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

心理健康近年来成为流动人口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已有研究却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为了给出一个相对综合全面的结论并找出造成已有结论矛盾的原因,本研究对PubMed、OVID、ERIC、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3.0软件中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与元分析。从501篇文献中找到11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证研究,涉及4 621名流动儿童和5 076名城市儿童。结果发现与城市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36,95%的置信区间为0.21~0.59。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7个子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化均数差SMD介于0.24~0.37之间,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该结论的稳健性。流动儿童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存在一定关系,因此需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一、问题提出

世界很多国家均存在着城乡间的人口迁移,因此了解城乡生活环境变迁对流动人口造成的影响十分重要 。从农村进入城市不仅仅是物理居住环境的改变,还会涉及心理上的适应和转变。布格拉等人发现进入新环境后,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处于较好的水平 。部分原因在于进入流入地后,流动家庭内部的情感支持增强,同时能享受到城市的服务和使用城市设施 。然而,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心理也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感知到的社会排斥会增加其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风险 。因此,人口流动对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流动发生地区的具体情境因素。

近年来我国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许多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将孩子带入城市,从而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有学者根据教育部于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发现2017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数量约为1 897.45万人。一方面由于环境的改变和缺少本地户籍,流动儿童更容易面临来自城市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被父母寄予厚望,流动儿童也通常背负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因此,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担心城乡生活环境的改变会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山大学尤黎明研究团队对广州市1 182名5~6年级的城乡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1%,远高于本地儿童心理问题9.8%的检出率 。中科院心理所刘正奎团队调查了北京地区58所学校的7 296名流动儿童,结果发现,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呈U型曲线关系。与本地儿童相比,刚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存在更多的焦虑和抑郁问题,随后这些问题慢慢减少。但是在进入城市8年之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 。浙江大学周旭东团队通过比对1 858名流动儿童和2 359名城市儿童的相关数据,发现流动儿童出现外部问题、自我伤害念头和自我伤害行为的比例更高 。还有学者发现研究中对流动人口的操作定义相当重要,根据出生地划分的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别不大,但是按照是否拥有本地房产划分的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更高 。不过,另外一些实证研究却指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人们所普遍想象得那么严重。如张华和谢云天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简易自尊问卷以及学习习惯测查表对1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总体孤独感较低,自尊程度较强,学习习惯较好

鉴于已有研究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着诸多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利用系统评价与元分析对已有证据进行定量综合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我国流动儿童与城市本地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鉴于系统评价与元分析的探索性,本研究没有提出专门的研究假设。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严格遵循系统评价与元分析PRISMA声明所建议列出的报告项目。本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案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CRD42018090676)并已公开发表。

(一)文献检索策略

本研究在2018年8月16日对PubMed、OVID、ERIC、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没有语言、日期、文献类型的限制。

(二)文献纳入标准

只有符合下面标准的文献才被纳入系统评价与元分析中:(1)基于横断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测量心理健康所用到的测量工具为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2)流动儿童指的随父母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学习持续时长大于6个月的18岁以下的儿童;(3)对照组为城市本地儿童;(4)提供了流动儿童、城市儿童两组的人数(N)、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的总分和维度分的平均数(M)、标准差(SD)及其他可以转化为标准化均数差(SMD)的t值、p值等信息。我们剔除以下文献:(1)非实证、非定量研究(即综述、评论或定性研究);(2)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不是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3)没有提供元分析所必需的信息;(4)利用同一数据重复发表文献(只保留资料最全的一项);(5)没有城市儿童作为对照组。

(三)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文献的筛选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非重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剔除那些与研究主题无关的问题。遇到不一致的文献时,则通过协商完成;如果协商后仍不能达成共识,则保留该文献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下载前一阶段所保留的文献全文,两位研究者独立阅读,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列出剔除的原因,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遇到有争议的文献,两名研究者通过协商解决;对于通过协商仍无法解决的问题,请一名资深研究者担任仲裁员。对于文献中交代不够清楚的地方,在必要时进一步联系论文作者加以确认。

对于保留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主要提取信息包括研究信息、被试信息和结果信息。具体包括:第一作者、年份、地区、年龄/年级、学校类型、流动儿童定义、人数、平均数、标准差。

为了减少研究的异质性,我们进一步将研究方案中的心理健康量表限定为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团队认为这是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主要结果变量是MHT的总分,次要结果是MHT八个分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四)纳入文献质量评估

本研究使用香港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Chen Mengtong团队的质量评价表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质量评定。 该检查表共包括10个项目:研究设计、抽样方法、父母外出情况、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水平/年龄、对照组、数据搜集方法、有效回收率、测量工具、统计方法和数据的完整性。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定,并通过进一步讨论解决了评价中的分歧。

(五)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3.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选项为“两组数据比较,连续变量,非匹配组,每组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样本量”。本研究中,我们将流动儿童视为实验组,城市儿童为对照组。由于研究间存在较多的异质性,借鉴以往研究的做法,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I 2 来评估异质性的大小。 I 2 显著意味着异质性不能归因于随机因素。本研究使用Egger检验和漏斗图来检测出版偏差。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到501篇非重复文献。经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项。其中有1项研究分别报告了被试女童和男童的2组数据,故共获得14组有效数据。

