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现状

(一)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行业发展潜力无限

得益于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开始我国人口出生率有小幅回升。综合2016—2018年的新生人口,至2018年我国0~3岁婴幼儿群体超过5000万名,婴幼儿托育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直至2021年7月,我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我国对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转变,母婴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婴幼儿照护产品和服务。《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行业迎来有序发展时期。2001年国家颁布《纲要》和201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等纲领性文件中都提出幼儿园一定要把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位置,政策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为托育行业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发展空间。加之资本进入婴幼儿卫生与保育服务市场,机构间的激烈竞争有利于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行业的发展。未来通过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标准制定、监管落实,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二)婴幼儿卫生与保育认知度有待增强

目前我国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仍以家庭照料为主,家庭对专业化的托育机构整体认知度不足,并且当前我国婴儿卫生与保育方面整体面临着师资不足、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资质良莠不齐的问题。《托育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准则(试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等相关文件指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任职要求:保健员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且经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并应当定期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但是目前,随着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保育员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有关调查发现,在保育员中,拥有初中学历的人数居多,占53.4%;初中以上学历的占32.2%;仅具有小学文化的占14.4%。可见,仍有部分保育员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学历要求。调查还发现,保育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等级水平较低。加之高等教育阶段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并未进入托育机构工作,直接导致了幼儿园卫生保健队伍缺乏专业人员。以小见大,从师资的一隅可以窥见我国对于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增强,需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的步伐,从基础设施、课程实施、从业人员等方面布局,提高社会认知。

(三)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内容重身体轻心理

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的绿皮书《每个儿童都很重要》中指出建立一个涵盖教育、健康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框架,以缩小幼儿发展差距。其中指出幼儿良好的5项指标中一项为“健康”,这里的健康是指婴幼儿身体、心理状况良好并享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国际上还有很多文件相继出台,指出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应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从相关研究来看,在托育机构和幼儿园中教师还是更注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很少关注婴幼儿心理上的变化,也没有在婴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及时排解,大多数教师对于婴幼儿的哭闹都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这反映出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更重视婴幼儿的外显的身体健康,而常常忽略了婴幼儿内隐的心理健康。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提升认知,更多关注婴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发展趋势

(一)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和领域的融合化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和五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逐渐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纲要》中指出语言领域的目标:“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与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从表述中不难看出,幼儿语言领域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为婴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良好的心理氛围又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这表明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和语言领域内容的交叉融合。此外,这种融合的趋势也体现在一日生活中,一日生活包含在托育机构进行的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从入园晨检开始,包括盥洗、进餐、如厕、喝水等内容,一日生活的内容是培养婴幼儿健康的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

(二)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内容的综合化

18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曾提出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画》中也提到过“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也主张反对束缚婴幼儿的个性,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随着对健康概念认识的转换,婴幼儿卫生与保育不仅仅只是指婴幼儿的身体的健康,也涵盖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且更加关注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范畴。卫生保健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心理健康更加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及其预防和干预措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范畴则是更加关注人际关系、机体、社会、国家等内容。婴幼儿卫生保育模式的转换使得研究内容综合化,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解释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查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科学地制定卫生标准。在这种综合化的趋势影响下制定婴幼儿卫生与保育不单单是教育机构的事,而应该是教育部门、医疗部门乃至全社会关心的事情。

(三)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将会更加多元化。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质性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研究不仅涉及量化研究,还涉及质性研究,其研究方法与教育学、卫生学、心理学领域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必然会受到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发展的影响,从而拓展研究的范式、方法。

(四)婴幼儿卫生与保育保教人员的专业化

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发展的方向需要由教师来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实现婴幼儿健康发展目标的保障。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之初并未受到重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高,各个幼儿园也没有经费来招专门的保育人员,保育员工作呈现出了待遇低、队伍流动性强等特征,不利于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导致各个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良莠不齐。随着《规程》和《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保育员的工作职责与聘任资格越来越明确,保教人员的工作逐步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拓展链接

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发展概述

现代人对于学前健康教育的重视始于19世纪,法国率先在学校教育中提出要关心学校卫生和儿童健康,以后各国相继仿效,美国儿童健康组织于1919年第一次使用“健康教育”一词。

