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档案展览的文化展示

一、概念特征

“展示”(displa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思想、信息的交流或实物产品的展览。所谓“展”,就是陈列、展示;所谓“览”就是参观、观看;所谓“会”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集中到一起进行交流。展览是指在特定的地点和期限内,有组织地陈列展示产品,以达到信息、商品、服务交流为最终目的的中介性社会服务。

人类的文化展示活动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人类认识自然、社会要依靠视觉和思维,从图形的写实到写意,到象征,经过图形文字到象形文字的过渡发展,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现代展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使档案的现代展示技术和中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大部分通过文化展示的展览(博物)馆常年举办,并相对稳定,诸如艺术、历史、自然、科学等属于文化范畴的展览。这一类型的展示与商业空间展示、其他专题展示大相径庭,其主要区别在于文化空间展示是一种提倡文化交流,保存艺术珍品、历史档案的传承的展示互动,多以展览(博物)馆的形式出现,且通常时间较长,有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展示。

二、发展过程

保存在岩壁、山洞、墓穴中的遗物,应该算作最早期的“文化空间展示”,它比商业空间展示的历史更久远。人们在保存文化艺术精品时,不仅仅考虑流传后人,更要用异域文明展示自身(如敦煌莫高窟),这使得文化空间展示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文明飞速发展的近代,一些发达国家渐渐开辟出较多的档案、艺术、博物场馆,专门用作展示空间。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史,文化古迹和史料众多,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各类文化展览馆的建设速度较快,推动了国内外旅游业和文化休闲活动的开展。

三、展览分类

不同性质的展览活动,它的设计形式有相同及不同之处。文化类的展览活动大致包括四种形式:档案历史馆、展览会、博物馆、艺术馆等。它们通常以图片、展品、模型、影视媒介等为典型特征,展示活动是常规、通用的。文化展示与艺术展示虽然同属于文化领域,但各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四、文化活动的展示设计

文化活动的展示空间,最典型的是会展展览馆、博物馆。“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意思是能够辨别出多种事物。《尚书》中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中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说。国际上公认的人类最早的“博物馆”,是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建造的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

在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建设发展的历史中,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意义与功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如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人类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博物”的主题包含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它的设计也是围绕“传播文化”这个主题展开的。

五、展览活动场馆的分类

根据各类展馆(或展览活动)不同性质的展出内容,它们的设计形式存在着很大差异,就文化展示而言,我们一般将展馆分为历史文化类展览、纪念类展览、艺术文化类展览、自然科学类展览等。

(1)历史文化类展览。这类展馆(或展览活动)通常展示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历史内容。展示通常是以历史时间为导线,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丰富的文物实物、书画、图片、模型来展示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成就与社会风尚等。

(2)纪念类展览。这一类展馆一般是以展示的方式纪念某个人物、某个事物或某个历史事件。展示内容以人物生平或事件发生的始末为主线展开。这类展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展示内容是通过实物、图片、视频以及雕塑等展示媒介塑造某个纪念主题,并通过展示设计,在展示过程中强化纪念主题的氛围,使观展者从视觉到内心都能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以达到纪念的目的。

(3)艺术文化类展览。这一类展馆展示的内容一般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主。物质文化以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为主要展品,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手工制品和设计作品等。展品较为丰富,展示中力求将参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些艺术品上来。非物质文化的展示,主要以各个地区的民俗、民风、民间工艺技能为主导。展示多以情景再现或现场表演等形式,将这种文化形象地表达出来,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4)自然科学类展览。这一类展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一般具有很强的科普性。因此在展示设计时,要强调科学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使参观者在接受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获得很大的娱乐性,增强科普的宣传效应,维持好展厅经营的持久性。

