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京大学2022年行政工作计划

学校2022年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中央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把握“九个第一”,以新时代“修齐治平”的理念与格局为主线,以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为支撑,以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发展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转变,通过“三问”(问层次、问态势、问路径),“三转”(转观念、转方式、转管理),“三出”(出方法、出机制、出模式),“三提”(提效率、提绩效、提层次),不断深化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新体系、科学研究新模式、队伍建设新机制、学科建设新生态、开放办学新格局、治理体系新抓手、基础支撑新拓展、办学发展新范式”的内涵式结构与“卓越引领、转型提升、绩效指标”三线叠加的高质量产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效,出神入化持续落实“第一个南大”实践要求,出类拔萃扎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加强高峰学科建设

1. 推进新一轮 双一流 建设和 十四五 规划落实 。坚持“理科固本强基、文科博雅强质、工科推陈强新、医科补短强用”的学科建设思路,积极推动“双一流”省部共建,“中心突破+上下联动+全面辐射”分类分层次加强一流建设学科、骨干学科和特色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生态体系高质量提升。制定“十四五”规划任务推进计划,科学分解责任,明确主体责任,促进协调配合,加强考核监督,保障目标实现。(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等牵头)

2. 优化学科生态体系 。深入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双一流”首轮建设中期评估经验,加强政策导向分析与学科发展态势研判,谋划召开学科建设大会,以评促建推动学科发展,实施高峰学科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制定学位授权点自主审核实施办法,做好学位授权点年度自主审核与2020—2025年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以集成电路、国家安全等一级交叉学科为抓手,加强建设路径与体制机制探索,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做好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建设总结验收工作。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等牵头)

3. 实施 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学科建设专项行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学科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优化学科亮点工程,强化“金牌意识”,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与重大需求能力。(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等牵头)

二、建设一流人才队伍

4. 优化人才生态 。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与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第一资源”开发成效,谋划召开第二次“第一资源”开发大会,全面部署新时代人才建设规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队伍质量,激发人才活力。(党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等牵头)

5.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育力度 。围绕“双一流”建设与“十四五”规划,以苏州校区和学术新区建设为抓手,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研究、关键性技术突破、重大成果转化、交叉学科等领域,以“擎天计划”为引领,以“腾飞计划”为突破,统筹依托各类人才项目,加大国家级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人力资源处等牵头)

6. 深化人才人事体制机制改革 。在做好二级单位教师队伍发展五年规划的基础上,以全面实施准聘长聘制度为核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选拔和队伍建设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多途径落实“破五唯”要求,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分类分层综合评价。深化人才引育激励与动力机制建设,完善绿色通道引才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安全工作机制。(人力资源处等牵头)

7. 推动队伍高质量发展 。以薪酬改革为重点,强化实绩导向的正向激励,适时启动薪酬改革方案激励档调整,做好医疗保险改革。落实“护航服务计划”,推进智慧人事服务平台与数据中心建设,提高人才人事管理服务水平。(人力资源处等牵头)

三、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8. 提高生源质量 。结合生源质量与学生发展情况,优化计划投放,组织做好强基计划、江苏综合评价等各类招生。落实“四个同一”,统筹规划苏州校区招生培养,加强招生宣传与招生队伍建设,力争苏州校区招生“开门红”。结合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和江苏省“双高”协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行动,深化本科招生的“双高”衔接内涵。(本科生院、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等牵头)

9. 优化研究生招录机制 。落实“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做好科研博士计划,探索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研发项目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招生培养新范式。推进优质生源项目,提高生源质量。优化自命题科目,加强风险防范。(研究生院等牵头)

10. 深化 三元四维 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 。强化科教融合和前沿引领,系统构建科教融合体系。推动学科交叉和通专融合,推进辅修专业、交叉培养项目与通识课建设。加强育人元素和部门协同,谋划“五育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强化美育、体育、劳育建设。促进衔接培养和模式贯通,强化本科教育与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的对接,优化拔尖人才培养。(本科生院等牵头)

11. 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加强本科教育教学荣誉体系建设,完善教师教学动力机制;优化院系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指数,建立健全院系引导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核心,深入推进“出彩计划”,加强学生学业支持与帮扶。聚焦领袖人才培养,启动卓越人才培育和研究计划。完善本科教务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三区三院”协调发展。(本科生院等牵头)

12. 做好新生学院入驻鼓楼校区工作 。以寻根式办学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协同落实硬件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新生教育教学计划与鼓楼校区教学运行机制,优化本科教务管理服务模式,设立鼓楼校区一站式教学服务站与本科生院主任开放日,稳妥做好新生学院整体入驻鼓楼校区工作。推进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建设,构建新生适应性转变机制与融通培养机制。(新生学院、本科生院、鼓楼校区管理办公室、资产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教育技术中心等牵头)