图2-2-1 PRISMA流程图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所选择与剔除的文献数量。最终纳入11项研究,所有研究均为横断研究,虽然部分研究没有详细报道抽样方法、有效回收率和心理健康的总分,但大多数纳入研究都有明确的研究设计,并使用了适当的测量和统计方法。关于流动儿童的定义,6项研究中以是否具备本地户口作为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区分标准,5项研究中没有提供明确的区分标准。

图2-2-1 文献筛选流程图

所纳入研究的主要特征见表2-2-1。研究被试包括了4 621名流动儿童和5 076名城市儿童,主要为2~8年级的在校学生,集中在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江苏、黑龙江、广西、广东、甘肃、重庆等地。

表2-2-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表

(一)元分析主要结果

本研究主要结果变量是MHT总分。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MHT总分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SMD=0.36(0.18,0.55)](见表2-2-2,图2-2-2)。Egger's test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

森林图是以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为基础,用数值运算结果绘制出的图形。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一条垂直的无效线(横坐标刻度为1或0)为中心,用平行于横轴的多条线段描述了每个被纳入研究的效果量和可信区间,用一个棱形(或其他图形)描述了多个研究合并的效果量及可信区间。它非常简单和直观地描述了Meta-分析的统计结果,是Meta-分析中最常用的结果表达形式

表2-2-2 元分析主要结果

图2-2-2 MHT总分元分析的森林图

本研究的次要结果变量为MHT的8个维度得分。结果发现在7个维度上,流动儿童的得分均高于城市儿童,具体结果为过敏倾向SMD=0.24,95%置信区间为(0.08,0.39);对人焦虑SMD=0.27,95%置信区间为(0.07,0.46);学习焦虑SMD=0.35,95%置信区间为(0.21 ,0.49);孤独倾向SMD=0.30,95%置信区间为(0.12,0.48);身体症状SMD=0.26,95%置信区间为(0.12,0.41);自责倾向SMD=0.37,95%置信区间为(0.24,0.50);恐怖倾向SMD=0.31,95%置信区间为(0.12,0.51),具有异质性(I 2 分别为90.74%,94.58%,89.15%,93.45%,90.22%,87.09%和94.38%)。仅在冲动倾向的子维度上,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得分无显著差异,SMD=0.15,95%置信区间为(-0.03,0.33)。Egger's test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

(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为了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删除了那些没有明确报告流动儿童操作定义的研究,再次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是稳健的,MHT总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20(0.09,0.30),7个子维度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介于0.08~0.27之间(见表2-2 3、图2-2-3)。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儿童,不存在发表偏倚(详见图2-2-4)。

表2-2-3 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览表(明确使用户口区分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

图2-2-3 MHT总分元分析的森林图(明确使用户口)

图2-2-4 MHT总分的漏斗图(明确使用户口)

四、讨论分析

以往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结论不一,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本系统评价与元分析力图对于这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于城市儿童。有学者使用中文版的儿童优势与劣势问卷等工具,也发现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我们元分析的结果依赖于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不同的测量结果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结论的稳定性。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儿童与其生活环境和家庭有重要关联。从家庭方面来说,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通常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在适应城市生活和学校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加之其父母对儿童权利的认识和尊重儿童的观念相对缺乏。从生活环境来说,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流动儿童在短时间内难以习惯,从而引起他们的不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张迪等人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通常来自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难以适应城市学校的教学,并且在衣着打扮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也有差距,由于自信心和自尊不足而对自己持否定态度,有较多的消极情感,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流动儿童来自农村,其固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休闲娱乐活动和卫生服务等方面均与城市有所不同。我国很多福利待遇均与户籍挂钩。由于户籍没有进入父母所在的城市,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所能享受到的社会医疗福利权益尚存在一些差异。这一现状无疑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青少年的白天过度嗜睡与其抑郁症状、失眠症状存在显著相关 。与城市儿童相比,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有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人口患慢性精神疾病的比例更高,所接受的心理健康服务更少

鉴于流动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高于城市儿童,社会、学校和家庭应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流动儿童精神障碍的任务迫在眉睫 。已有研究表明,客观环境变量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许多中介或调节变量,如流动儿童家庭内部的依恋与情感支持、来自教师和同伴的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和所在社区的邻里满意度等 ,这些变量是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也有研究发现,给流动儿童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培训也有利于保护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领域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例如更注重抽样的代表性等,利用这些高质量的研究来分析样本规模、所在地区等因素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未来的研究主题应侧重于探索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纳入研究的研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这使得本研究结果在解释时需要谨慎。5项研究没有明确报告流动儿童的操作定义,所纳入的文献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使得我们没有进行亚组分析。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局限。 2Ks2n0IpiAXDRpyMjf1rZQjfWPPs4jEqs6VN10JoKi00GiRimTIEXIfdjJNwf8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