六、文化展示设计的特点

(1)根据大多数档案馆、博物馆和展览馆文化展示内容归类,以历史文化、艺术文化、自然科学、教育科技类为主,大多为体现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以及某种物质(科技)的系统研究成果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科学性和教育意义。展品多为珍贵的文献、文物、珍品和研究精品或精致的模型。因此,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展品的安全性和展示空间物理环境的可控性。在展厅的空间组合上,一般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即以时间为轴线的展示系统、以年代为轴线的展示系统、以学科或类别为主线的展示系统。

(2)展示空间固定且空间较大,由一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组合而成,采用序列性的空间组合,展品陈列时间长,具有相对的固定性。空间设计要有连贯性、逻辑性和流通性。路线设计不重复,一般按年代或发展过程排列,追求一种历史的回归和自然的回归,在整体上强调宏观感和规律感。人流线路与展示内容按时间与年代的延续,以及各类别间(或各个学科)的某种内在或递进关系来进行安排。

(3)在审美设计上,突出展示品的自然美、历史美、科技美,强调一种回归感,使人们产生一种历史或自然的联想。在设计上多采用以下方式烘托展品,解析展示内容。

一是简约式。界面设计整体性强,无太多的装饰痕迹,色彩单一,多用白色或灰色作为墙体的主要色彩,地面用材一般是色彩淡雅(与家具色彩相配套)的花岗岩或木质地板,利用简洁的环境和灯光的照射,使观众将视觉注意力集中在展品上。常用于艺术作品、历史文化类以及自然科学类的实物展示。

二是趣味式。为了使观众对展示的展品或展示的知识内容发生特有的兴趣,在空间界面设计中,采用一些较为幽默的表现形象,配以较为醒目的色彩(或俏皮的画面)进行烘托。这种方式多用于自然科学类、科普类、青少年活动类的实物展出。

三是情景式。通过象形的手法,在展厅的界面上,用一定情景的图形(照片、壁画)和空间构架造型(展示内容所表现的虚拟真实空间景象),配合灯光、声响和模型来表现某个展示内容,使观众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增强对展示内容的认知程度。这种方式常用于科普类、自然科学类、历史文化类的内容展出。

四是影视频结合式。展示界面将数码影视与壁面造型相结合,以影视频的方式展示主题内容,视频可以用组合的方式占据整块墙面,让其成为空间的视觉中心,可以用单机形式结合墙面造型固定放置,也可以观众自己操作,点击选择相关内容并查看。这种方式可用于科普类、自然科学类、历史文化类的内容展出。

七、展览设计中的照明

在展示设计中,会展空间由不同界面组合构成,界面通过表面材质来表达展品肌理与性能。从外形来看,陈列展品的表面取决于一种光照下的完美视觉效果,表面粗糙的界面材质给人以沉重、庄重、近距的感觉;表面光滑的材质,具有较强的反光性能,容易给人造成通透、远距等感受。因此,照明设计是展览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项。由于光照对文物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通常情况下,这类展品展示的空间照明多使用便于控制的对展品无侵蚀作用的人工照明光源。在陈列空间的照明设计上,为了使展品突出,并有良好的展示效果,多采用局部照明方式,对展品采用有针对性的照明,强调展品的局部,强化照明,以突出展品的观赏效果和空间的视觉节奏感。根据展品的陈列形式,照明的方式分为顶棚照明与展柜照明,针对空间的营造,还要采取情景式展示场景的照明。

(1)顶棚局部照明(展柜照明),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靠近墙面的绘画或陈列展品的正上方设计灯槽,对展品进行加强照明,这种方式适用于展位较为固定的陈列空间;另一种是通过设置在展品正前方或上方的投射灯对展品进行集聚照明,这种方式在照明上较灵活,适用于多种空间的局部照明。

(2)情景式展示场景的照明,一般是根据剧情要求,进行灯光配置。通过空间表现的灯光差异,使观众很容易对空间的室内外情况进行判断,灯光的光色要符合场景的设计要求。如:表现晴朗的天空,结合描绘在立面和顶面的天空绘画,用照度高的泛光灯照射,以模拟晴天的日光色彩;表现夜晚的星空,则用照度低、体积小的彩灯表现星星的闪烁,或用蓝色光源向上照射顶部空间,使观众通过联想产生空间的感觉。在选用照明灯具上,可使用一些舞台灯,作为空间情景展示的照明。舞台照明灯具的选用,要强调空间的舒适和高雅,让人产生超凡脱俗的空间感受。

