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苏南传统村落作为典型研究区域,以乡愁为研究对象,借助扎根理论、结构方程、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与方法,探索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理论模型,揭示乡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拟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理论模型,拓展地理学视角下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理论内涵。
(2)基于主客视角开发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量表,并进行验证,对乡愁进行定量测度,同时揭示乡愁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时空交互特征,为乡愁测量和时空特征提供测度和表达方法。
(3)通过选取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影响因素测量指标进行“主客”感知评价,建立模型探查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影响因素维度,并剖析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影响机理,为传统村落旅游地“记住乡愁”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建议。
与以往乡愁的研究侧重文学、哲学和心理学学科有所不同,本研究融合地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在地理学情感转向背景下,关注城镇化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旅游地的乡愁研究,挖掘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丰富本土化的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理论成果。以往的乡愁研究局限在外游子、海外移民等群体,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地居民面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不禁产生了淡淡的乡愁,因此在乡愁的研究中不应忽视在地居民这一重要群体。同时,传统村落也满足了游客对乡愁的诉求,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主客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理论研究是个重要的议题。本研究以苏南传统村落为案例地,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理论模型,揭示乡愁的时空特征与影响机理;拓展旅游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视角,借此丰富乡愁及乡愁旅游的理论研究,对传统村落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地规划建设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研究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对传统村落旅游地乡愁的理论、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传统村落成为人们“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了解传统村落居民和游客的乡愁时空特征和乡村文化感知差异;通过适当开发旅游有助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恢复遗失的文化记忆,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有助于满足游客的乡愁动机,坚守传统村落旅游地的个性与特色旅游,进而增强其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乡愁的视角为政府把传统村落建设成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地提供政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