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Accounting Elements)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含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下去的基础和保障。

2.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至于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可能产生的结果,则不属于资产范畴,不能作为资产确认。例如,企业已经实现销售但尚未收回的货款可以作为应收账款资产入账,但企业计划采购的物资由于尚未进行实际采购则不能作为企业资产入账。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这里的“拥有”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产的所有权;而“控制”则是指会计主体目前虽然尚未取得该项资产的产权,但实质上已掌握了该项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尽管企业并未取得其所有权,但由于其租赁期相当长,基本接近于该资产的整个使用寿命期,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认为企业控制了该资产的使用以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所以承租方应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例如,产品直接销售出去能实现价值的增值,为企业带来收益;机器设备虽然不用于直接销售,但能够通过其正常运转生产出产品,从而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因此,产品、设备等均属于企业的资产。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变现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资等。工业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又称为长期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的准备持有至到期收回的债券投资,以及企业委托银行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等。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企业股票或其他直接方式(如直接投入现金、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长期股权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影响和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取得更大的利益。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

其他非流动资产是指除了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如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二)负债
1.负债的含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

负债是由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能确认为负债。例如,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会产生应付账款;接受银行贷款会产生偿还贷款的义务。只有源于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会计上才能确认为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购买合同等不能形成企业的负债。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这是负债的基本特征。“现时”体现了负债的时间概念,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实义务,不应当确认为企业的负债。

(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如果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日期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有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的负债,但最终都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3.负债的分类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负债通常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清偿的债务。企业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种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债务,包括各种应付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

(2)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也可以解释为除流动负债以外的各种负债的统称。企业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企业借入长期借款,主要是为了长期工程项目。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长期债券。

长期应付款是指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长期应付款项,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的投资人按照企业章程或者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包括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和追加资金形成的所有权,是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的主要构成内容。实收资本在股份制企业称为“股本”。

(2)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指企业的非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本投入形成的资本积累。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主要用于转增资本。

(3)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弥补企业的亏损和按照法定程序转增资本。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用盈余公积分派现金股利。

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比例(一般为10%),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比率,从净利润中提取。

(4)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做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四)收入
1.收入的含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

2.收入的特征

(1)收入产生于企业的经常性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发交易或事项中形成。例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属于收入的范畴;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属于偶发交易或事项,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是利得,而不是收入。

(2)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不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4)收入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导致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的构成

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1)主营业务收入,亦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在制造业主要是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取得的收入,在商品流通企业主要是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亦称为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在制造业,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指销售材料、转让技术、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以及从事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

(3)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得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应予以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收入是指狭义的收入。广义的收入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即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收入,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和取得的罚款收入等。

(五)费用
1.费用的含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1)费用发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而不是发生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如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耗费等。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偶发交易或事项造成的耗费属于企业的损失和支出,而不是费用,如出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等。

(2)费用的发生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相对于收入而言,费用不可避免地减少企业收益,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都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是为了取得盈利而发生的相应耗费,与收益具有配比作用。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是一种投资增值的返还,与资本密切相关。

3.费用的构成

(1)狭义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经营活动直接有关的成本费用开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与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无直接关系,不参与成本计算而计入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成本与费用虽然都是企业经济资源的耗费,但它与费用又有一定的区别,成本是费用的对象化,是为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费用。企业发生的费用不一定都计入成本,因此费用按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可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直接有关的费用,包括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所发生的间接费用。这些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后,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由于产品生产费用必须对象化到具体的产品中去,所以产品生产费用又可称为产品生产成本。

(2)广义的费用,包括各种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

所谓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企业会计中主要表现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

(六)利润
1.利润的含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利润的特征

(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当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现为企业利润;反之,则表现为企业亏损。

(2)利润的形成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亏损的发生则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利润的构成

利润指标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再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也称税后利润,是指利润总额扣除按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ugBcSF+GsitcXG8a1iOQ8hEcjP0HpiU8ywKsYCqpm2qlt9OvLXOA5c5b5mflyQ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