八、档案展览文化设计提示

档案展览的文化活动展示,一般是以会展、展览会、博物馆等形式出现的。一般性文化活动展示规模不会高于世博会。我国于2010年在上海国家展览中心举办世博会。世博会是传播、普及和宣传科技文化知识的场所,是国际性的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的大规模交流活动,展出最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各参展方采用艺术化的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带给参观者不寻常的亲身体验,对传播各国文化知识和普及科学技术水平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宣传国家和企业的声誉与形象。文化活动展示,有图文交流展示、实物类交流、综合型交流展示等。开展一般的文化展示活动,也可以和商业活动一样,色调可以使用热烈的暖色调,装饰元素要选择人们乐于接受的吉祥喜庆符号来进行空间布置;但一些具有纪念性的文化活动,一般使用冷色调作为会场的主色调,主色调要与会场的气氛相一致。工业革命将世界从传统的农耕经济带入工业社会,会展展示也伴随着机器的轰鸣而诞生,因此,会展展示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无论是商业展示还是文化展示,抑或其他的综合性展示,在举办活动时大多选择展览会的形式。相应的展览会通常是以租用展馆的方式来举办。通过展览会,推出商业产品或文化宣传,以达到推广品牌文化形象和科教知识,并获得社会反响的目的。展览会是目前涉及最多的展示设计项目,它的整个展馆展示格局分为两个部分:标准展位与非标准展位。需要设计的部分多位于非标准展位部分。非标准展位的设计要根据客户租用的展位面积与展位位置状况进行具体设计。

会展展示的设计特点如下:

(1)展位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搭建与拆卸的时间。展示的时间有限定,一般展览会展示的时间通常在3—7天。整个展览会场呈网格状,将整个会场分割为多个矩形空间。各个参展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租用的展位面积进行展示空间设计。设计师在展位设计时除需考虑展位空间造型及版面创意等方面,还必须考虑搭建与布展以及拆展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的展览会通常的搭建与布展时间为1—3天,拆展为半天到一天,因此,设计必须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与拆卸完毕。这涉及搭建的材料、形式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2)每个展位的平面面积大约为3 m×3 m,展位的数量根据参展单位租用情况而定,同一单位租用的连续展位之间可将隔板去除,形成一个大的展示空间。小型展示空间一般为1—3个展位,中型展示空间一般为4—8个展位,大型展示空间一般为9—18个展位。一般国际通用的摊位标准为:3 m×3 m×2.7 m、3 m×6 m×2.7 m、3 m×9 m×2.7 m、6 m×6 m×2.7 m。

(3)各个展示空间的装饰形式可以不同,但必须符合整个展会的要求。一些著名或大型的展会,一般都有展示宗旨、主题、展会标志等。展示设计力求活泼、大方、醒目和简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力求突出展示品名和企业形象,突出企业文化和精神。

(4)展示空间的设计中,一般都留有一定的空间作为洽谈区、表演区或零售区(视展示面积的大小来决定)。展示设计的功能区域要特别注重展台的色彩处理、灯光设计和空间造型以及展示的视觉效果。

九、档案展览的常用设计

(1)采用灯箱式结构做空间造型,使展位空间处于一种明亮的状态。在造型结构上采用八棱柱展架或三通插接式框架结构,形成一定的空间形态,并在造型内部安装直管型荧光灯,外镶白色有机玻璃。当灯光打开时,可使展位通体透明,使人产生愉悦的轻巧感觉。同时,明亮的展位形象又可以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通过与巨幅照片的结合,扩展展位的空间感。在展位造型中自然地融入具有一定视角的整体或局部照片,并配合如窗洞、门洞之类的辅助造型,在人的视觉上产生错视现象,从而利用设计扩展展位的空间感。