在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学期儿童的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19世纪20年代初,陈鹤琴等教育家就提出学前教育的重点在于“建立儿童健康身体的基础,同时使优良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初始的基础”。但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与学前教育自身的发展一样,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前儿童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上确立了保证儿童健康的重要地位。例如,1952年颁布的我国首部关于学前教育的最高法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中,将“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作为幼儿园的首要目标,明确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后多次修订或新颁布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中,也都将健康作为首要目标;卫生部、教育部、国务院于1980年、1985年、1994年先后三次发布了关于“托儿所、幼儿卫生保健制度”及其管理的专门法规,从生活制度、婴幼儿饮食、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制度、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防病工作安全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上做了详细的规定,逐步确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卫生保健制度。

1986年以后,我国学前健康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0年第四届中国幼儿教育研讨会在为国家教委修改《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提供科学依据的研讨活动中,首次建议其中可设立综合性的幼儿健康教育内容,1992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了各类学术专业委员会,在其组织领导下确立了包括学前健康教育在内的8个研究课题。1995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正式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文作为独立部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纳要(试行)》将健康教育确定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

近年来,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引人注目,在重视城市学前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学前健康教育的扶持力度,并在深入研究3~6岁儿童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对婴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此同时,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开始走出简单模仿和实践国外健康教育模型的阶段,进入理性思考时期,即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加强研究,大胆创新,出现了学前健康教育百花齐放的局面。随着对儿童健康关注的加强和强调和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发展,学前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知识实践

一、判断题

1.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内容要更加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并不重要。

( )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

3.按照生理解剖特点来划分,可以把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1岁婴儿期婴,1~3岁幼儿早期,3~6、7岁幼儿期。

( )

二、填空题

1.0~3岁的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指导目标应是培养婴幼儿成长所需要的______,为婴幼儿提高运动能力和探索能力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2._____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健康教育确定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一。

3.《幼儿教育辞典》中对“保育”的解释是:_____向0~6岁的儿童提供生存与发展必要的环境与物质条件,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培养,以帮助儿童获得良好发育,逐渐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调查研究主要分为_____、_____、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撰写报告五个步骤。

5.由于婴幼儿_____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功能差,易受病原体感染而发生传染病。

三、简答题

1.结合实际案例,简述研究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常用到的方法。

2.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谈谈婴幼儿卫生与保育未来发展趋势。

3.简述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内涵。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市一所托育机构中的多名幼儿集体到医院就医,家长怀疑是托育机构中的午饭导致了幼儿的食物中毒,医生建议两名情况比较严重的幼儿转往省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据调查显示,出现呕吐症状的幼儿午饭均吃了土豆丝、红豆大米稀饭和小馒头。卫生监督部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对托育机构食堂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托育机构食堂卫生及膳食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托育机构为幼儿提供的土豆有长芽现象。经检验科化验,长芽土豆是造成孩子集体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出现此次事故后,相关部门责令该托育机构进行整顿。

(1)结合上述案例请思考怎样确保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

(2)请你结合上述案例和实际情况谈一谈学习婴幼儿卫生与保育的作用和意义。

2.小李老师是一名刚从医科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老师,因为特别喜欢孩子,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托育机构做保健老师,负责托班幼儿的晨检和药品管理工作。托育机构对保健老师的职责有明确要求: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原则,针对幼儿情况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为此,每天小李老师都早早地等待幼儿入托晨检。晨检时,小李老师认真地为每位幼儿检查,并总是会热心地与家长聊一些关于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因此,小李老师所负责的保健室总是出现很多家长排队的情况。有天,因为人多和工作繁忙,小李老师把家长带来的药品错装到托班的药箱里,险些造成吃错药的情况。小李老师因此受到了园长的批评,园长认为其工作方法不得当,希望其改进。小李老师听了以后非常不服气,觉得自己与家长没有聊无关内容,为什么就错了呢?

(1)你认为小李老师错了吗?为什么?

(2)请你集合案例谈一谈保健老师在晨检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dS6URTfxOqrmAVutOR4QSlmPnfJ+grHo190UCR8uiwW2uTFnLK4XE2r+xLepND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