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PREFACE

在我上一本书《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还在酝酿出版的时候,我又构思了一个新的题材,就是用一系列的科普油画,来表现天文和航天的发展史。这种科艺融合的形式是比较独特的。既可以令读者们在了解天文和航天知识的同时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增加艺术修养,而油画原作也可以在各地的科技馆里进行科普展出,可谓一举两得。

我花了 3 年多时间,创作了《逐梦星空—图说天文航天》中所有 56 幅油画。作为《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的姊妹篇,本书也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逐梦星空”,共包含 36 幅油画,讲述天文和航天的发展史。这一幅幅油画,从四大文明古国各自古老的天象观测和天文成就开始讲起,一直到近代揭秘行星运动规律、天体测量和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以及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大家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通过天文学研究走出太阳系、认识银河系,从而逐步了解宇宙的。本书特别讲述了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天文和航天方面取得的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展现了我国探月探火工程、“中国天眼”望远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宫空间站等重大项目,力图讲好中国科普故事,讲好中国天文航天的故事,讲好中国人逐梦星空、拥抱星辰大海、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的故事。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共包含 20 幅油画,从天文角度出发去描绘中国传统节日。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传统节日和天文有关系呢?事实上很多传统节日就是来自古老的天文星象崇拜。例如“二月二龙抬头”,其星象含义就是指农历二月初的傍晚时分,四象中“东方苍龙”之大角星升上天空,寓意春天来临。再如端午节,也是起源于对“东方苍龙”的星象崇拜。至于七夕节则更好理解,若是离开了夏季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和银河,我们还谈过什么七夕节呢?可见传统节日和天文星象、传统历法密不可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只感受到节日里的欢乐,而逐渐淡忘了她们的本质起源。

头顶的星空包含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绘画无疑是各国人民都普遍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这本书中,大家能从艺术绘画中感受到天文航天的发展,也能欣赏到科艺融合角度下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在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八十多亿的人口,有着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不同国家的人民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思维方式,但全世界人民都拥有同一片灿烂星空。

在同一片星空照耀下的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地球就是一艘星际飞船,飞行在宇宙之间,各国人民就是飞船上的乘客。只有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这艘地球飞船才能平稳前进。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这蓝色星球上,守护着同一个家园。承载着人类星空之梦的天文和艺术融合类作品,应该作为文明的使者,以文明的交流互鉴来避免人们的隔阂冲突。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天文星象、历法授时和民俗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在天文科普的基础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让全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她、接受她、喜爱她,这是本书的目标,也是每个中国人的目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天文其实是一门古老又现代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从我们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起,就已经在仰望星空,并注意到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说它现代,是因为天文学在最近几十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是孕育着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

在亘古的星空映照下,猿人逐渐进化为现代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猿人一边烤着篝火,一边仰望着漫天繁星的场景。他们肯定已经在思考宇宙的深邃和浩渺,飞向太空的理想也肯定已经在猿人的脑海中萌芽。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各文明古国都有各自的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史。人们都梦想能飞入太空,进行星际探索,了解宇宙奥秘。正是这种对自然、对宇宙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才让人类在科学征途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同样也适用于对天文和航天的探索,因为天文和航天之路向来充满了艰辛甚至有很大的危险。现在让我们进入本书的第一部分,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天文研究开始讲起吧。

罗方扬
2022年11月 7zbm6BGUDrXehvZFlBrAqplEovLRXxfjQI2CPhMsTnKWbMrf1u86dnsCi8zTNg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