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研究报告

栖霞区科技局课题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指导组 [1]

近年来,全球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栖霞区抢抓机遇,制定并发布《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栖霞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行政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三区一体”,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南京新港生物医药园两大产业园高度集群,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目标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药物研制高地。

全区共有93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06家;建有生物医药领域高校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站三中心”等各类产业创新平台119家。南大、南中医等高等院所集聚,扬子江海陵、正大天晴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诺唯赞生物等后起之秀高速崛起,南京优科连续4年入选中国化药企业百强,南京圣和入选2021年中国化药研发实力百强、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中国中药百强,金陵药业入选2020年中国中药研发实力50强,华威医药入选CRO前20榜。南京经开区连续2年入选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排名50强。

一、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是栖霞区主导产业之一。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930家,其中包括药品生产企业111家、医药研发企业289家、科技服务类企业162家,流通及其他类企业368家。这些企业中共有规上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101家,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已上市产品涉及化药、中成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

(一)企业基本情况

1.药品生产企业

区内共有正大天晴制药、扬子江药业海陵、圣和药业、康缘阳光等111家药品生产类企业。持有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企业共有17家。下表为10家药品生产企业代表。

表1 药品生产企业代表

2.医药研发企业

区内共有诺唯赞、开元医药、华威医药、生命能、颐兰贝等289家医药研发企业。下表为10家医药研发企业代表。

表2 医药研发企业代表

(续表)

3.科技服务类企业

区内共有礼华生物、吉诺思美、中科拜尔、雷越医疗等162家科技服务类企业。下表为4家企业代表。

表3 科技服务类企业代表

4.药品流通及其他类企业

包括国药控股文德医药、华润南京医药、江苏省科学器材、三诺医药、国药控股南京医学检验有限公司等在内368家。下表为10家企业代表。

表4 药品流通及其他类主要代表企业

5.上市公司

区内有海辰药业、金陵药业、诺唯赞共3家主板上市公司,正科医药、汉典生物共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涵盖了药品生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其他(生物技术、保健食品)三大方向。(表5)

表5 区内生物医药上市/挂牌公司一览表

(二)产出及税收

1.营收情况

2022年全区规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收规模207.74亿元。前十家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20.17亿元,占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营业总收入57.85%。(表6)前十企业有4家在行政区,营收共计35.71亿元,占前十企业营收的29.72%。

表6 年营业收入前十企业

2.税收情况

2022年全区生物医药规上企业纳税8.99亿元(增值税),其中年纳税额(增值税)超1 000万的19家,纳税7.99亿元,占产业纳税总额的88.9%;超500万的22家,纳税8.18亿元,占产业纳税总额的91%。

二、生物医药重点平台

目前全区建有生物医药各类平台119家,平台类型包括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三站三中心”等。其中国家级 8 家、省级 42家。(表7)

表7 区内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部分)

三、栖霞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龙头企业带动不足,产业规模总量有待提升

2022年,栖霞区生物医药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为南京正大天晴,仅为38.63亿元,10亿以上企业3家,1亿以上企业37家。对比2021年全国主营业务收入百亿级以上企业超过50家,全国生物医药营收百强均超过30亿元,栖霞区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缺少真正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巨头型企业。近年来仅有诺唯赞1家区内企业新成长为行业内龙头,相比于其他园区不断涌现的细分龙头企业而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下一步,加大力度争取重大平台建设,培育链主企业、招引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内公共设施管理和服务平台,打造补资源、促转化、有影响的区域产业链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研究基础和载体支撑,提升领军型企业吸引力。同时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开展龙头招商,吸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优质项目。梳理有潜力成为链主的本地企业,通过高校科研资源对接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加快向产业链核心和价值链高端跃升。

(二)产业不够聚焦,多头发展不易形成优势

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方向不够聚焦。栖霞区在去年发布了《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栖霞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聚焦打造创新药研制高地的目标。但从园区自身规划以及招商层面来看,与打造创新药研制高地的总体目标不能完全聚焦,只有产业聚焦才能形成合力。

下一步,紧扣南京市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特色的生物医药创新重镇发展方向,结合栖霞实际,充分发挥产业园区优势,精准布局创新药研发产业链,打造栖霞发展生物医药独特优势。

(三)产业用地紧张,企业增产扩能需求难以满足

一方面,疫情及带量集采背景下,部分“风口”型企业增产扩能需求快速增长,却面临工业用地资源难以满足的困境。另一方面,经开区缺少产业政策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同时,经开区专业生物医药载体空间正在筹建,相较于已经形成了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江北新区、江宁区,略显滞后。

下一步,采取“经济飞地”的合作模式留住企业。推进安徽宿州生产基地、广西来宾生产基地战略合作,共建医药原料药和化学中间体的生产飞地,携手打造医药化工园,帮助区内高端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企业解决生产基地难寻的难题,将化工企业研发、销售留在栖霞区。

(四)专业投资机构不多,资本市场不够活跃

据统计,在栖霞区注册的基金管理公司18家,区创投参与出资的基金17只,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基金5只。截至2022年年底,区创投累计对5家生物医药基金出资,投资栖霞区南京优科、丹诺健康等4家企业共计7 003万元。另有外区3只基金投资栖霞区申基生物、科默生物2家企业。资本市场活跃度较低,专业投资机构数量少,加上项目数量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投资规模小,无法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加大对产业投资的政策支持,引导市场投资。一方面,推进区级产业政策落地,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以及对投资基金促成栖霞区产业创新项目落户栖霞区的,择优给予一定奖励。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出资背书,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参股或设立产业专项基金,打造具有栖霞特色的基金群。

[1] 课题负责人:陆俊 专家指导:朱静

本文在2022年度栖霞区“校地党校工作联盟”课题调研评奖中获一等奖。 78lrBp0AxqsT17ML7B2w01zkWPSp0UVScRTrYerKLuKhgohVyZJj2UN96q9uXV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