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眩晕

医案1

曹某,女,45岁。

就诊时间:1991年2月2日。

主诉:头晕伴恶心8个多月。

现病史:患者于8个多月前出现头晕,起初未在意,后逐渐加重,多方治疗无明显改善。刻下症:头晕,胃脘隐痛,嘈杂不适,畏寒肢冷,颈项不适,头部肿胀感,纳眠可,二便调。平素喜饮碳酸饮料。舌红,剥脱苔。

理化检查:脑血流图未见异常。血常规:单核细胞绝对值7.4×10 9 /L,单核细胞百分比0.3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5×10 9 /L,红细胞计数3.62×10 12 /L,平均血小板体积8.1fL。颈椎X线片示寰枢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眩晕(眩晕待查)。

审因:肝火犯胃。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补益脾胃气阴,益胃生津。

处方:

玉竹60g 黄精30g 石斛30g 莲子20g

牡丹皮8g 生麦芽60g 银柴胡10g 胡黄连10g

怀山药20g 生甘草5g 金银花10g

医嘱:忌碳酸饮料、油炸食品。

疗效:2周病痊愈。

按语: 玉竹甘寒质润,入胃经,又善于滋胃阴、润胃燥、生津止渴,临证若见舌红无苔,必用玉竹。黄精甘平,能补诸虚,填精髓,补脾阴,又益脾气。石斛甘寒,入胃、肾经,能滋肾阴,养胃阴,生津液。莲子补脾益肾。银柴胡味甘、苦,性微寒,直入阴分而清热凉血,善退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燥之弊;胡黄连入血分而清虚热;牡丹皮于清热凉血除蒸之中,兼有清透之力。此三药俱入阴分而清虚热。怀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金银花气味芳香,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使邪从卫分透散。生麦芽健脾疏肝。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并防苦寒药物损伤胃气。其集养阴退热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共收养阴清热、生津益胃之效。

医案2

蔡某,女,43岁。

就诊时间:1991年3月。

主诉:头晕3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头晕,未予治疗,后逐渐加重。刻下症:眩晕,头重昏蒙,无视物旋转,胸闷恶心,食少,眠差。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诊断:眩晕(眩晕待查)。

审因:情志不舒。

辨证:痰浊中阻。

治法:化痰袪湿,健脾和胃。

处方:

法半夏6g 白术10g 天麻10g 黄精15g

续断15g 枸杞子15g 当归10g 怀牛膝8g

泽泻15g 茯苓10g 陈皮8g 党参10g

疗效:2周病愈。

按语: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为特征;头晕以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特征。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外感、内伤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痰浊中阻,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蒙蔽清阳,则头眩不爽,头重如蒙。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加减应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东垣《脾胃论》云:“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白术、茯苓、黄精、党参,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陈皮理气化痰,脾气顺则痰消;枸杞子、续断补益肝肾;当归补血活血;怀牛膝补肝肾,引气血下行;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补益药之滋腻。综观全方,其风痰并治,标本兼顾,但以化痰息风治标为主,健脾祛湿治本为辅。 pJfu23nMYVGaTYFAsGGWmCGpASN69kH60MumW9EGoAqVwyjkssFJNXKXRCSCy3X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