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前面章节已经介绍了要素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等。这些要素费用,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要素费用的核算是企业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基础。因此,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应按一定方法进行归类,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在各产品或部门之间进行分配,根据受益的程度计入各产品和部门的成本费用。

要素费用核算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并加以归集,然后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有关产品和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要素费用核算的基本程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步。

一、要素费用的归集

要素费用发生后,会计人员应进行事后审核,根据有关核算制度,对费用发生的合法性、合理性严格把关。只有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核算的依据,根据原始凭证记录的用途分类归集各项要素费用的本期发生额。要素费用的归集是指按照费用要素的性质,根据费用发生的地点或受益对象进行归集。归集费用的基本方法就是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明细账。要素费用的归集过程中主要设置的科目是“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并设立相应的明细账进行核算。

二、费用的分配

正确归集好本期各项要素费用的发生额以后,就可以进一步进行费用的分配,根据用途分别计入各产品和部门的成本或费用。

(一)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如产品耗用的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应计入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各明细账户。在计入时,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如果能明确各种产品的消耗额,则可将费用直接计入各产品的成本;如果有些费用是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则应首先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分别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等,应按费用项目分别进行归集,并计入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期末时,再分配计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设有辅助生产车间并单独核算辅助生产成本的企业,应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并按辅助产品或劳务的提供量进行分配:由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耗用的,则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各明细账;由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则计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各明细账;由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则计入“管理费用”,由在建工程耗用的,则计入“在建工程”,等等。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是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分配表据以登记各种成本、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明细账。

(二)费用分配的基本思路

1.确定成本费用分配对象

确定这些费用由哪些对象来负担。确定费用分配对象与数额的基本原则是受益原则:①何者受益何者负担;②何时受益何时分配;③负担多少与受益程度成正比。

2.选择分配标准

(1)可能的分配标准。

①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②消耗类:如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生产工资、原材料消耗量或原材料费用等;

③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成本等。

(2)选择费用分配标准的原则。

分配标准选择应遵循既合理又简便的原则。合理是指所选择的分配标准要尽可能与所分配的费用有密切的关系,做到多耗用多分配,少耗用少分配。简便是指所选择的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而且尽可能是单一的分配标准,但有时为了准确地计算各受益对象应负担的成本费用,还必须借助复合分配标准,如体积×重量。

3.选择费用分配的方法

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比例分配法。各种费用分配的具体分配方法主要是分配标准不同存在的差异。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由于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各有特点,以下分别阐述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等的核算。 Ldb/mDXZcHuD0gjpHKM+yFV8Jnt92zm5mKrjcD5a0CrWkyUkZi33l68sAUR3hq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