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中国宗教伦理近代化研究既关乎理论,又关乎实践。近年来,随着科学理论与时俱进发展,宗教和道德领域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以及新文献资料和新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深化此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创新理论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并以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镌刻在世界思想理论版图的显著位置。在道德建设与宗教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再到阐发中国宗教与中华文明的内在关联,开创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标志着我们党对道德建设与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道德建设与宗教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明确了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独特的价值体系,要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进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宗教伦理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心血,中国宗教伦理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百姓的智慧创造,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活力,其诸多理念、戒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共同之处。透过中国宗教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宗教界进步人士时刻关注社会道德状况,褒奖道德行为,鞭挞败德行为,并对传统宗教伦理进行时代取舍、诠释和创新,以推进良好道德秩序的确立,对当下的道德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明确了宗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需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人类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宗教,其中大多数因为不适应所处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从外部传入,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本土化,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逐步相适应。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宗教走出了符合国情特点的中国化道路,成为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这种“中国化”既有表层的,包括宗教服饰、宗教建筑、宗教仪轨等方面;也有深层次的,包括引导各宗教在制度规范、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对接。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伦理创造性融摄中国本土伦理,凝聚着马相伯、赵紫宸、吴耀宗、王治心、吴雷川等中国本土宗教神学家的创造性成果,丰富了中国宗教伦理的内涵,形成了外来宗教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对于推动我国各宗教真正成为中国宗教,而不是“宗教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明确了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不能只注重抑制消极因素、忽视调动积极因素,也不能只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忽视抑制消极因素,而是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在现代社会,宗教为信徒设计天国生活蓝图的梦想遭到破灭,但仍能维系信教群众的道德信念,可为信教群众的尘世生活提供行为指南,这种功能主要由宗教伦理来承担。中国宗教伦理近代化研究表明,与时俱进的宗教伦理为信教群体提供了道德信念,规范着他们的生活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说教比起宗教的其他神学理论,在教徒中有着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对教徒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要坚持“导”的态度,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发挥宗教伦理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明确了宗教伦理的时代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深嵌入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学者认为,我国各大宗教教义中的许多内容,比如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要求,与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我们所倡导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宗教界对这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群的内容,要加以挖掘,加以整理,加以强调。 因此,要善于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宗教界人士,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教育信教群众,使其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要求。

二、实践发展的日新月异

强化问题意识,是理论研究应有的一个鲜明导向。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我国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化解重大风险,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维护我国宗教领域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影响,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势力加剧,极端宗教思想在有的地方蔓延,网络宗教问题开始突出,佛教道教商业化乱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一些地方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当下,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重在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同时也需要强化相关理论研究,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是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历史思维,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为参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思考分析问题、把握前进方向、解决当下问题。学史可以观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了解历史、尊重规律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坚持运用深远的历史眼光、深邃的历史学识、深刻的历史思维,回顾过往、分析现状、判断趋势、把握未来,在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上树立了榜样。清末民初,中国各宗教发展遇到了多种问题,国人对宗教持负面印象者居多。从教训看,各宗教呈现避世、厌世特征,往往不关注、关怀现实社会,而沉溺于虚无缥缈的来世,算命、相面、抽签算卦、巫婆神汉、设坛扶乩、风水堪舆等诸种世俗民间活动及迷信思想抬头,以至于简又文认为以佛道为代表的中国宗教已“失却道德的或哲学的崇高意义了” 。从经验来看,近代中国宗教伦理入世倾向的渐强,大大推进了宗教自身的健康发展,扩大了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应当坚持以史为鉴,善于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向历史学习,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三、文献成果的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伦理研究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逐步展开、多线推进,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围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主线,我国宗教伦理研究者显著增多,学术视阈明显拓展,比较研究持续推进,各类研究成果陆续问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基础理论的整体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伦理学、宗教学等学科方法,确定了宗教伦理的结构、形态、特征,分析了宗教伦理的内在价值、构成要素及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积极推动宗教伦理基本理论向系统化方面发展。有的学者将宗教与伦理纳入文化视域中考察,认为二者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二者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式具有差异性。《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 用文化观念去讨论中国文化的根源,用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宗教与伦理》 对宗教与伦理关系进行历史逻辑分析,全面阐发宗教伦理的基本内涵,以及文明冲突与宗教伦理、现代宗教的伦理化趋势等问题。有的对宗教伦理的具体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宗教经济伦理研究》 ,在梳理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理论的基础上,对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家、中国道教以及日本宗教中与经济伦理相关的宗教伦理诸观念做了全方位的阐述。

各大宗教伦理思想研究。近些年,佛教伦理、基督教伦理、伊斯兰教伦理、道教伦理等几个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佛教伦理研究领域,学界推出了一系列成果:有的从佛教教义戒律研究入手,分析佛教伦理的结构层次,探讨其理论基础,并对南传上座部、藏传佛教、天台宗、净土宗的伦理思想进行具体研究;有的挖掘佛教的生态伦理、家庭伦理等方面内容,着眼于佛教伦理的现代转换与当代价值。在基督教伦理研究领域,有的从基督教伦理的特征、内涵、形而上依据等方面展开论述,有的围绕基督教生态伦理、生命伦理、家庭伦理、劳动伦理等方面进行梳理,有的就克尔凯郭尔、史怀泽、哈弗罗斯等人物的伦理思想加强阐述。在伊斯兰教伦理研究领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编写了《伊斯兰伦理学简明教程》,系统阐述了伊斯兰教伦理的内涵、范畴、规范、原则、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分类。还有的研究对伊斯兰教经济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慈善伦理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展开了与儒家伦理的比较研究。在道教伦理研究领域,既有《中国道教伦理思想史稿》、《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孝道的研究》等思想史的研究成果,也有《道教社会伦理思想之研究》(何立芳著)、《中国道学女性伦理思想研究》(刘玮玮著)、《道教的道德教化研究》(伍成泉著)等论题的研究成果。

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相关研究。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发展线索、问题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主要集中在伦理思想史研究、伦理思想专题研究以及具体人物个案研究等方面。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世俗伦理与宗教伦理往往相互关联,像曾国藩、章太炎、梁启超、梁漱溟等历史人物在阐述伦理思想时,大多会论及宗教,甚至会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资源、借力发力。可以说,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为中国宗教伦理近代化研究提供了背景支撑。 pU2qdEONe7KeHUo6V4y4AUvJ+5gJh8LSPmUaasEgJp35ljqJcbvMZmMq04SGkk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