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也称成本核算的流程或成本核算的步骤,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分类核算,将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支出按经济用途归类反映的过程。为了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支出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制造成本,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账户体系,必须设置相关成本账户。

一、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一)“生产成本”账户

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确定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账户下应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用以分别反映基本生产的产品生产费用和辅助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基本生产是指为完成企业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商品产品生产。该账户借方登记某生产对象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和月末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完工转出的产品成本。该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完工的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该账户下应按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品种、类别等)设置明细账户,也就是产品成本计算单。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还应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用以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其一般格式如表2-1所示。

表2-1 产品成本计算单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该账户借方登记生产辅助产品或劳务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和月末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完工转出的辅助产品成本或分配转出的劳务成本。该账户期末如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完工的辅助产品成本。该账户下应按辅助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设置明细账户,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在设置上述成本账户时,企业也可直接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一级账户,以减少账户层级。在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二级账户,而是在“生产成本”一级账户下按产品品种等设置明细账户,以简化核算工作。

(二)“制造费用”账户

该账户从用途上来说是一个集合分配账户。从核算的经济内容来说,该账户也是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账户借方登记某期间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间接生产费用,贷方登记期末分配转出的制造费用。除季节性生产企业,该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该账户一般按车间设置二级账户,在二级账户下再按费用项目设置三级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其一般格式如表2-2所示。

表2-2 制造费用明细账

企业也可根据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和管理上的要求,对以上费用项目进行合并或细分,或者增减项目。但为了保证各期制造费用资料的可比性,企业制造费用的项目一经确定,就不应任意变更。

(三)“废品损失”账户

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应设置“废品损失”账户。“废品损失”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废品的损失性费用。该账户的借方登记从成本计算单(或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归集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回收的残料价值和应收的赔偿款项,以及结转到成本计算单(或产品成本明细账)“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的废品净损失,结转后期末应无余额。“废品损失”科目应按车间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或专行进行明细登记。

(四)“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的账户。该账户的借方归集一定会计期内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全部转入当期损益后,期末无余额。“管理费用”的明细分类账应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五)“销售费用”账户

“销售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展览费、广告费用、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费等。其借方登记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销售费用”的明细分类账应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六)“财务费用”账户

“财务费用”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财务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财务费用”的明细分类账应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虽然各个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各不相同,对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成本费用的发生都有着相似的属性,所以存在着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有的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有的要先进行归集,然后经过分配再计入产品成本。月终,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的产品,需将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要从生产车间转入成品仓库,经过销售,库存商品成本流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以计算销售损益。

具体来说,按照制造成本法的要求,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范围,它是被计算成本的客体,是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和生产耗费的承担者,即计算谁的成本。它是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和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由于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的不同,企业成本计算对象也不相同。对制造企业而言,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包括产品品种、产品批别和产品的生产步骤三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规模大小及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是指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划分的若干项目。通过成本项目,可以反映成本的经济构成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资金耗费情况。制造企业一般应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企业也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适当增减成本项目,如单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成本项目。

(三)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成本计算的间隔期,即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组织的特点。通常在大量、大批生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一致。在单件、小批生产的情况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期间则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一致。

(四)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不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计算产品成本是为了控制生产耗费,不同的管理要求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五)审核生产费用支出

审核确定各项费用是否应该开支,根据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该计入产品成本,确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

(六)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

对生产中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可以根据领料凭证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发生的人工费用,可根据产量通知单等产量工时记录凭证编制职工薪酬分配表等等。凡是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根据各要素费用分配表可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明细账户。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先进行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等账户及其有关明细账户。

(七)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

按受益情况进行待摊费用的摊销和预提费用的计提,将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分配计入各“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及其明细账户。本月发生的待摊费用归集后,应将本月摊销额按用途进行分配,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对尚未发生、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预提费用,也应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

