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综合述评

国外乡愁的研究从1971年至2004年稳定增加,2005年至今飞速发展。国外对乡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逐渐全面,扩展到社会学、历史学、营销学等方面,并在上述研究领域产生了系列成果,大大扩充了nostalgia研究的学科和理论基础。国外乡愁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文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乡愁与记忆、情感、历史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情感和记忆是基础和核心。乡愁在医学治疗、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开发等领域进行了应用。国内乡愁研究从1979年至1998年处于起步阶段,1998年至2002年处于稳步上升阶段,2013年后,国内乡愁有关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乡愁逐渐得到地理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国内乡愁研究高产学者主要集中在文学、哲学领域等领域,开始扩展到地理学领域,出现相对较为集中的作者群,如刘沛林团队、汪芳团队、周尚意团队等。因此,乡愁研究关键词频次最高的是文化乡愁,其次是现代性、城镇化、余光中等。

本研究从乡愁文献统计分析、相关概念区分、主体和载体、乡愁的尺度和维度、乡愁的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了资料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依然有些方面相对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从研究学科来看,在全球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国内乡愁有关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且由以往聚焦的心理学、精神学等等学科领域开始扩展到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但乡愁研究高产学者仍主要集中在文学、哲学领域等领域,对人文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关注和重视仍有待加强。乡愁主体与载体的互动影响,乡愁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旅游地理学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其二,从研究尺度来看,以往对乡愁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城市等大空间尺度,以传统村落为研究案例相对较为缺乏。同时,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和共同文化底蕴地区的传统村落旅游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乡愁的,更为缺乏。因而,选取典型的传统村落来探讨乡愁的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探求旅游和乡愁的相互作用及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指导,对基于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三,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乡愁量化研究、乡愁的时空特征实证研究较少,主体与载体的互动影响研究,乡愁影响机理缺乏总结,对乡愁和旅游的关系关注和重视仍不够。目前,学界对乡愁的量化主要强调其作为旅游动机方面,缺乏其内部维度结构的量化,乡愁时空特征研究较少,且较多是无共同指向对象的,尤其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和开发旅游的传统村落,这些方面的研究有待探索。

其四,从研究对象来看,乡愁的主体从最初单一研究海外游子、离地居民,慢慢开始对城镇化背景下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在地居民给予关注,而目前乡愁和旅游结合的研究中开始重视游客这一角色,但旅游地乡愁的研究仍缺乏主客双重视角的互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落的快速变化使在地居民也催生了乡愁,同时游客对“原乡”的乡愁诉求也纷纷前往乡村旅游,因此基于居民和游客视角下的乡愁(诉求)差异,同时探索不同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传统村落乡愁有何差异,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进行,可以对以往单一主体、单一案例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丰富。

其五,从研究方法来看,较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对乡愁的定量研究,尤其结合GIS空间分析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研究结合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乡愁情感和载体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乡愁作为一种典型的人地关系现象,因此在研究时有必要引入空间分析方法和区域研究。 KHWs6ghwjGj2BrGoE6wM+iUMGi83tQGVkG3Wotq+bMWt89Zlf9FU+tbdvdMGDC3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