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传染性肝炎

传染性肝炎指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肝脏损害为主,亦可累及肝外器官。具有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目前已确定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肝炎,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临床表现多见乏力、胁痛、纳呆、恶心、腹胀,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

【病因】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人体感染肝炎病毒所致。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携带者均是传染源。粪-口途径、血液、母婴、性传播等是主要传播途径。甲型、戊型肝炎是患者接触被肝炎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病毒入口导致感染。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是由于带有病毒的血液经输血、注射器、剃须刀等,进入人体导致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也可通过无保护性措施的性接触感染病毒。母体病毒经过胎盘传染胎儿,称为宫内感染。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肝炎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30天;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10~75天,平均6周。

1.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病程为2~4个月。

1)黄疸前期: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尿色加深似浓茶色,体征可有右上腹叩击痛。

2)黄疸期:巩膜出现黄染,继及皮肤。体征表现为肝大,一般至肋下1~3cm。有压痛及叩击痛,脾可轻度肿大。

3)恢复期: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肝脾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多见,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部分患者无症状,仅在检查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此型为亚临床型感染。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丙、丁型肝炎或慢性HBV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3.肝衰竭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

4.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起病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较轻而黄疸重且持久,有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肝脏肿大,大便色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梗阻指标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多为中度升高,尿中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5.肝硬化

(1)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有乏力、食欲减退、间歇性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肝、脾轻至中度肿大,质地偏硬,无显著压痛。

(2)失代偿期:临床表现明显,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症状、出血倾向、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临床表现。

6.并发症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

(3)感染。

(4)肝肾综合征。

(5)原发性肝癌(HCC)。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较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重型肝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2.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

3.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程度取决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者ALT略有升高,中度者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中等程度升高,重度患者除ALT和AST反复明显升高外,还有ALP、GGT、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人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减少。

4.病原学检查:

(1)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阳性,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抗-HAV 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2)乙型肝炎:

1)HBsAg与抗-HBs:HBsAg阳性表示HBV目前处于感染阶段,抗-HBs阳性表示已产生对HBV的免疫力。

2)HBeAg与抗-HBe:HBeAg阳性为HBV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的指标,被检血清从HBeAg阳性转变为抗-HBe阳性表示疾病有缓解,感染性减弱。

3)HBcAg与抗-HBc:HBc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由于检测方法复杂临床少用。抗-HBc为HBV感染的标志,抗-HBc IgM阳性提示处于感染早期,体内有病毒复制。

4)抗-HBc总抗体主要是抗-HBc IgG,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均为阳性。

5)在慢性轻度乙型肝炎和HBsAg携带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均阳性具有高度传染性,指标难以阴转。

(3)丙型肝炎:血清或肝内HCV RNA阳性或抗-HCV阳性提示HCV感染。

(4)丁型肝炎:HDV为缺陷病毒,可表现为HDV与HBV同时感染。HDV、HBV同时感染的肝炎患者,除急性HBV感染标志阳性外,血清抗-HDV IgM阳性,抗-HDV IgG阳性;或血清和(或)肝内HDVAg及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转或滴度由低到高,或抗-HEV阳性>1∶20,或斑点杂交法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血清和(或)粪便HEV RNA阳性。

5.其他检查:肝穿刺病理检查、超声检查和CT亦可辅助诊断。

【诊断要点】

1.疑似病例:

(1)病史:有肝炎接触史、饮食不洁史、输血或应用血液制品史。

(2)临床表现: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尿黄,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除外其他疾病者。

(3)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2.确诊病例: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的阳性结果有助于确定诊断。

(1)甲型肝炎:具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甲型肝炎。

1)急性期血清抗-HAV IgM阳性。

2)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3)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HAV颗粒。

4)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AV RNA。

(2)乙型肝炎:

1)现症HBV:感染具有以下任何一项即可作出诊断: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 DNA阳性或HBV DNA聚合酶阳性;③血清抗-HBc IgM阳性;④肝内HBcAg阳性或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

2)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阳转;②急性期血清抗-HBc IgM呈高滴度,而抗-HBc IgG阴性或低滴度。

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符合慢性肝炎,且有现症HBV感染的一种以上阳性指标。

4)慢性HBsAg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血清HBsAg持续阳性达6个月以上者。

(3)丙型肝炎:

1)排除诊断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EB病毒、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特异性IgM抗体阴性)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流行病学提示为非经口感染者,可诊断为丙型肝炎。