(3)利用槽灯照明方式扩展空间。在展示背景、地面或展示道具如展台中,安置一定的直管型荧光灯或霓虹灯,并面覆透光介质,使整个场地都亮起来,这会令人感觉展位比较宽阔和高大,改变展位的笨重感、压抑感和沉闷感。

(4)运用浅淡的色彩或透明材料来改变空间的压抑感。这是一种成本低且有效拓展空间感的方式,展位中的隔断、道具等均采用白色或浅色作为表面覆盖色彩,利用人对色彩的心理反应来增大空间的宽阔感。

(5)运用道具尺度的相应缩小来增加展位的空间感。这种方式是将展位内的展示道具与展示空间的尺度作一定比例上的调整,使道具的尺度在适用于展品的前提下与展示空间相协调,使观众感到亲切和舒畅。从道具的形状来看,展示设计的空间有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体状空间。点状只需要视觉单位足够小;线状则是有方向性、有长度且呈条状感,线型有直曲之分;面状是指由直线构成的多边形的面,比如三角形、矩形、五边形等,也有由曲线构成的面,如正圆、椭圆等;体状根据面的类型和面的数量的不同可分别围合出方体、球体、椎体、柱体,柱体又分为棱柱和圆柱两类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形状又分别有几何形和有机形两大类,甚至可以归为宏观和微观,意象、抽象和具象等。

(6)利用简洁的展品摆放和宽大的人行通道来扩大展位的空间感。当展位空间比较小时,在展品的选择上应更加典型,具代表性;展品陈列密度一定要小而少,道具的外形要“整”与“简”,不宜使用大尺度和色彩浓重强烈的图案纹饰,空间的整体风格要鲜明和简洁,在人行通道的尺度安排上比一般情况下要宽,这样才能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宽大的空间感。缤纷静止的态,将衍生出无限的形,因此展示设计空间形态的种类是无穷尽的。

图3.1 国际通用摊位标准示意图

十、展览展示的色彩设计

展览会中展位的气氛设计不可能像博物馆那样逼真,它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色彩配合灯光的重点照明进行气氛塑造。

展览会中各个参展单位的展位各有特点,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因此,从视觉突出的角度出发,要想设计的展位能具有一定的视觉吸引力,展示造型就不能太零碎,要突出整体性,各个造型间要有联系,如通过构架形式联系在一起、通过造型的渐变使空间形成整体等。同时,在色彩塑造上要单一,即选用一种色彩作为空间造型的主要色彩倾向,配合适当的材质,如木纹、玻璃、镜面等进行气氛渲染,强调空间的整体性。

在展位展示色彩设计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一致性。为保持展示项目在业内长期一致的形象,通常会运用某个企业或产品的专有色和视觉印象固有色作为整个展示空间的主题色彩,它的主题色、形象色、立面造型和功能分布构架,均采用这种标准的风格色彩,细致到接待台、服务生服装及其配饰的色彩,均需保持一致性。

二是行业内的反差性。展位的主色调与周边展位的色彩产生强烈的反差,造成视觉上的突出感,这是突出展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十一、展览空间的空间感塑造

空间感是人的视觉对空间环境物体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思维反应,是人视觉的基本机能之一。老子在《道德经》中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意指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而建筑有了门窗及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空间里有的东西,我们就能利用;空间里没有的东西,我们要发挥想象,去创造东西。空间的布局即空间的关系,是构成围合与虚空的艺术结合。空间感的塑造更多地要从人的视觉与视觉环境的交互作用上去进行探讨,通过人的错觉来调整人对实际空间的感受,利用视觉对材质、色彩、尺度以及空间的错觉达到扩展空间感的目的。

