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和衷共济 成人达己
——在南京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16年6月23日)

陈 骏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站在你们身旁,见证这个在你们的记忆里会永远难忘的时刻,我感到格外激动。四年前,你们来到这里,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2012级南大人;四年后的今天,你们又将带着这个名字再次启航,驶向新的人生征程。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毕业了!

回首往事,青春难忘。四年里,你们在“三三制”课堂上,悦读经典、对话大师,浸润人文精神、攀登科学高峰;四年里,你们在“挑战杯”赛场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时隔十年再次捧回“优胜杯”;四年里,你们在青奥会赛场,服务选手、接待外宾,用热情笑脸传递善心、播撒友谊;四年里,你们在小百合上,直抒己见、建言献策,用主人翁的精神,诠释南大人特有的忠诚、坚守、责任和担当。你们用青春年华中的四年光阴,为百年南大辉煌的历史增添了崭新的一页,谢谢你们!母校为你们点赞!母校感谢你们!

前不久我和一位年轻的院士校友聊天,谈到对学校的回忆,他说在学校所学的课程都渐渐地淡忘了,但是学校的文化却始终没忘,而且相信会伴随他一生。我问他印象最深的学校文化是什么,他说是南大的老师温和、学生谦和、学校祥和,还说在学校获得的谦和的品质让他受益终生。校友讲得真好,回望南京大学114年的峥嵘岁月,几经风雨,几多磨难,但是,凭借着众人的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闯过激流,涉过险滩,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这其中“和”的精神内核始终熠熠生辉。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听到说北京的高校占据了“天时”、上海的高校占据了“地利”,南京大学依靠的是“人和”,人和在南京大学的发展中拥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就连我们的仙林教师生活区都被大家命名为“和园”。

在浩浩汤汤的中华文化中,“和”的观念扎根于最深层次的文化土壤中,承载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发展成为绵延千年、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它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更寄托着千百年来我们对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对于祖国新一代建设者的你们而言,“和”不仅是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的和平愿景,更是代代相承的人文精神、是需要用一生去习得的生存智慧。

怎样真正达到和的境界呢?我想应从“家和”做起。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家和则兴、不和则败,正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同时,家庭作为社会中一个最小的单位,家庭内部的和谐又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和谐,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你们现在与自己的父母组成一个家庭;不久的将来,大家会有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这个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大,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且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障。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的道理,一家不和,又何谈建设和谐社会?

要重视“人和”。儒家强调人际关系“以和为美”,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目的就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和谐,并把这种普遍的“人和”原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伯牙与钟子期志趣相和、互为知音,才有高山流水的千古弦唱;廉颇和蔺相如敞开心扉、将相和睦,才有赵国的长治久安;前天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南京大学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说中美两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互惠互利是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基石。我当校长十年了,这十年里最深的体会就是学校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全校师生的人和、心齐。所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最重要的是“心和”。心和就是要做到从容淡定,心平气和。明朝有一部著名的论述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叫《菜根谭》,其中有“只浑然和气,才是居家之珍”这样一句话,是说只有做到淳朴敦厚、保持和气,才是立身处世中最珍贵的东西。可见,心平气和、从容淡定是多么的重要。我校历史上许多名师都是心胸开阔、虚怀若谷的人。与他们交往真有一种如沐春风、若饮甘泉的感觉。像我们的原代校长郭令智院士,对所有的人都是彬彬有礼、和颜悦色,十分尊重他人,从来没有对别人高声讲过话,包括对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像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当了24年校长,从来没有与人争吵过。两位老校长,加起来活了200岁,真称得上是“和为贵”、“仁者寿”的典范了。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校园奔赴远方,摆在你们面前的可能是更多的未知、更多的困难和更多的挑战,临别之际我还想对你们提几点期望:

要和而不争,学会包容。“和”是一种“包容”。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几千年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就在于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化的流传形象地比作一条大河。长江之所以能形成滚滚洪流,就在于中途有许多支流的加入,所以说“有容乃大”!从做人的层面说,也要学会包容,应该像水一般自然流淌,与人无争又能容纳万物。世事虽复杂,但有“容”则“易”。多一些包容,少一些争斗,我们的工作就会轻松些、交往就会简单些、身心就会健康些。有多大的包容,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希望同学们能够领略万物同生长的自然之理,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豁达,以仁者之心去创造自己更美好的未来。

要和而不俗,勇于进取。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一些矛盾让某些庸俗成为“时尚”、成为“潮流”。人是应该为人和顺,但又不能无条件屈服于潮流,更不能与丑恶的现象同流合污。正如《菜根谭》所说:“做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它告诉我们,应该成为脱俗的人,但不能存有矫情流俗的心态;处世应该随着时世变化,但不要存有追赶时髦的念头。要拒绝庸俗,就要保持一颗进取之心。走出校园,你们不要停止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精神的追求,要志存高远、不要自甘平庸,要中流击水、不要随波逐流,要用青春的激情和朝气去实现“雄伟”的人生目标。

要和而不同,矢志创新。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原则问题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要做到“和而不同”,我们就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批判精神。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改革,就是希望通过个性化培养,激发和培养大家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潜质。当今中国,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党和政府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光。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不断成就自己的未来。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于南大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论语》上有句名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仁爱之人,自己想要获得的功业也要帮助别人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地位也要帮助别人得到。这话极富哲理。因为事物都是相互消长、互为因果的。很多时候,人们因发展自己而成全别人,又因别人的成就而提升自己。如果狭隘地看待一己的成功,孤立地经营自身的利益,常常会迷失自己,也会失去被你造就同时也造就你的人。立人达人,讲的就是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道理,就是要达到双方的成功、共同的繁荣。同学们,今天我的临别赠言是“和衷共济,成人达己”。

最后,祝福同学们工作顺遂!学习顺利!生活顺心!祝福大家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vzYCcmdWuAGZOsdLQgpIeVyTuoWQtVtv6pyR+r6opOryqgm7GSVdZbyIv9pPO+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