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一
认识会计

一、会计是什么

会计的认知

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意思:一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如李会计、严会计等;二是指会计工作,如小李是干会计的;三是指一个机构,如财务处;四是指以会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很多大学开设了会计专业。这四种意思还只是说明会计含义的一部分,并不全面。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会计,下面将做进一步的说明。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提供会计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有如下特征: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这是会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

(2)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能以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此外还有预测、参与决策、评价等拓展的职能。

(4)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是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

(5)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程序、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6)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种管理工具。会计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通过收集、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监督经济活动,调整经济行为,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知识链接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有了剩余劳动,人类为记录劳动成果的数量,采用了“结绳记事”“刻竹为书”等简单方法,这就是会计的萌芽。但这种会计的雏形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了社会分工,产生了原始的文字和数字,于是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能。

会计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的西周时代。当时设立了朝廷钱粮收支的官吏——“司会”,进行“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是对会计的解释。唐朝中后期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它在宋朝发展成熟,得到了普遍运用。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并且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个平衡公式进行结账。“四柱”相当于现代会计的“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本期结存”。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明末清初出现了龙门账,将账目划分为进(全部收入)、缴(全部支出)、存(资产并包括债权)、该(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年终通过“进与缴”和“存与该”差额对比,如果计算的盈亏一致,才能合龙,故称为“合龙门”,这标志着我国复式记账法的正式产生。

在西方,13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产生了借贷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发表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

现代会计一般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一阶段有两个质的飞跃:其一,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电子计算机逐渐代替传统手工操作,使会计在操作方法上有了根本的变化;其二,是生产和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会计分化为两个领域,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越发展越是社会化,会计就越重要,会计正是在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又产生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

(一)会计核算

核算职能,又称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与报账,为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记账、算账、报账。记账是指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采用专门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算账是指在记账的基础上,对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利润和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报账是指在算账的基础上,对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1.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指用来度量事物数量的尺度标准,通常包括三种计量单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排除同时运用其他计量单位,货币不是会计的唯一计量单位。如用实物量度反映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的数量,用劳动量度作为计算劳动报酬的基础等。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系统性、连续性。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对作为会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记录、计算和报告,不能有任何遗漏;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对繁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和综合处理,以形成完整的会计指标体系;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记录、计量和报告应当连续进行,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应是连续不断的。

(3)会计核算是以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为内容。这就要求会计记录必须以真实可靠的凭证为依据,保障会计记录的真实性。

(二)会计监督

监督职能也叫控制职能。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进行的检查监督,分为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其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目标的功能。会计的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等实施的监督检查。会计的社会监督是指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中介机构等实施的监督活动。

真实性审查,是审查各项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是否确实发生,是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性审查,是审核会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是否全面,有无遗漏等情况。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济业务及其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以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及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三、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因此,会计对象具体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个环节。而不同类型的企业或单位,资金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其中工业企业最具代表性,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是投资者投入和向金融机构借入,筹集到资金后便可进行生产经营,用于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采购材料、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经营管理中必要的开支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可分为三个过程,即材料供应过程、产品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企业运用资金,同时发生资金的耗费,通过资金的收回,最终获得收益,最后企业要确认利润并进行利润分配。在收回的资金中,会有一部分资金退出企业,如归还借款、上缴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剩余的资金留在企业,继续参加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资金运动过程

在供应过程,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各种材料物资,支付货款和采购费用,并将采购的材料物资存放在仓库备用,这时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过程,要领用各种材料等,发生了材料费用,使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发生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同时还要发生工资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这时储备资金及部分的固定资金和货币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随着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生产资金转化为成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为销售产品,企业还需要用货币资金和其他资产支付销售费用,出售产品实现销售收入,收回货款,这时成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货币资金依次不断改变其形态,称为资金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

四、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也称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指会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概括地讲,会计的目标包括提供会计信息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两个方面。

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它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做出的合理的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讲,凡是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的单位或组织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如图1-2所示。

图1-2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这一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例如,甲公司将商品销售给乙公司,甲公司的会计人员要做商品销售的账务处理,乙公司的会计要做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如图1-3所示。

图1-3 会计主体

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这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总之,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如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内部的某一个特定的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才能得到满足,会计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采用会计方法才能保持稳定,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当然,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将被清算所取代,从而使这一前提不复存在。但这不会影响持续经营前提在大多数正常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发挥作用。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若干等距离的会计期间,并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要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一个会计年度是指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明确会计分期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影响。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1.可靠性

可靠性又称真实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相互可比,它既包括横向可比,也包括纵向可比。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横向可比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例如,企业租入的资产(短期租赁和低值资产租赁除外),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由于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所以,会计核算上应当将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列使用权资产。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商品很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和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充分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取得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并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来处理。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六、会计核算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在本期内实际收到款项和实际支出款项,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在本期内尚未实际收到和支出的款项,即使是由于本期业务而实际发生的,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1-1】 宏伟公司12月发生经济业务如下:

12月10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60 000元已收到;

12月13日,销售产品一批,价款80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12月15日,收到2月10日销售产品的货款20 000元;

12月25日,以银行存款10 000元支付明年财产保险费;

12月31日,计算出本月应付的短期借款利息3 000元。

请分别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认12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分析:

权责发生制下:

12月份确认的收入:销售收入= 60 000+80 000 = 140 000(元)

12月份确认的费用:短期借款利息3 000元

收付实现制下:

12月份确认的收入:实际收到的销售收入= 60 000+20 000 = 80 000(元)

12月份确认的费用:实际支付的财产保险费10 000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能正确反映各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更准确地确定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的。

七、会计核算方法

认识会计资料和核算过程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复杂多样,为了便于核算和监督,需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设置账户,分类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以便为经营管理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并随时加以分析、检查和监督。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就是将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录的经济业务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成本对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进行归集和分配,以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以确定企业经营盈亏。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其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加速资金周转等有重要的作用。

(七)编制财务报告

编制财务报告是定期总结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财务报告主要是以账簿记录为依据,经过加工整理而产生的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的书面文件。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投资的决策依据。

以上七种会计核算方法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其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基本环节,登记账簿是中心环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终结环节。

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 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 kUvIi6cP1bEiPjJycMcYlJlwsuNdW0zfG4kloJym2h+7HogVxoSyJI+GG0q70m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