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十七、头痛

昔人以头痛专以太阳为主,不知三阳各有部分。

太阳痛自头脑后上至巅顶下连项及腰脊,以脉行身之后也。分中风伤寒,有汗无汗,按时令用药。汗后头痛如破,转属阳明也,从阳明治。风火相搧,愈表愈痛连眉棱者,选奇汤。

脉迟而痛为夹阴,黄芪建中汤。

误汗不瘥者,四逆。

太阳证下之唇寒面青指稍微厥,复发热者,为表邪内陷,竹叶石膏汤。

阳明头痛痛在额前,连目珠兼鼻孔干,以脉行身之前也,用莲须葱白汤,不已,葛根葱白汤。

如不恶寒反恶热,大渴脉洪数,白虎汤。

选奇汤《兰室秘藏》

选奇汤中用羌活,

防风黄芩炙草着。

祛风散邪功专擅,

眉棱骨痛服此药。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草馅糖姜枣和。

虚劳腹痛及心悸,

和里缓急补虚卓。

黄芪建中补不足,

表虚身痛效无过。

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

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

急投此方可回阳。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

清热益气养阴津。

葱白汤《类证活人书》

组成: 连须葱白(寸切)半斤(二百四十克),生姜二两(六十克)。

用法: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去滓,温作二三服

主治: 外感风寒证。憎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苔白,脉浮

功用: 解表散寒

葛根葱白汤《伤寒总病论》

组成: 葛根一两,芍药、川芎、知母各半两,葱白一握(寸切),生姜一两。

主治: 《伤寒总病论》提,伤寒,服葱白汤后,头痛未解者。《医学入门》中有提,阳明头痛,鼻干无汗。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

加入人参气津生。

如潮热便实谵语脉沉有力,调胃承气汤。

少阳头痛两角如针刺兼耳聋肋痛,以脉行身之侧也,小柴胡加川芎。

三阴无头痛,惟厥阴有之,上则巅顶,收引头角,脉沉细,厥逆,此为在经,当归四逆。

若在里则干呕吐沫,吴茱萸汤。

太阴中湿,头痛兼鼻塞吐痰腹满发黄自汗,用瓜蒂散搐鼻。

少阴中寒,上连脑齿烦躁爪青,此真头痛,不治。

三时感冒头痛,芎苏,香苏。

冬温头痛,阳旦汤。

温热时疫头痛,芩汤,白虎加葱豉或葛根葱白以治外。凉膈,双解,达原,承气加葱、豉、姜、枣通解表里。

调胃承气汤《奇效良方》

调胃承气用甘草,

安中缓急调胃好。

芒硝软坚大黄下,

阳明里实无晚早。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

少阳万病此方宗。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当归四逆用桂芍,

细辛通草甘大枣。

养血温经通脉剂,

血虚寒厥服之效。

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重用姜,

人参大枣共煎尝。

厥阴头痛胃寒呕,

温中补虚降逆良。

瓜蒂散《伤寒论》

瓜蒂散中赤小豆,

豆豉汁调酸苦凑。

逐邪涌吐功最捷,

胸脘痰食服之瘳。

芎苏饮《医略六书》

成分: 川芎、紫苏叶、江枳壳(炒)、甜桔梗、嫩前胡、法半夏、白云苓、广木香、广陈皮。

主治: 感冒风邪,头疼胸满,壮热憎寒,脉浮缓者。

阳旦汤《外台秘要》

主治: 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

组成: 大枣(擘)十二枚,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炙)三两,黄芩二两。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每日三次。

注: 头痛须用川芎各加引经药,太阳加羌活,阳明加白芷,少阳加柴胡,太阴加苍术,少阴加吴茱萸,厥阴加蔓荆子,巅顶加藁本。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热,

中焦燥实服之消。

双解散《宣明论方》

防风通圣加益元,

双散同用谓双解。

祛风解表以清暑,

泻热通便还利湿。

达原饮《瘟疫论》

达原草果槟厚朴,

知母黄芩芍甘佐。

辟秽化浊达膜原,

邪伏膜原寒热作。

承气汤《痘科类编释意》

承气朴芒硝,

大黄枳实邀。

救阴并泻热,

急下独功超。 g+6/SrVwRZPUIK2y6AbUGQFiRJvRPSR6FCWZpYFwMwA6bh+2eam7cRDNQKkzvIr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