13. 深化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 。推进“三个一百”优质课程建设,明确院系建设方案与任务,以年度考核与结项认定为抓手,打造一流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前沿课程,加强项目凝练与成果培育,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加强学业分流与预警帮扶机制建设,强化风险防范与护航效能,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培养质量提升。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培养特色路径,规划首批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加强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领域的国家急需人才培养。(研究生院等牵头)

14. 推进学位与导师评价体系改革 。完善院系导师基本资格遴选和年度考核方案,加强兼职博导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导师培训制度,启动“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与过程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院等牵头)

15. 深化 熔炉工程 建设 。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内涵,系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学生社区建设;推动辅导员与学生骨干队伍建设,谋划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强化研究生思政教育责任体系的四级协同,实施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计划,加强多维联动的全覆盖式网格化管理,深化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等牵头)

16. 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强化价值引领,整合联动校内外资源,提高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启用生涯规划体验馆,优化就业师资队伍,深化精准化生涯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完善“六位一体”基层就业工作机制与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保障机制。(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牵头)

17. 开拓终身教育办学格局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做大做强党政干部和教育系统培训,开拓社会培训,做好成教与自考工作,稳步发展网络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学院等牵头)

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18. 深入推进 卓越研究计划 ”。理科方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加强对已启动“十”层次项目的分类精准支持,重点面向优秀中青年学者领衔的科研团队启动实施“百”层次项目。文科方面,夯实以“百”层次项目为基础、“十”层次项目为高峰、“中长期研究专项”为储备的科研创新体系。(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等牵头)

19.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构建串联“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全链条的科研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强化国家战略和国际学术前沿导向,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强化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建立回归学术内涵、统一多元的学术评价体系,优化调整科研创新激励办法实施细则。规范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成立科学伦理委员会。加强学风建设,推动科学普及。(科学技术处等牵头)

20. 推动创新平台升级赋能 。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牵引,以提升创新效能为目标,制定分层分类的校内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构建高质量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创新载体集群。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与重大需求,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凝练前沿研究方向,争取新建国家级和部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推进重要基础设施与跨学科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建设。(科学技术处等牵头)

21. 推动科研奖励提质增量 。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指引,校院联动,优化基础研究实施方案,推进重点方向和关键问题遴选,强化关键技术与卡脖子问题攻关。拓展科技奖励领域,扩展横向项目与社会奖励,分类推进科研项目和经费增长。(科学技术处等牵头)

22. 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 。强化系统规划与提前布局,筹办文科发展大会,部署新时代文科建设规划,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科研绩效奖励方案。推进CSSCI-CBKCI-CTTI(3C)体系建设。完善“人文基金特任教授奖励计划”,实施学科交叉地图及智慧导航项目,深化青年跨学科团队建设。(社会科学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牵头)

23. 推进文科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建设 。加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建设,打造文科实验室体系。筹建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中心,推动各类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学科交叉平台建设。推动智库协同发展,打造智库雁群,支持长江产经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试点)。(社会科学处等牵头)

24.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与实施细则,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落实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健全知识产权的全流程管理服务体系。制定校企产学研合作机构管理办法,深化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服务,试点赋权改革。(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等牵头)

25. 提升创新创业工作水平 。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政产学研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平台建设。实施双创教育“百分百”工程,推进思创、专创融合,强化项目孵化与载体支撑,推动“五位一体”双创教育体系优化升级。(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等牵头)

五、构建开放办学格局

26. 推动开放办学新发展 。实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推进计划”,推动与境外顶尖大学建立校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英国高水平大学紧密合作,探索中英(欧)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方案。以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建设为契机,深化务实合作,构建高品质区域合作网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等牵头)

27. 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推进南赫学院、中德法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推进引智平台建设,统筹聘专项目与品牌项目,完善海外学者服务体系,提高国际引智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外事活动规范化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等牵头)

28. 推进全球融合学习行动 。加强国际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建设,制定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管理办法。集聚资源拓宽融合学习渠道,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优化“全球卓越研修计划”,完善学生境外学习支持方案,做好学生交换交流工作,促进学生全球流动与融合学习。(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等牵头)

29. 加强留学生工作 。完善规章制度,加快健全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体制机制。推进“留学南大”品牌专业建设。推进国际中文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基地建设。(留学生工作办公室、孔子学院办公室、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暨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等牵头)

30. 做好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成定点帮扶云南省双柏县各项责任指标。做好与伊犁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昆明学院等高校的对口支援合作工作。(国内合作办公室等牵头)

31. 推进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 。探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深化与南京大学金陵系列学校合作。发挥辐射效应,探索高校、高中协同育人路径。(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等牵头)

32. 加强发展与校友工作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全员筹资体系与“基金会+”服务模式,加强海外筹资与定向筹资,推进120周年校庆筹款计划。推进重点校友信息库建设,完善校友返校服务体系,提高院系校友工作活力;推进校友经济发展,集聚校友资源助力学校发展;加强海外校友工作,推进校友卡等“五大工程”建设。(发展与校友工作办公室等牵头)