(八)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各辅助生产车间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户的费用,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除完工入库的自制工具等产品的成本转为存货成本外,应按受益对象和所耗用的劳务数量情况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各有关成本费用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九)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月末,各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归集后,应区分不同车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计入本车间的产品成本中,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户。

(十)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经过以上费用分配,各成本计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已全部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如果当月产品全部完工,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即为完工产品成本。如果全部未完工,则为期末在产品成本。如果只有部分完工,则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十一)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在生产费用的分配、归集的过程中,要分别设置不同的账户,并按成本计算对象编制成本计算单。月末,根据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的成本计算单,将当月制造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户结转至“库存商品”账户及有关明细账户。在各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应当按成本项目列示各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十二)结转本月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

已销售产品的成本在当月月末要从“库存商品”账户及其明细账户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户。

(十三)结转期间费用和产品销售成本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能计入产品的费用,应计入有关期间费用账户,月末,要将“主营业务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本章小结】

成本核算的原则是指导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绳和标准,而成本核算的要求则是成本核算的原则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主要包括合法性、可靠性、实际成本、权责发生制、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一致性、成本—效益、重要性等原则。在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要求。

从对信息不同的需求角度出发,费用成本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费用可分为外购材料、外购燃料等9项成本要素。按照经济用途,生产费用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类,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按生产费用与产品的关系,费用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一般要经过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审核生产费用支出、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分配表、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本月已售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期间费用和产品销售成本等步骤。

【复习思考题】

1.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3.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划清哪些费用界限?为什么要划清这些费用界限?

4.产品成本核算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5.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费用可分为哪些项目?

6.按照经济用途,费用可分为哪些项目?

【案例分析题】

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形成了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等费用要素,这种分类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了些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前提。假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消耗没有办法确定,成本核算也就无从谈起。

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形成了成本项目与期间费用,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与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这种分类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消耗用到哪些方面去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回答。

这两种费用分类具有逻辑关系。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是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逻辑延伸,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体现了成本核算的经济用途观。

2.从生产工艺的角度看,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是直接生产费用,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专设成本项目,从账务处理的角度看,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归入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是(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外购材料

D.废品损失

2.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

A.废品损失

B.职工薪酬费用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B.产品生产用设备的折旧费用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D.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4.下列各项中,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 )。

A.生产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

C.产品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5.正确处理跨期费用的摊销工作,是为了正确划分( )。

A.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B.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C.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6.设置产品成本项目的目的是( )。

A.为了反映费用支出所属的劳动因素

B.为了反映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C.为了给编制材料采购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材料

D.为了反映生产费用的具体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

7.一般说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 )。

A.是相互一致的

B.是不相关的

C.是有一定差别的

D.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8.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项目的是( )。

A.直接燃料及动力

B.外购动力

C.利息支出

D.折旧

9.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 )。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D.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10.下列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无关的方法是( )。

A.车间领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

B.厂部管理用设备的计价方法

C.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D.机器设备的计价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说来,企业应根据( )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

B.对外报告的需要

C.本单位生产规模的大小

D.本单位成本管理的要求

2.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 )。

A.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B.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C.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D.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制度

3.费用要素中的税金包括( )。

A.印花税

B.土地使用税

C.房产税

D.增值税

4.记录材料消耗数量的原始凭证主要有( )等。

A.领料登记表

B.退料单

C.限额领料单

D.领料单

5.下列各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

A.购建房屋、建筑物的支出

B.购建机器设备的支出

C.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D.研究开发和申请专利权的支出

三、判断题

1.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应直接计入当月损益。( )

2.资本性支出应当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

3.企业主要应根据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

4.核算长期待摊费用,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

5.直接费用不一定都是直接计入费用,但间接费用一定都是间接计入费用。( )

6.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因此它属于间接生产费用。( )

7.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

8.“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应该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账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或专行。( ) z9xL7da8BmO5Pw5hYW98dNa3vSG32wfZ86j0pR9ZZ2ZtFQEuNNf+3GK8B1r0YA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