2)特异性诊断:血清抗-HCV或HCV RNA阳性者。

(4)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1)血清中抗-HDV IgM阳性,或HDVAg阳性。

2)血清中HDV RNA阳性。

3)肝组织内HDVAg阳性。

(5)戊型肝炎:

1)排除诊断法:凡不符合甲型、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巨细胞病毒、EBV急性感染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流行病学证明经口感染者,可诊断为戊型肝炎。

2)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HEV IgM阳性,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颗粒,或急性期抗-HEV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

【鉴别诊断】

1.各型病毒性肝炎: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作出诊断。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本病系EB病毒感染,常有肝脾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但消化道症状轻,常有咽炎、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增多、异常淋巴细胞10%以上。

3.中毒性肝炎:有服用损害肝脏药物史,病原学检查常阴性。

4.肝外阻塞性黄疸:以胆道结石或伴感染及肿瘤最为常见。其ALT上升幅度低。黄疸多为阻塞性,超声检查可确诊。

【治疗】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他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一)西医治疗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多为自限性疾病。若能在早期得到及时休息、合理营养及一般支持疗法,大多数病例能在3~6个月内临床治愈。

(1)一般治疗: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药物治疗: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可选择护肝药。恶心呕吐者可予以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黄疸持续不退者可考虑中医中药治疗,或用门冬氨酸钾镁溶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日1次。急性病毒性肝炎多为自限性,可完全康复,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

2.慢性肝炎

(1)一般治疗:病情活动期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宜进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但应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热量,忌酒。

(2)抗病毒治疗: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α-干扰素(IFN-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以及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3)调节免疫治疗:如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特异性转移因子、普通转移因子、胸腺素(肽)。

(4)改善和恢复肝功能治疗:维生素类,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等,改善氨基酸代谢的药物如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药物如胰高糖素-胰岛素(G-I)疗法等。

(二)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急性病毒性肝炎

1)湿热蕴结,热重于湿证

症状: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壮热口渴,口苦口干,恶心厌油,脘腹胀满,便秘或便溏,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或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加减:茵陈20g,栀子12g,大黄10g,黄柏10g,金钱草10g。若呕吐甚者,加竹茹10g,姜半夏9g;若胁痛明显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6g;皮肤瘙痒者,加苦参10g,白鲜皮10g;湿热并重者,用甘露消毒丹。

中成药:清热解毒合剂。

2)湿热蕴结,湿重于热证

症状:身目发黄如橘色,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身困,身倦乏力,胸脘痞闷,纳呆呕恶,厌食油腻,口黏不渴,小便不利,便溏不爽,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或弦滑。

治法:除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四苓汤(《杏苑生春》)加减:茵陈20g,猪苓10g,茯苓20g,泽泻10g,白术18g。湿遏热伏,阻滞气机可加木香10g,枳壳10g,厚朴6g;胁痛明显,加柴胡15g,川楝子10g;呕恶者,加姜半夏9g,陈皮10g;纳呆者,加白豆蔻10g,炒麦芽15g。

3)寒湿困脾证

症状:身目黄染,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加减:茵陈20g,附子9g(先煎),干姜10g,白术20g,甘草10g。若湿阻气滞,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0g,木香10g;皮肤瘙痒者,加秦艽9g,地肤子6g;胁痛甚者,加泽兰10g,郁金10g,赤芍6g;大便稀溏者,加茯苓15g,泽泻10g,砂仁6g。

中成药:健脾利湿合剂。

4)肝郁气滞证

症状:胁肋胀痛,心烦易怒,痛连肩胸,善太息,胸闷气短,情志激惹则痛剧,伴有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柴胡12g,香附10g,枳壳12g,陈皮18g,川芎9g,白芍15g,甘草10g。气滞血瘀、胁痛重者,加郁金10g,川楝子10g;气郁化火者,加炒栀子10g,黄连6g,龙胆6g;若伴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g,陈皮10g,藿香6g,生姜6g。

(2)慢性病毒性肝炎

1)肝胆湿热证

症状:右胁胀痛或隐痛,脘腹满闷,身目黄或不黄,小便黄赤,口苦口干,大便黏腻不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龙胆9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2g,木通10g,泽泻10g,砂仁9g,生地黄12g,当归10g。若便秘,腹胀满者,加大黄9g,芒硝6g;若白睛发黄,尿黄,口渴者,加茵陈10g,黄柏10g。