1.材质的错觉利用

展览空间是由不同的界面组合构成的,界面通过物体表面材质来表达肌理与性能。人的视觉对界面不同材质的反应也是有区别的,表面粗糙的界面材质给人以沉重、庄严、近距的感觉;表面光滑的材质,具有较强的反光性能,容易给人造成通透、远距等感受。

在展览展示空间设计中,利用通透、光滑的界面材料可以引发人的错视现象,从而使有限的空间在人的感知度上得以扩展。主要可运用镜子、镜面不锈钢、玻璃、全景图片等通透材料和带一定透视角度的背景画来完成这种空间的错觉感,运用“全景式”的景观图片以及视屏,可很好地扩展展示空间的视觉进深,扩大空间感。

2.“实”与“虚”的借景处理

所谓“借景”一说,源于中国园林造景。中国园林在造景中强调“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上运用了借景这种“虚而待物”的虚实关系来有效地组织空间。

展示设计在运用借景手法时,不一定非要照搬中国园林造景中的造型手段,而是取其意,在造型和用材上简练大方,如使用透明材料或在隔断上设计出门洞等造型,以借用展馆内的景色来丰富空间,并根据具体的展示内容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形象。如运用通透的字母,释放展区的围合度,使展区空间感外延。

3.利用色彩调节空间

色彩之间的对比会使人产生一些特殊的认知,如距离感等空间知觉,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距离感是不同的。一般暖色系和高明度的色彩,如红、橙、黄等,具有前进、外凸的效果;而冷色系和低明度的色彩,如蓝、绿、灰等,具有后退、凹入、远离的效果。另外,明度、纯度高的色彩显得轻,明度、纯度低的色彩显得重。由此,我们在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结合展示对象的物质与特征进行空间塑造。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些特性来平衡空间并在视觉上拓展空间。如利用同色的相邻界面来模糊展位的边界,使观者在心理上拓展展场空间;或运用色彩来转移人的视觉中心,使人的视觉集中于某个“点”上,而忽视空间的不足。如连续的曲面造型既使狭小简单的空间充满动感,又很好地暗示了主题,对展示的主体起了衬托作用。

4.尺度的控制

空间尺度的控制是设计展览展示空间的关键。通常在设计中采用以小比大、以低衬高、界面延伸等设计手段来调节空间。多数情况下,较小的空间内,利用展品与展示道具、背景与展品、背景与道具、图片与文字之间的比例来调节空间的尺度感,并用设计手段改变空间感。为使空间显得宽大,通常使用尺度较小的展示道具作为展示空间的主要陈设,同时在字体、灯具、装饰物的使用上也选用小的尺度,使空间在整体上显得宽广,但使用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展示对象也是小尺度的。

5.照明的巧用

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看,光是吸引人视觉的最佳媒介。运用人工照明的抑扬顿挫、虚实相生、明暗对照和动静搭配,在设计中创造一种空间的秩序、节奏、构图和气氛,是塑造空间领域、改善空间比例、强调空间中心、增加空间层次、突出空间导向的重要手段。

在展览展示设计中,可充分运用人对光的反应来淡化空间的实际轮廓,在设计中加强局部照明,弱化整体照明。在整体照明上,使空间照度非常低,仅可以看出人影;而在局部照明上,则加强照度,强烈的光线不仅使观者的注意力全部落在灯光所照射的展示物上,而且在视觉上忽视了对空间的实际轮廓的关注。这种拓展空间感的方式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展示空间。各种不同的照明设计使展区的中心空间很好地成为人们的视觉中心。

十二、展览空间的人流导向、布展顺序

首先,根据展示活动所需要的功能来分割布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空间大小,都要根据展示活动的要求把功能一一规划出来,高效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空间,尽量做到不浪费。空间的布局形式应根据展示面积、周边环境条件以及人流通道和各展位的位置、展品陈列形式等情况综合考虑。

展示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空间设计问题。展示环境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活动设计的大前提。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这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设计具有一定序列和艺术形象的直观展示形式,确保观众以一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在流动的过程中接收特定的信息,这就要求展示空间的设计成为人与物之间彼此交往的中介,为展示活动提供一个符合美学原则的空间结构,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空间之中,在其内部的流动之中感受时空的艺术魅力。

