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会计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会计要从无数经济数据中辨认出含有会计信息的数据,使之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加工处理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再输送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简而言之,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一、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一定标准辨认和确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过程。要完成全部的会计确认需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账簿中正式进行记录,称为初始确认;第二次是在会计报表中加以揭示,称为再确认。

1.初始确认

初始确认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是否应予确认。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首先应按会计要素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确定其属于哪一会计要素,应如何在会计账簿中加以分类记录,以剔除那些不符合会计核算特定规范要求的经济业务进入会计核算系统。

(2)何时予以确认。对应进行会计记录的经济业务,还有一个何时应予确认的问题。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信用的广泛存在,使得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与相应的现金收支行为发生的时间往往不能取得完全的一致,此时在选择确认的时间基础时就有两种选择:

收付实现制,即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是否收到现金作为确认的时间标准——只要收到现金或支出现金,不论其相应的权利或者义务是否形成都立即确认收入或费用。

权责发生制,即对于一切会计要素的确认,特别是对于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或义务是否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是否收到现金。

2.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

经过确认、计量后,会计要素应该在报表中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收入、费用、利润在利润表中列示。

根据准则规定,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是:符合要素定义和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才能列示在报表中;仅仅符合要素定义而不符合要素确认条件的项目,不能在报表中列示。

(二)会计计量
1.计量单位

会计计量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也不排除以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作为辅助量度。货币具有名义货币与实际购买力两种尺度。一般情况下,会计计量以法定的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2.会计计量属性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可变现净值一般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例如,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收回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3.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如何更好地理解计量属性的定义?以资产为例,在某一时点上对资产进行计量时,历史成本是这一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是这个时点上取得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是这个时点上出售这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现值是这个时点上,不重新购置,也不出售,持续持有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在任何时候只要是发生有序交易时,出售资产所收到或转移负债所付出的价格。以下是对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如表2-3所示。

表2-3 五种计量属性的理解

二、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有在确认与计量的过程中遵守以下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具体来说,收益性支出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例如,已销售商品的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等。资本性支出是为了形成生产经营能力,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应当作为资产反映,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支出等。

(二)收入与费用配比

正确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以便计算当期的损益,这是配比的要求。

收入与费用配比包括两方面的配比问题:一是收入和费用在因果联系上的配比,即取得一定的收入时发生了一定的支出,而发生这些支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些收入;二是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三)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又称实际成本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进行计价。发生物价变动时,也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

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使得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企业的经营业绩。 pPmWnApkD7a9a9wmjfqgp8sqmIzxZ/jRtgq5NkNICRdSaLufmnCOcA8eiAfaFk4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