中成药:清热解毒合剂。

2)肝郁脾虚证

症状:胁肋胀满,精神抑郁或烦急,面色萎黄,纳呆食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柴芍六君子汤(《医宗金鉴》)加减:柴胡12g,白芍15g,人参10g,茯苓20g,白术12g,甘草10g,当归12g,陈皮10g,姜半夏9g。若胁肋胀痛重者,加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郁金6g;胁痛固定、刺痛,加赤芍6g,红花6g;情绪低落,加佛手10g,香橼6g;纳呆脘痞,加白豆蔻10g,砂仁6g,藿香9g。

3)肝肾阴虚证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已,劳则加重,头昏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方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减:生地黄20g,枸杞子10g,沙参10g,麦冬12g,当归12g,川楝子10g。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加决明子12g,女贞子12g;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所致头昏耳鸣者,加川牛膝9g,菊花10g,钩藤6g,石决明10g,天麻10g;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者,可加知母10g,地骨皮12g,龟甲胶6g。

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益肾软肝合剂。

4)脾肾阳虚证

症状: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甚至滑泄失禁,下肢水肿,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扶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10g(先煎),肉桂10g,干姜10g,人参10g,白术12g,甘草10g。双下肢水肿者,可合五苓散;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牡蛎10g(先煎),海藻10g,鳖甲10g(先煎);便溏食少明显者,加山药15g,薏苡仁10g,炒麦芽10g;腰腹冷痛明显者,加淫羊藿9g,续断9g。

5)瘀血阻络证

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柴胡12g,白芍20g,枳壳12g,川芎9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9g。若肝脾明显肿大者,加牡蛎10g(先煎),夏枯草6g,鳖甲10g(先煎);偏气虚者,加黄芪15g,党参10g;偏寒凝者,加桂枝10g,附子6g(先煎)。

中成药:大黄 虫丸、扶正化瘀胶囊。

(3)重型肝炎

1)毒热炽盛证

症状:高热,随即全身面目发黄,迅速加深,烦渴,呕吐频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尿赤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或洪大。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茵陈20g,栀子12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10g。阳明腑实,大便秘结,嗜睡者,加用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气营两燔,大热烦渴,皮肤发斑,齿龈出血者,可用大剂量清瘟败毒饮。

2)热毒内陷证

症状:高热,随即出现全身及双目发黄且黄色迅速加深,衄血,便血,皮下瘀斑,胸腹胀满,尿少,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少或黄厚,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

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合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水牛角12g(先煎),生地黄10g,赤芍12g,牡丹皮10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金银花9g,连翘6g。出血重者,加三七粉冲服或云南白药吞服;尿少、尿闭者,加猪苓10g,滑石10g(包煎),泽泻10g;抽搐者,加羚羊角粉吞服以清热定惊;神志昏迷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温水化开灌服或鼻饲。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3)湿浊蒙蔽证

症状:黄疸深重,色暗,神志昏蒙,时明时昧,身热不扬,恶心呕吐,腹部臌胀,喉中痰鸣,尿黄而少,甚则无尿,舌质暗红、舌苔白腻或淡黄垢浊,脉濡滑。

治法:化湿泄浊,活血开窍。

方药: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加减:石菖蒲10g,藿香12g,白豆蔻10g,郁金10g,栀子10g,泽泻10g,滑石12g(包煎),茵陈20g。若神志昏蒙者,加服至宝丹;呕吐较甚者,加服玉枢丹;腹胀尿少者,加车前子15g(包煎),金钱草10g,薏苡仁10g,猪苓6g;黄疸日久不退或消退缓慢者,加赤芍10g,丹参10g,虎杖10g。

(4)淤胆型肝炎

症状:身目俱黄,尿黄如茶,大便灰白,时有秘结,全身瘙痒,胁肋胀闷不适,胁下积块,口苦口腻,纳呆腹胀,舌暗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浊散瘀,疏肝利胆。

方药:可参考急性肝炎治疗用药,可重用赤芍配大黄,或用黛矾散、消矾散等方药。属“阴黄”证者,则宜温阳散寒,可选茵陈四逆汤或茵陈术附汤。

【转诊建议】

以下情况应及时转诊:有肝炎症状,但诊断困难时;重型或有重型倾向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甲型和戊型肝炎症状重、黄疸深重或妊娠期感染者;乙型、丙型肝炎没有抗病毒治疗经验或药物的。 lNLlSTbVWEyVORapvvI0TCkq62KJT91jGWFKlj1HIQwzV8almBHT0NQuduEq4ud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