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胃脘痛

医案

刘某,男,40岁。

就诊时间:1996年8月27日。

主诉:咽至胃脘灼热疼痛2年。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出现咽至胃脘灼热疼痛,抽烟喝酒时症情加重,平时服雷尼替丁治疗,效果不理想。刻下症:胃脘痛伴烧灼感,伴耳鸣,平素性急躁,纳差。舌红,舌中无苔(鸡心舌),苔白稍腻,脉略滑。

诊断:胃脘痛(胃食管反流)。

审因:烟酒所伤。

辨证:胃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法:养阴和胃,疏肝理气。

处方:

玉竹30g 绿萼梅10g 白及6g 怀山药20g

生麦芽15g 生甘草5g 炒白芍6g 佩兰6g

郁金6g 佛手10g

疗效:治疗1个月病愈。

按语: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例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有胃脘痛、纳差;气郁化火,阳亢不潜,故见耳鸣。方中玉竹甘寒质润,入胃经,又善于滋胃阴,《本草便读》云其“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白及入肺、胃、肝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药理研究证实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神农本草经疏》云:“白及……苦能泄热,辛能散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败疽伤阴死肌皆热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气者,即邪热也。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皆血分有热,湿热伤阴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证靡不瘳矣。”怀山药甘平,既补脾气,又补胃阴,兼能收涩止泻,无论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均可用之平补气阴,不热不躁,补而不腻。白芍养血敛阴。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郁金、佛手疏肝解郁,行气和胃。绿萼梅、生麦芽健脾疏肝,理气和胃。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Ap+VpH2as5CPFQHLaN2RimpYbIYlWq9Un7ZB2soyPk8SGhdzOa4w9UOuKkNFj3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