六、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33.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提高信息化队伍工作水平,推进用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持续推进校级数据中心、重点业务系统、网上办事大厅、网络提升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等牵头)

34. 加强财务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开拓办学资源,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统筹优化经费配置,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财务治理效能。加强业务财务融合,制定规范化标准业务规则,完善财务分析月报制,构建二级财务管理体制,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完善财务服务网格化覆盖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智慧财务水平。(财务处等牵头)

35. 做好招标采购工作 。优化对接服务,落实重点保障。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加强招标采购队伍与信息化建设。(招标办公室等牵头)

36. 加强审计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修订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实施办法。加强审计队伍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做好政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审计业务。(审计处等牵头)

37. 提升资产管理与保障水平 。修订资产管理办法,探索正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协同机制,完善资产月度对账制度。完善公用房管控体系,加强校区用房规划与保障,修订周转房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宿舍调整与条件提升、人才房点购等工作。(资产管理处等牵头)

38. 强化实验室与设备管理 。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加快完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加强预防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校级实体平台建设,构建三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体系。(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牵头)

39. 提升图书管理服务水平 。实施图书馆空间再造工程,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服务读者水平。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做好特色资源整理推广。(图书馆等牵头)

40. 加强档案工作 。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上线,推进南大记忆数字平台建设。加强档案史料整理与编研,做好档案归档与年鉴编撰工作。(档案馆等牵头)

41. 推进博物馆建设 。完善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做好保护修复与资料整理。组织高水平文化展览。推动新馆建设。(博物馆等牵头)

42. 加强校园治安管理 。强化校园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巩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优化治安防控体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完善责任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保卫处等牵头)

43.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建工程招标采购活动,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实施建设工程“黑名单”制度。实施新生学院条件保障计划、“2022校园提升计划”,做好新建项目、校园修缮改造与景观提升等工作。(基本建设处等牵头)

44. 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聚焦主责主业,加强队伍与作风建设。优化教工餐方案,提高餐饮质量与服务品质。(后勤服务集团等牵头)

45. 促进产业发展 。完成校企改革任务。加强集中统一监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好句容南大人才公寓相关工作。(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等牵头)

46. 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 。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做好校园传染病防控,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校医院等牵头)

七、促进校区联动提质

47. 推进苏州校区格局拓展 。彰显“开拓性办学”引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外拓资源内塑机能:队伍方面,坚持引凤筑巢与筑巢引凤,结合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人才高地,推动人才人事政策落地;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招生培养方案,力争首批招生“开门红”,做好首批研究生入住工作;科研创新方面,推动相关科研平台向苏州校区拓展延伸,加强公共仪器等科技平台与保障能力建设;校园建设与运营保障方面,高质量推进校园基本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扎实做好招标采购等运营保障工作。(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人力资源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等牵头)

48. 促进鼓楼校区内涵提升 。凸显“寻根性办学”定位,强化协调保障,做好新生学院入驻工作。提升治理内涵,实施综合服务大厅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优化管理效能,落实意见建议征集与反馈落实机制,实施驻校区单位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大型报告厅统一管理与设施提升。(鼓楼校区管理办公室、新生学院等牵头)

49. 推动浦口校区转型提升 。探索“开放性办学”路径,加强国际合作与校地协同,推动产教融合与人才集聚,深入推进江北国际科教创新区建设,重点加强学术新区、国际联合医学研究院、干部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做好研究生入住工作。落实落细教职员分流安置,保障办学秩序与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平稳有序地推进金陵学院转设。(浦口校区管理委员会、金陵学院、研究生院、终身教育学院等牵头)

50. 提升仙林校区枢纽效能 。突出“扬优性办学”关键,强化枢纽效能,以部门协调、职能延伸、功能拓展、效能提高为抓手,系统推动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提升,有机实现四校区联动提质,全面构建办学新格局。

八、其他工作

51. 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 。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的防疫部署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压实主体责任,确保疫情防控领导体系、应急机制、指挥体系高效运行,落实“四早”要求,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巩固防控工作成效,探索疫情常态化与后疫情时代工作模式。

52. 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建设 。推进提升议事效能,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对接师生需求,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与活力。(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牵头)

53. 深入推进法治工作 。完善依法决策体制机制,发挥依法治校工作委员会、法律顾问咨询委员会等法治主体机构效能。对标落实《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查漏补缺,以评促建,提高法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持续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标识使用和管理机制。(法制办公室等牵头)

54. 做好 120 周年校庆筹备组织工作 。以“诚耀百廿,雄创一流”为主题,以“凸显价值引领、彰显办学特色、激发奋进跨越、落实开放节俭”为理念,举办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校庆办公室等牵头)

除上述重要工作外,学校其他部门的具体工作都是学校整体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由分管领导围绕学校整体工作进行具体布置。 xu9krklhoLgm0fJzhIgpbVBvHm+Ip+koli8ryomMHJ6tnlPR5xksv4ozrX7u7d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