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鄱阳湖流域水环境概况

1.1.1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现状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土地面积166 947 km 2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面积占36%、丘陵占42%、平原岗地占12%、水域占10%。省境周边三面环山,峰岭交错,中部丘陵、盆地相间,北部开阔,整体地势走向为南高北低,周边高中间低,构成一个以鄱阳湖平原为底部的不对称盆地。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 700多条(流域面积10 km 2 以上),其中,100 km 2 以上的河流451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面积为162 225 km 2 ,其中,位于江西省境内面积156 977 km 2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除鄱阳湖水系外,还有北部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河流,西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以及南部汇入东江水系的寻乌、定南水等河流。

《江西省水资源公报(2010—2019)》指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 640 mm,但在全省境内时空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上:北部大于南部,东边区域大于西边区域;时间分布上:降水主要集中于上半年的4—7月,为丰水期;在下半年的8—12月降水相对较少,为枯水期。

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 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蓄水能力293亿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2 86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 34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2%和67%。直到2019年年末,全省共蓄水总量101.99亿m 3 ,地表水资源量 2 032.67 亿m 3 ,地下水资源量 482.42 亿m 3 。全省年供水总量为253.34亿m 3 ,仅仅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12.3%。全省人均用水量543 m 3 ,人均水资源量2 200 m 3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较于其他省来说,江西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但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水污染风险。

1.1.2 鄱阳湖流域水污染及来源

尽管江西省拥有巨大的水资源,但是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水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鄱阳湖流域近年来水质状况有所下降,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有上升趋势。《江西省水资源公报(2019)》和《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指出,鄱阳湖水质依旧是以污染严重的Ⅳ、Ⅴ类水为主。在江西五河中,抚河上游地区水质检测中显示汞、砷等重金属含量偏高,入湖口处钾、可溶性二氧化硅、铅、镉和溶解氧等项的含量较高;信江流域处,上游地区由于矿上废水的随意排放,信江水域出现重金属污染;饶河上游地区主要是硝酸、亚硝酸和铜污染。在饶河入湖口处,水质检测报告显示该处绝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高于其他河水含量,硫酸根、铜、锌、钼、汞、溴和锶的含量更为明显。各地河流、湖泊等区域水源地时常会出现水源污染的恶性事件。例如在2007年赣州南康市段河流内大量鱼虾死亡,水质监测结果为严重污染的超Ⅴ类水;2008年瑞昌市发生的自来水污染事件,导致百人中毒送医;2016年宜春上高、宜丰两县企业偷排,导致居民自来水严重污染无法使用;同年,新余仙女湖流域由于相关肇事企业随意偷排工业废水,造成仙女湖水质中铬严重超标,对周边地区居民用水造成严重影响。

尽管江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却由于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无法使用,进而导致水质性缺水问题时有发生,使得丰富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

(1)农业

江西省由于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成为我国九大产粮基地之一。然而,伴随着传统种植业快速发展,农药与化肥的施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江西省平均每亩农田的氮肥施用量已达11.94 kg,分别是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3.1倍、1.41倍、1.5倍。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只有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大量未经植物吸收的化肥被雨水溶解带入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全省各地养殖场的绝大多数动物排泄物缺乏正规处理而被直接排放到外界,畜禽养殖水污染直接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工业

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江西省经济建设早期的大量投资集中于高污染重工业,同时由于环保意识薄弱,污水处理技术欠佳,众多高污染企业污水排放不达标,更有甚者钻监管漏洞进行污水偷排。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大面积严重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3)生活

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日常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导致降水淋溶,即便在有较好管理措施的村镇,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也仅限于简易的堆存或填埋,没有防渗衬垫及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设施,垃圾的直接危害及其渗滤液的污染不可避免;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村耕地的减少,原本用于施肥的人粪尿肥使用率大大降低,危害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乡镇居民集中的地方,问题更加严重。未得到妥善处理的人类粪尿随意堆积,在降雨的作用下对地表及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周边水体发黑发臭,严重破坏周边水生态自然景观。

1.1.3 水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太湖、滇池的水质不断恶化,国家投入大量精力治理却难以得到有效成效,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夏季经常有蓝藻滋生,严重影响湖泊水质,对周边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造成严重影响,对当地本来就水资源非常紧张的局面“火上浇油”。可见,一旦水质受到影响,再利用相关的补救措施去进行水治理,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防范是保护水环境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就目前水环境污染来看,主要是以面源污染为主。面源污染,具有广域性、间歇性等特点,污染源及污染途径也具有不确定性。相比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多,防范控制难度也更大。而现有的水资源管理、研究更多的是集中于水资源保护,缺乏对水环境污染来源的科学认识。如何将水质和水量概念的结合并有效地识别影响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而科学评估水环境污染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危害,为治理水环境、水污染等问题提供借鉴思路。有效降低经济社会生产过程中污废水排放对生态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对利用和管理好有限的水资源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能够为提高经济产出、用水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AM+Lk/aAAfUu/iMukqdWQsV7Gfxwvs77O2Z7nAAx9NtUirglcnipZLEgvlyBz+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