塞,流浊涕,鼻窍干热,头痛,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金银花9g,连翘12g,桑叶6g,菊花9g,桔梗6g,荆芥6g,牛蒡子9g,薄荷6g,竹叶6g,苦杏仁9g,甘草6g。

中成药:银翘解毒颗粒、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

3)风燥伤表证

症状:唇鼻干燥,口干,咽痒、咽干甚则咽痛,鼻塞,干咳,发热,恶风,舌尖红、舌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润燥生津,辛凉宣透。

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桑叶9g,瓜蒌皮12g,苦杏仁9g,淡豆豉6g,沙参9g,浙贝母12g,梨皮9g,炒栀子6g。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桑菊感冒片。

4)暑湿困表证

症状:多发于长夏季节,肢体困重,头重如裹,恶风,发热,胸闷,身热不扬,头痛,无汗或少汗,汗出不畅,口渴,心烦,口黏腻,纳呆,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滑或濡数。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藿香9g,金银花12g,佩兰9g,淡豆豉9g,白芷6g,紫苏9g,桔梗6g,淡竹叶6g,滑石15g(包煎),茯苓20g,陈皮9g,生姜6g。

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

(2)虚证感冒

症状:恶风寒,发热,气短,乏力,神疲,自汗,动则加重,平素畏风寒,易感冒,鼻塞,流涕,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党参15g,前胡9g,桔梗9g,紫苏9g,荆芥9g,葛根9g,陈皮12g,炙甘草6g。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中医特色疗法

(1)经验方一:连须葱白5个,生姜5片,紫苏叶10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风寒证。

(2)经验方二:大青叶30g,鸭跖草15g,桔梗6g,甘草6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风热证。

【转诊建议】

1.持续高热,体温>39℃,且经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3天无效者应及时转诊。

2.存在上气呼吸道梗阻,有窒息风险者应及时转诊。

3.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及时转诊。

【预防】

气候变化时适时增减衣物,防寒保暖。起居有常,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平素易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并适当服用调理防治方药。 h4L1DK7FHRLIKaDiB4h3SMIbeo8WAbip21nEFIpXPRBa6pPCCZ/rLxAMFoWQxl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