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证、风温、温疫、温疟、温毒。
温证者,冬月感寒而不即病,至春分后,天令温暖,伏气发而为病也。
但所感之邪不同,发出之经亦异。故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证而治之。
其证大渴、状热、不恶寒,俱伏邪自内达表之义,不宜发汗。
如发于太阳羌活汤加葱白、苏叶、柴胡、葛根;自汗去苏葛柴苍加桂枝芍药。
如发于阳明,解肌汤合芎苏饮。
发于少阳,小柴胡合芎苏饮。
总之温病宜辛凉发散,与伤寒表证不同,治若传变入里则与伤寒同治。
组成: 羌活、独活、柴胡、防风。
主治: 外感寒邪,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者。
组成: 葛根、麻黄、黄芩、大枣、芍药、甘草。
主治: 伤寒,温病。
功用: 发表,解肌,退热。
组成: 川芎一钱,紫苏叶一钱五分,江枳壳(炒)一钱五分,甜桔梗一钱,嫩前胡一钱五分,法半夏一钱半,白云苓一钱五分,广木香一钱,广陈皮一钱五分。
主治: 感冒风邪,头疼胸满,壮热憎寒,脉浮缓者。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万病此方宗。
此病见于三月后者名晚发,治法同温病,陶氏用六神通解。
大抵温病发于三阳者多,发于三阴者少。
若发于三阴,脉浮足冷难治。
若大热脉细小,手足冷者死。
初起大热、目昏、谵语、脉小、足冷,五六日后脉反躁急、呕吐、沉昏、舌本焦黑或失血,脉大皆死。
不得汗者死。
汗后身热脉躁者死。
误发温热汗狂言不食者死。
风温有二:一则温病发汗已身灼热此温病误汗之风温也,其证自汗、身重、多睡、鼻息必鼾、言语难出。
组成: 麻黄、甘草、黄芩、石膏、滑石、苍术、川芎、羌活、细辛。
功效主治: 时行三月后,谓之晚发,头痛,身热恶寒,脉洪数。
一则温病未愈,更遇于风,少阴伏邪方发太阳,客邪又袭,其证即是两感,更加重焉。此病多死于三日,治此汗下两难。汗则谵语烦热不眠善惊;下则小便难,利不止,尤不可温针,针则耳聋难言,只宜辛凉解热。
若发热头眩、咽喉干痛、舌强痞满者,萎蕤汤。
无大热而渴者栝蒌根汤。
热不解者败毒散。
寒热而渴者小柴胡加萎蕤、桔梗。
恶寒发热者小柴胡去参加栝蒌、石膏;渴去半夏加栝。
汗后身热者知母葛根汤。
脉浮身重自汗者防己汤。
误汗风温亦防己汤。
痰喘者金沸草散加杏仁、细辛、五味子。
组成: 葳蕤(即玉竹)、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生石膏。
主治: 风温外感,症见咳嗽喘息、咽红疼痛、汗出体重、嗜睡、发热、脉浮数者。可用于感冒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病症。
功用: 滋阴清热,止咳平喘。
组成: 栝楼根三分,石膏二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甘草(炙)半两,葛根(生用,干者只三钱)一两半。
主治: 风温渴甚。
人参败毒茯苓草,
柴前枳桔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主治: 风温,身灼热。
药物 组成: 知母一钱半,干葛四钱,石膏三钱,甘草一钱,木香一钱,升麻一钱,黄芩一钱,南星一钱,人参一钱,防风一钱,杏仁一钱,川芎一钱,羌活一钱,葳蕤二钱半,麻黄二钱。
防己汤中加黄芪,
术防甘草大青姜。
风温身重兼汗出,
脉浮表虚服之康。
温疫者,温病将发之时或即发之后更感疫气,伏气外邪相合,其证最重,浑身状热,昏昏不爽,大抵以驱热为主,表药间用下药,必用人中黄为君,古人概以清热解毒汤下人中黄丸,其用人参者防入里也。
温疫多渴小柴胡去半夏加石膏、知母。
躁热不识人者凉膈;㕠(双)解。
大便泻泄黄连解毒汤。
吐血者生犀饮,便实加大黄;便滑加黄土;虚加盐水炒人参。
内外热极毒盛三黄石膏汤。
余如时行治法。
大抵脉盛有力可治,沉细少力者不治。
温疟者,伤寒温病前热未除,重感于寒,所变也。
金沸草散博济方,
前胡半夏赤芍甘。
芥穗麻黄姜枣煎,
外感风寒咳喘满。
备注:金沸草即旋复花。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热,
中焦燥实服之消。
大便不燥去朴硝,
再添桔梗和石膏。
柴芩双解葛羌防,
膏母猪苓蔻草囊。
和解阴阳推重剂,
用之得当效非常。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芩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发斑均可为。
药物 组成: 犀角(二钱镑)、苍术(泔水浸麻油炒一钱)、川黄连(一钱)、黄土(五钱)、茶叶(一大撮)、金汁(半盏)。
上五味,水煎去滓,入金汁搅和,日三夜二服,如大便结加大黄,渴加栝蒌根,虚加人参盐水炒,表热去苍术、黄土,加桂枝、黄连,便脓血去苍术、倍黄土。加黄柏,便滑以人中黄代金汁。
寒热口苦胸满,先热后寒者小柴胡加桂枝、芍药;寒多倍桂;热多倍柴。
但热不寒或烦渴人参白虎汤。
多寒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者柴胡桂姜汤。
痰多热盛小柴胡合二陈汤。
邪结于里大便不行大柴胡汤。
烦躁呕吐小便涩五苓汤。
温毒者,冬受温暖之邪,春又感暴热,伏气与时热交倂,表里俱热,为病最重,故脉浮沉俱盛。亦有冬温误用辛热或热毒不解而成者,其证心下烦闷、呕逆、咳嗽、狂乱、燥渴、咽喉肿痛、不利、发斑,治宜大解热毒玄参升麻汤。
三黄石膏芩连柏,
栀子麻黄豆豉全。
姜枣细茶煎热服,
表里三焦热盛宣。
服桂渴烦大汗倾,
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
二草六粳米熟成。
柴胡桂枝干姜芩,
牡蛎炙草天花粉,
少阳病兼水饮结,
头汗疟疾寒多证。
二陈汤用半夏陈,
益以茯苓甘草成。
理气和中兼燥湿,
一切痰饮此方珍。
五苓散用猪茯苓,
泽泻白术桂枝应。
利水渗湿又化气,
利便解表治水停。
脉和平身不热,但骨节烦痛时呕,白虎加桂枝;渴小柴胡加花粉或加栝蒌根。
前温疟同治。
组成: 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十五克。
用法: 上药锉碎。每服十五克,用水二百二十毫升,煎至一百六十毫升,去滓服。
主治: 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身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