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FOREWORD

这本科普图书,从四大文明古国各自的天文研究和天文成果开始讲起,一直讲到近现代天文学和航天的发展,包括揭秘行星运动规律、天体测量、望远镜的发展、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以及二战后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和 21 世纪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腾飞。我国的一些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诸如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探月探火工程、北斗卫星导航、天宫空间站等都在书中有所展现。该书最大特色就是通过一组科普油画、利用科艺融合的方式来表现天文学的历史和我国天文航天事业的腾飞。该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逐梦星空”,第二部分是“中国传统节日”。

人类的科技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文学也不例外。千百年来,人类为了认识宇宙,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工作。从日心说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从万有引力定律再到广义相对论,这些天文学上经典的篇章,在本书第一部分“逐梦星空”中都用油画进行了展现。此外,该书也以大量篇幅展示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航天技术的提出、人类飞向太空、阿波罗登月、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天宫空间站,甚至最新提出的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等。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幅画,更是将主题升华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这是从宇宙角度着眼、从人文角度出发、从文明交流互鉴角度来审视的科艺融合创作。

把科学融入艺术,可以让更多的人从喜闻乐见的绘画中去了解科学知识。作为中国科普人,还应在天文科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点在书中第二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事实上,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绘画题材并不鲜见,但本书是从天文角度出发去描绘节日,推陈出新,并融入科学知识。事实上,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确实是起源于天文星象崇拜,作者从这一角度出发入画,就让人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之感。

在前一本科普图书《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中,作者把天文科学以及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和中国古诗词结合,在这本书中,作者又把天文航天的历史和中国传统节日与天马行空的油画创作相结合。我想作者罗方扬先生善于科艺融合、另辟蹊径,油画又色彩瑰丽、磅礴大气,这是他能得到李政道先生赏识和题词的原因吧。

是为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 年 3 月 KfC+y1NwT3qWNKD2Ih1gLJbudjCE8T4NaBApMLaxRsbNUGR4Yn2jftKeQDxgIq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