其次,通过展示活动前期策划的故事线来规划各局部的空间次序衔接,形成完整流畅的观展动线。参观线路的设计主要应遵循四个基本要求,即清晰、有序、便捷和灵活。清晰有顺序的线路比较适合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展览陈列场地。这种线路往往会按照展馆参观内容的顺序来设计。人流动线是设计者在空间设计规划时,根据参观者的习惯和心理模拟制定的线路图,同时作为布置展位的空间和展示的位置依据。

参观线路大概分为两种:一是直线人流线路。直线人流线路的展区分为对称式布局和不对称式布局。对称式布局人流动线明确,但略显呆板;而不对称式布局人流动线较模糊,但空间有些变化,显得错落有致。二是环线人流线路。在一些三面围合的空间里,因入口和出口在同一侧,观众进入展区,经过环线流动后,又从同一侧出口离开。环线流动的展区,布局比较复杂,理想的参观路线,应能使观众按顺序遍观全场,尽可能避免观众相互对流或重复穿行。同时,还应注意空间大小和光线分布对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从视觉上去引导观展者内心的体验感。

最后,造型的形态、色彩、材质等综合要素的运用,与空间布局完美地配合,也能增强受众视、听、味、嗅、触等多维度感官上的体验。空间布局设计图纸中的区域划分以总平面图形式呈现。在图面上要标出展览建筑或各区位的外形,部分标牌位置,方向指示牌,通道宽度,电源位置,电线、水管、煤气管线走向,绿化与休息区的分布,出入口及参观路线的设计等。另外,在图面上还应画上指北针和地面标高符号。

(一)空间的序列

空间的序列是依据人在某一空间中的活动顺序来设计的。作为以人的活动为主导的展示空间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广义上说,展览空间一般的序列关系为:大门入口→序馆→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大小展厅→结束语,但落实到具体的展示空间的序列安排,则又有一定的差异。

1.起始阶段

起始阶段是一个展示空间的入口部分,这个阶段是整个空间序列的开始,是该空间用以吸引视觉注意力的重要阶段。通常在展示设计时,该阶段作为空间形象设计的重点部位,起广告设计作用。

2.过渡阶段

过渡阶段在整个空间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序列中关键的一环。在设计中该部分可以作为主体部分的引导、启示,也为空间造型的高潮部分酝酿气氛,用以吸引观看者沿设计的路线前进。在大型展示活动中,过渡空间中也可以再进行一个或多个整体序列的安排,以激发观展者的情绪和好奇心,达到引导的目的。

3.高潮阶段

高潮阶段是整个序列的中心,是空间设计的主要表达空间,其他空间的设计一般都围绕该部分进行。该空间是展示商品的主要陈列区,也是展示文化主要的表达空间,同时又是激起观展者思想共鸣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的空间用地应占整个展示空间容积的一半以上。

4.终止阶段

终止阶段的作用是呼应高潮部分,并使空间产生很好的回顾,使人对高潮部分产生联想和追思。

(二)人流动线的组织

展示设计的关键点之一是参观路线的设计,这关系到展示的最终效果。由于人们习惯于沿着较宽的通道以直线顺流的方式对展示物进行浏览,因此,人流动线设计成为展示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合理的流线安排,以及适时出现的视觉中心点,可以使观展者更好地接受被展示的物体,起到很好的展示效应。

在展览展示过程中,参观人群的人流导向、参观的顺序,是布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内容(见图3.2至图3.4)。

图3.2 展览陈列空间现场人流导向(1)

图3.3 展览陈列空间现场人流导向(2)

图3.4 展览陈列空间现场人流导向(3) Akv0kIKZ8QDH+Zv5kUrUjw0Ou2LnThGx2SbYhwQhKo7D9cLlaXc57NEDR/KiIxC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