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全

一个技术能否被称为“全(comprehensive)”,Giddings于1984年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区分中心切割的 2D分离和全二维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些学者将分析一个样品的全部组分称为全GC分析。但是,即使样品的部分组分在GC分析前,通过选择性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或者在分析中用分流技术等去除了,这一分析过程仍然有可能是全分离。比如某一植物提取物的全二维分离,这一说法既承认了提取的选择性,即并不是所有组分都能被同等提取,也将样品重新定义为原始分析样品的某一部分,所以提取物才是GC×GC的分析对象。同样,样品也可以是全血的血清部分、原油的精馏产物或色谱分离过程收集的馏出物等,而一个2D分离可以被称为全二维分离需要符合以下指导性原则:

1.样品的每个部分都经过两个完全不同、互相独立的分离过程。

2.样品所有组分均经过两根色谱柱且最终达到检测器,即整个分离系统对任一分析物都不存在歧视。

3.在 1 D获得的分离度在 2 D分离中没有降低。

多维GC,例如中心切割式的2DGC,在 1 D分离后,只有一部分样品组分被聚焦并送至 2 D进行分离,并不能满足上述第2和第3个条件,因为并不是所有分析物都经历两个分离过程,且聚焦步骤会导致 1 D的分离度降低。

很显然,Giddings认为第3个原则是区分中心切割过程和他所认为的全分离过程的关键,但是他并没有提出应该如何设计实验以保证 1 D分离的分离度完全得到保留。Blumberg和Klee提出了新的定义方法,即一个 n 维的分析必须产生 n 维的位移信息。

第3个原则实际上永远也无法完全实现。一种更切合实际的说法应该是 1 D分离度不应降低至某一设定值,如10%,但这一说法在文献中研究较少。保持 1 D分离度最重要的方法在于使整个 1 D色谱峰的峰宽内可记录的 2 D色谱图的数量达到3个以上。为了保持 1 D的分离度,有时无法在最佳分析条件下运行。Horie等和VivóTruyols等分别各自得出结论,每个 1 D峰切割两次可以获得最有效的分离。

在早期的文献中,第2个原则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即使不是所有分析物均被传送到第二根色谱柱上并被检测器记录,如果所有组分的“分割因子(split factor, x (%))均一致,也可以使用“全”这一词。如果除了 x 这一单一强度因子,获得的每个色谱图都与100%传送的色谱图完全一致,也可以使用“全”这个词。简而言之,在真正的GC×GC中,必须能够获得完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数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是100%传送的话,是很难达到的。当选择传送到 2 D色谱柱的时间片段时,单个峰的片段会有所不同,比如可能会存在歧视效应,可以使用近全二维分离这一词。 Tyl/jEeleyiag+7jsVnPCwUU0w8mcV4GXShPVhZ5CDgfrv+nQ9Bmv3Ddtcp/uw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