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诚耀百廿 雄创一流

——吕建在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2年5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相会在校园、相聚在云端,共同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们的回信。校庆之际,总书记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我们倍感光荣、备受鼓舞。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南京大学一代代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追求卓越的留学归国人员给予了充分肯定,向全体南大人表达了亲切关怀和深切勉励,为新时代我校的新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南京大学的关心与厚爱,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在这齐聚一堂的欢庆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今天校庆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京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天开教泽,道启南雍。120年来,南京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谱思想乐章、育栋梁之材、铸科学高峰,常领风气之先、常写率先发展,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赢得了日益卓著的国际声誉。今天,我们纪念母校华诞,回溯百廿沧桑,就是为了不忘来路、不负初心,勇担使命、雄创未来。

百廿南大在谋求民族自立的抗争中砥砺成长 。1902年,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肩负着教育救国的使命启动筹建。历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洗礼,南大人抱定“不发扬民族精神,无以救亡图存;非振兴科学,不足以立国兴国”的宗旨,求科教立国兴国新路径,创科学教育新模式,开男女同校之先河,推动学校发展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和科学发展的主要基地。觉醒年代里,南大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启蒙,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校园里胜利召开,成立了南京城内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点亮驱散黑暗的星星之火;抗日烽火中,南大人以“一鸡一犬绝不资敌”的决心,辗转西迁,迎难办学,使学校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系科最全、师资最为雄厚的高等学府之一;解放战争时,南大人为追求光明不畏强暴、勇毅斗争,率先发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开辟“第二条战线”,促进了人民运动的高涨。南京大学前身和南大人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中,用信仰和生命谱写了矢志救国的慷慨壮歌。

百廿南大在致力国家振兴的征程中勇立潮头 。新中国成立后,肇始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并入,二源汇流,薪火传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南京大学的一批优势系科独立建校或调整划出,在祖国大地上开枝散叶,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固柢强根;1956年,学校首任党委书记孙叔平前瞻性地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进行了深刻探索;1978年,以哲学系青年教师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1983年5月,名誉校长匡亚明等致信邓小平同志建议重点建设一批大学,发出了“211”“985”“双一流”建设的先声;20世纪末,学校率先推动基础研究与国际接轨,引领科研评价方式改革,为助推中国基础研究在国际舞台上向整体性并跑领跑迈进做出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等累累硕果,无不是南大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真实写照。从这片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知行合一、开放包容的沃土,走出了6位“两弹一星”元勋、3位“改革先锋”、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80余位两院院士,及一批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时代栋梁。南京大学和南大人在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浪潮中,用信念和奉献彰显了以身许国的赤子丹心。

百廿南大在实现 中国梦 的奋斗中争创一流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南京大学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的办学思路,在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征程中,探索与塑造一流大学新定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引领高等教育新发展的航程中,谋划与建构一流大学新途径;在架构大学传统和时代变革新桥梁的过程中,创建和锻造一流大学新结构,总体实力持续位居中国高校“第一方阵”,奋力“走在中国大学最前列”。南京大学和南大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用改革和创新奏响了强国有我的奋进强音。

回望过去,南京大学的办学历程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无论世界变幻、社会变迁,还是校名更迭,校址更转,我们始终聚焦“培养人、办大学、融时代”的联动交融,努力回应大学发展的本原问题,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和与时偕行的战略思维,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书写“南大答卷”。这份答卷镌刻于中国大地,勾勒着自立自强的办学之路——根植于国家和民族深厚土壤的南京大学,茁壮于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的崇高追求,在服务“国之大者”中实现“育人之道、大学之道、时代之道”的融合升华。这份答卷深耕于育人之本,透映着诚朴雄伟的立世格局——以“诚”为精神底色的南京大学,嚼得菜根香、做得大事成,在育教融合、传承创新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润育着一代代南大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大哉一诚天下动”的弦歌声远悠长。这份答卷书写于变革伟力,凸显着卓越引领的创新风范——守正立新的南京大学,守育人初心、迎时代挑战、开办学新局,创造中国科教史上诸多“第一”“唯一”和“率先”,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大智慧”,全力履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教育力量的使命担当。

诚耀百廿,今天的南京大学走过两个甲子,站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雄创一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续写好这份“南大答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未来。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融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群体应当关注:如何以平视世界的方式看待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的演进?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用基于“四个自信”的内涵式发展,来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各具特色的中国著名学府?如何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来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在此时代背景下,所谓一流大学,就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能够率先通过自身办学方式和与时代互动方式的综合性主动求变,来为自身传统和时代变迁之间架构新桥梁、构筑新范式的大学;就是能够不断出思想、出人才、出成果来支撑和引领民族复兴,进而推动人类进步的大学。在此意义下,新时代的新一流既不能单纯地用量化指标和排名加以评价和导向,也不能在公认顶尖大学“既定范式”下通过简单跟踪模仿来实现,它所追求的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所蕴含的新时代新路径新范式新一流。这就需要我们的一流大学能够站在新时代前列,站在两个大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努力驾驭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助力破解“民族复兴大业如何实现”“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实现创建一流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这就需要我们的一流大学能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学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去”等根本问题,主动思考与塑造大学的定位与内涵、精神与文化、结构与功能、贡献与评价等,成就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大师名师、治理体系、一流人才和一流成果等,探索实践一流大学发展的新范式新路径,成就新时代的新一流。

面向未来,南京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精神血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南大人将紧紧围绕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握“九个第一”,践行“修齐治平”,把创建“第一个南大”内嵌于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以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纲,纲举目张,系统回答“人才培养立什么树什么、科学研究立什么树什么、队伍建设立什么树什么、学科建设立什么树什么、开放办学立什么树什么、治理体系立什么树什么、基础支撑立什么树什么”等基本问题;以创造范式为导向,促进主要办学要素通过“跨界、融合、升华、超越”进入追求一流的“大”境界,深化建构“三元四维与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三位一体与原创驱动的科学研究新模式、以德为先和双驱四高的队伍建设新机制、文理交融和理工融合的学科建设新生态、家国天下和校区联动的开放办学新格局”等内涵式发展新结构。通过“三问——问态势、问路径、问举措”“三转——转观念、转方式、转管理”“三出——出模式、出机制、出贡献”的推动新方式,充分发挥南京大学的特色与优势,探索建设“大”专业、“大”平台、“大”学科的新途径,持续巩固“卓越引领、转型提升、贡献绩效”三线叠加的发展新态势。在推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开放化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体系、文化软实力支撑体系的过程中,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破解“卡脑子”与“卡脖子”难题,努力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用在江苏大地上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生动实践,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征程万里云鹏举,风正帆悬正可期。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出神入化、驰骋“新的赶考之路”,出类拔萃、奋力“争取更大光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雄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第一个南大”阔步迈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jCNLsrdMc1fW8xCTZEtEdLUlEcNST55Wz2Gae/2CDJi0nWLlaJ7fNp2Fuo7/Fk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