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度·佛说星空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经过山高林密的藏东地区,在海拔 7782 米高的南迦巴瓦峰下突然转弯南下流入印度,和恒河汇流后入海。

奔腾的恒河水,孕育了灿烂的古印度文明。古印度其实严格来说是个地名,是由大大小小的邦国所组成的。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公元前 3 世纪整军经武,基本统一了印度。但这种统一也是很松散的,并不存在同时期的中国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阿育王时代,也是佛教的兴盛时代。阿育王本人也皈依佛教,据说阿育王在统一战争中面对无情的杀戮深感悔恨,于是停止战争,提倡佛教。

佛教是由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于公元前 6 世纪创立的,起初只在恒河流域传播,范围有限。阿育王把佛教奉为国教,广建佛塔,佛教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到了中国东汉明帝时期,朝廷派使者用白马驼着佛像和经卷回到中国,史称“白马传经”。从此佛教在中国广为传播,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了。南朝梁武帝甚至四次出家为僧,让群臣称呼其为“菩萨皇帝”。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也积极进行了本土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词汇都来自佛教,诸如“一尘不染”“实际”“一心”“方便”“利益”“皆大欢喜”等等。佛教典籍中也有一些关于星空和宇宙的描述,甚至连“世界”这个词都是来自佛教。《楞严经》对“世界”一词的解释为:“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经中的宇宙观和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比较相似。佛教认为须弥山为天地的正中央,日月环绕须弥山运动,绕行一周为一昼夜。

绘画尺寸:60 厘米×80 厘米

古印度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耶波多(Āryabhata),对日月食的成因和预测、对地球自转周期的测量,以及对恒星日、恒星年的测定等都有杰出贡献。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印度于 1975 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此画把犍陀罗佛像置于旋涡星系之中,故题名为《印度·佛说星空》。犍陀罗是南亚次大陆古邦国之一,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得益于地理关系,犍陀罗和西亚乃至欧洲文明多有接触,所以其佛教雕塑兼具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风格,又融合了本土的慈悲神圣,造型精美生动,历来为世人所称赞。

恒星日:是指春分点连续两次过同一子午圈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自转一圈的周期,约为23 小时 56 分 4 秒。

恒星年:是指平太阳连续两次过同一恒星黄经圈的时间间隔。可以理解为从地球上观测,以太阳和某一个恒星在同一位置上为起点,当观测到太阳再回到这个位置时所需的时间。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的真正轨道周期。一个恒星年约为 365.25636 个平太阳日。 QMvCusTB7h1sh0KemhJTn9UKETJt79NAWGNto63U2iVErBVQIXotOS9iKRS9Li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