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某,男,35岁。
就诊时间:1990年8月。
主诉:咳吐脓血2周,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2周出现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咳吐黏浊痰,曾服抗生素治疗,效不显。3天前痰量突然增多,咯吐大量脓血,腥臭异常,遂来就诊。刻下症:咯吐脓血,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略有气喘。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肺痈(肺脓肿)——溃脓期。
审因:热毒内盛。
治法:排脓解毒。
处方:
金荞麦30g 蒲公英30g 芦根30g 鱼腥草30g
天花粉30g 瓜蒌皮10g 桔梗10g 金银花15g
连翘10g 生甘草10g 白蔹10g 白薇10g
北沙参10g 川贝母10g 冬瓜子20g
疗效:1周痊愈。
按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首先提出肺痈,云“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是以发热、胸痛、咯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其临床治疗治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
方中金荞麦、蒲公英、芦根、鱼腥草、瓜蒌皮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天花粉、金银花、连翘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白蔹清热解毒,消肿生肌;白薇清泄肺热,解毒疗疮;桔梗消痈排脓,冬瓜子清气化痰,消痈排脓,配合金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川贝母清肺化痰;北沙参养肺阴,清肺热;甘草又可和药调中而为使药。诸药配伍,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肺痈在《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其治疗方法是唯一不按辨证论治,而是按照疾病进程治疗的,其实也提示我们中医治病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专病专方,一病必有一病因,继而有一主方,亦必有一主药,把治病的过程归纳为宏观上审因、诊病、辨证、选药,结合微观理化检查,相互印证,这就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前提是审因要准,选药要精,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